一種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包括設置在壓梁體與芯軸之間的軸承組,軸承組下方設有安裝在芯軸下部的軸承套,軸承套與壓梁體之間設有密封機構,在軸承組上方設有潤滑油注入口,在軸承組底部設有接油槽,在接油槽內壁上方設有與芯軸同步轉動的甩油盤,甩油盤設有向下延伸至接油槽內的沿口,在甩油盤沿口、接油槽內壁和軸承套之間形成迷宮式密封結構;接油槽的底部設有潤滑油排油口,在潤滑油注入口與潤滑油排油口之間通過管路與潤滑油的循環總成相接。利用潤滑油在壓梁內部的流動,給軸承組的潤滑提供了較好的潤滑環境,使軸承的壽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迷宮式密封結構,引導潤滑油不進入密封圈,保證了潤滑油不向外泄露。(*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以金剛石和硬質合金鉆進為主的立軸式鉆探技術裝備,特別是一種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
技術介紹
從2006年開始,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以來,我國礦業迅速復蘇,地質巖心鉆探快速增長,礦產勘查的投入相應持續增加。地質勘查設備,立軸式巖心鉆機仍為勘探市場的絕對主力軍。XY-4、XY-42、XY-44、XY-5型鉆機,基本上覆蓋著淺、中層勘探。近些年隨市場的變化,找礦逐步向較深發展,先后又研發出了 ΧΥ-6、ΧΥ_8、ΧΥ-9型鉆機。深部勘探、找礦工作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可以說我國新一輪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主要以攻深找盲、探邊摸底為重點。地質找礦已從過去淺部、中深部轉向深部勘探,尋找隱伏礦與深部礦的“第二找礦空間”為主要目標。就目前,全國2000米以上的深孔已遍布多個省份,如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四川等省。但是,深孔勘探對鉆機的性能要求更高,更苛刻。我們通過采用函調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千米以上XY系列立軸式巖心鉆機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結、分析。尤其,對3000米深孔巖心鉆機,ΧΥ-8 (ΧΥ-8Β)型鉆機的打鉆施工情況的調研。逐如國家重點工程“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鉆探”WFSD2號、WFSD3號孔,使用的ΧΥ-8Β型鉆機施工情況;山東濟寧顏店鐵礦區,ΖΚ401孔的繩索取心鉆探,用的ΧΥ-8型鉆機的施工情況;在貴州、遼寧等地的水井打鉆用的ΧΥ-8 (ΧΥ-8Β)型鉆機施工的情況;云南等地的地熱深孔,使用的ΧΥ-8Β型鉆機的施工情況。我們針對ΧΥ-8 (ΧΥ-8Β)型鉆機,在地質巖心鉆探、科學鉆探、水井鉆探、地熱鉆探等的不同施工工藝特點,進行了總結,分析。在深孔鉆進時,對鉆機的主要考驗是,鉆機的加持力和提升力。提升力的核心是壓梁部件的工作狀況。所以,對鉆進4000米深孔的惡劣復雜工況,立軸式巖心鉆機,壓梁的工作狀態,是保證深孔鉆機工作穩定性、使用壽命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壓梁使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潛在的弊端1.鉆機工作過程中,壓梁腔內 沉積的一些磨損殘留和油脂雜物難清除,影響軸承潤滑;2.施工過程多數工地不能按要求加潤滑脂;3.注入潤滑脂質量差;4.環境溫度高時,仍長期按最高速運轉。存在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壓梁工作部位均表現溫度高。都能導致軸承壽命降低。對打深孔4000米的鉆機,采用以上結構,延用脂潤滑,減少了承受軸向力的核心軸承的使用壽命,尤其在高速鉆進時,使用壽命更短。提高鉆機壓梁的工作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就是保證鉆機穩定的加壓鉆進和減壓鉆進的工作能力。立軸式巖心鉆機的鉆進能力,主要是看減壓鉆進的工作能力,減壓鉆進的能力在一定意義上,反映的就是鉆機的提升能力,提升能力主要取決于壓梁的工作穩定性,要實現穩定的提升能力,壓梁是核心。壓梁的使用壽命和工作的穩定性,取決于壓梁內的軸承的壽命,解決了軸承的使用壽命,就保證了鉆機的提升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散熱性好,可提高壓梁工作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的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是實現的,一種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包括設置在壓梁體與芯軸之間的軸承組,軸承組下方設有安裝在芯軸下部的軸承套,軸承套與壓梁體之間設有密封機構,其特點是在軸承組上方設有潤滑油注入口,在軸承組底部設有接油槽,在接油槽內壁上方設有與芯軸同步轉動的甩油盤,甩油盤設有向下延伸至接油槽內的沿口,在甩油盤沿口、接油槽內壁和軸承套之間形成迷宮式密封結構;接油槽的底部設有潤滑油排油口,在潤滑油注入口與潤滑油排油口之間通過管路與潤滑油的循環總成相接。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軸承組包括安裝在上部的角接觸球軸承和安裝在下部的推力調心軸承。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軸承套與壓梁體之間的密封機構包括上、下兩個旋轉軸唇形密封圈。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循環總成包括油箱、濾油器和潤滑油泵,油箱頂部設有回油口,下部設有出油口 ;回油口通過連接管與潤滑油排油口相接,出油口通過連接管與濾油器相接,濾油器通過連接管與潤滑油泵相接,潤滑油泵通過連接管與潤滑油注入口相連。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潤滑油排油口為兩個,且每個潤滑油排油口直徑均大于潤滑油注入口直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合理利用潤滑油在壓梁內部的流動,給軸承組的潤滑提供了較好的潤滑環境,使軸承的壽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進而提高了壓梁工作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利用潤滑油注入口與排油口直徑的不同,保證了潤滑油進出合理的量;潤滑油路采用循環系統,通過潤滑油的循環流動釋放了部分熱量,起到了循環散熱的效果;由甩油盤沿口、油槽內壁和軸套形成的迷宮式密封結構,引導潤滑油不進入密封圈,保證了潤滑油不向外泄露。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油路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包括設置在壓梁體I與芯軸2之間的軸承組,軸承組下方設有安裝在芯軸2下部的軸承套3,軸承套3與壓梁體I之間設有密封機構,在軸承組上方設有潤滑油注入口 4,在軸承組底部設有接油槽,在接油槽內壁上方設有與芯軸2同步轉動的甩油盤5,甩油盤5設有向下延伸至接油槽內的沿口,在甩油盤沿口、接油槽內壁和軸承套3之間形成迷宮式密封結構;接油槽的底部設有潤滑油排油口 6,在潤滑油注入口 4與潤滑油排油口 6之間通過管路與潤滑油的循環總成相接。所述軸承組包括安裝在上部的角接觸球軸承7和安裝在下部的推力調心軸承8 ;所述軸承套3與壓梁體I之間的密封機構包括上、下兩個旋轉軸唇形密封圈9 ;所述循環總成包括油箱10、濾油器11和潤滑油泵12,油箱10頂部設有回油口,下部設有出油口 ;回油口通過連接管與潤滑油排油口相接,出油口通過連接管與濾油器11相接,濾油器11通過連接管與潤滑油泵12相接,潤滑油泵12通過連接管與潤滑油注入口相接;所述潤滑油排油口為兩個,且每個潤滑油排油口直徑均大于潤滑油注入口直徑。本技術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將潤滑油泵12的驅動軸鑲在分動箱高速軸13端上,為整個潤滑裝置提供動力,潤滑油泵12的泵體連接在分動箱高速軸13頭端的壓蓋上,使潤滑油泵12固定;分動箱高速軸13旋轉,潤滑油泵12將油箱10內的潤滑油抽出,形成一定的油壓,潤滑油經過濾油器11過濾后通過連接管從潤滑油注入口 4流入角接觸球軸承7,順著角接觸球軸承7向下流入推力調心滾子軸承8,通過甩油盤5將潤 滑油甩向軸承的滾動體,而接油槽內壁與甩油盤沿口和軸承套之間形成的迷宮式密封裝置阻擋潤滑油流入旋轉軸唇形密封圈9內,使潤滑油順著接油槽從排油口 6處流出,最后通過連接管流回油箱10,完成潤滑工作。如此依次反復循環的潤滑油進入壓梁,使壓梁機構得到了良好的潤滑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包括設置在壓梁體與芯軸之間的軸承組,軸承組下方設有安裝在芯軸下部的軸承套,軸承套與壓梁體之間設有密封機構,其特征在于在軸承組上方設有潤滑油注入口,在軸承組底部設有接油槽,在接油槽內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巖心鉆機壓梁的循環油潤滑裝置,包括設置在壓梁體與芯軸之間的軸承組,軸承組下方設有安裝在芯軸下部的軸承套,軸承套與壓梁體之間設有密封機構,其特征在于:在軸承組上方設有潤滑油注入口,在軸承組底部設有接油槽,在接油槽內壁上方設有與芯軸同步轉動的甩油盤,甩油盤設有向下延伸至接油槽內的沿口,在甩油盤沿口、接油槽內壁和軸承套之間形成迷宮式密封結構;接油槽的底部設有潤滑油排油口,在潤滑油注入口與潤滑油排油口之間通過管路與潤滑油的循環總成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增福,
申請(專利權)人:連云港黃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