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熱泵式輻射空調器,包括具有輸入口與輸出口的熱泵機組以及具有循環介質進口和循環介質出口的空調裝置,空調裝置包括集流管與分流管,循環介質出口位于集流管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入口管道連接,集流管管身上設有多個集流孔;循環介質進口位于分流管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出口管道連接,分流管管身上設有多個分流孔;分流孔與集流孔之間通過多根輻射管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分流管分流、集流管集流的流體分配方式,讓熱泵機組中輸出的流體介質,在單位時間內能同時且均勻、順暢地通過輻射管,解決了因分液不均造成蒸發器換熱面積浪費和換熱效率下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作為空調器而被廣泛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空調器,特別是一種熱泵式輻射空調器。
技術介紹
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急速上升,人們對制冷供暖的品質要求、對舒適性生活環境的追求和節能環保意識的提高也隨之提升。傳統空調器供冷(熱)不均、風感明顯,長期使用易患“空調病”等弊端一直受到人們詬病。目前輻射采暖技術在國內外都有較高的認可度,熱泵技術應用于輻射采暖也已有了很多成功的應用經驗。熱泵式輻射空調器大致的結構,包括熱泵機組以及空調裝置,熱泵機組輸出高溫或者低溫的冷媒到空調裝置的輻射管道中,輻射管道密集排布形成輻射面,冷媒對外輻射出熱量或者冷量,然后再回到熱泵機組中循環?!す澞軠p排已經成為目前全世界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節能技術和產品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的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對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我國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40 50%,其中冬季采暖、夏季制冷是建筑能耗的主體,采暖和制冷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對緩解能源緊迫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現今,輻射制冷的應用相對還是比較緩慢,雖然國內外對冷吊頂和毛細管網冷輻射的應用前景都比較看好,但是由于凝露控制技術還有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機組與系統之間的集成控制與協調工作實現空調系統的集成節能的問題有待改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功耗低、效能高的熱泵式輻射空調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種熱泵式輻射空調器,包括具有輸入口與輸出口的熱泵機組以及具有循環介質進口和循環介質出口的空調裝置,所述空調裝置包括集流管與分流管,所述循環介質出口位于集流管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入口管道連接,集流管管身上設有多個集流孔;所述循環介質進口位于分流管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出口管道連接,分流管管身上設有多個分流孔;分流孔與集流孔之間通過多根輻射管連通。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輻射管均為長直管狀構件,管身垂直或傾斜布置。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本技術還包括外殼,多根所述的輻射管由若干條定位條并聯固定成排;分流管位于外殼的下部,集流管位于外殼的上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分流管的下方,設有用于接從輻射管上流下的冷凝水的接水盤,接水盤上設有排水孔。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輻射管為多孔微通道管。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采用分流管分流、集流管集流的流體分配方式,讓熱泵機組中輸出的流體介質,在單位時間內能同時且均勻、順暢地通過輻射管,當流體介質流經輻射管時,即可對外輻射熱量或冷量,這相較于傳統的熱泵式輻射空調器而言,換熱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時通過分流管分液,解決了因分液不均造成蒸發器換熱面積浪費和換熱效率下降的問題。另外,本技術還另輻射管一端朝上一端朝下,即讓其管身具有垂直或者傾斜的一段,這樣當熱泵機組輸出低溫冷媒時,輻射管管身對外輻射冷量,而管身外的冷凝水可以沿所述垂直或者傾斜的部分往下流淌,最后脫離空調器。本技術很好地解決了凝露問題。還有,本技術采用多孔微通道管作為輻射管,整體結構緊湊合理,質量輕,使流體介質單位時間內流過輻射管的流量相同,增大了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降低了功耗;冷/熱流體介質在輻射管內流動,通過降低/升高管壁表面溫度,形成冷/熱輻射面,向外輻射冷量/熱量,消除了風機的噪音和吹風對人體產生的不舒適感。本技術可作為空調器而被廣泛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原理圖,其中箭頭表示流體介質的流向。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參照圖I,一種熱泵式輻射空調器,包括具有輸入口與輸出口的熱泵機組10以及具有循環介質進口 7和循環介質出口 9的空調裝置,所述空調裝置包括集流管I與分流管4,所述循環介質出口 9位于集流管I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入口管道連接,集流管I管身上設有多個集流孔;所述循環介質進口 7位于分流管4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出口管道連接,分流管4管身上設有多個分流孔;分流孔與集流孔之間通過多根輻射管2連通。具體地,所述循環介質進口 7和循環介質出口 9可以布置在空調裝置的兩側或者同一側。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輻射管2均為長直管狀構件,管身垂直或傾斜布置。具體地,優選垂直布置輻射管2。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本技術還包括外殼8,多根所述的輻射管2由若干條定位條3并聯固定成排;分流管4位于外殼8的下部,集流管I位于外殼8的上部。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分流管4的下方,設有用于接從輻射管2上流下的冷凝水的接水盤5,接水盤5上設有排水孔6。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輻射管2為多孔微通道管。多孔微通道管為制冷業內用的一種內部加工有多條并排的微通道的管道,它使流體介質單位時間內流過輻射管2的流量相同,增大了換熱面積,提高了換熱效率。所述流體介質可為純凈水、水溶液或冷媒介質。下面簡述本技術的工作流程當本技術作為制冷空調系統的蒸發器使用時,來自熱泵機組10的流體介質通過連接管從分流管4的循環介質進口 7進入分流管4,由分流管4分液給各個輻射管2,流體介質在輻射管2內流動,通過降低管壁表面溫度,形成冷輻射面,向外輻射冷量,從集流管I的循環介質出口 9流出,再由連接管返回熱泵機組10,以此進行系統循環。 外部空氣的熱量通過在輻射管2內的流體介質吸熱蒸發,由于輻射管2管壁表面的溫度較空氣露點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在管壁表面上凝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匯集于接水盤5,從排水孔6排走。當本技術作為冷凝器使用時,來自熱泵機組10流體介質通過連接管從分流管4的循環介質進口 7進入分流管4,由分流管4分液給各個輻射管2,流體介質在輻射管2內流動,通過升高管壁表面溫度,形成熱輻射面,向外輻射熱量,然后流體介質匯集于集流管1,并從集流管I的循環介質出口 9流出,再由連接管回到熱泵機組10,以此進行系統循環。以上是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技術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熱泵式輻射空調器,包括具有輸入口與輸出口的熱泵機組(10)以及具有循環介質進口(7)和循環介質出口(9)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包括集流管(I)與分流管(4),所述循環介質出口(9)位于集流管(I)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入口管道連接,集流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泵式輻射空調器,包括具有輸入口與輸出口的熱泵機組(10)以及具有循環介質進口(7)和循環介質出口(9)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包括集流管(1)與分流管(4),所述循環介質出口(9)位于集流管(1)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入口管道連接,集流管(1)管身上設有多個集流孔;所述循環介質進口(7)位于分流管(4)的一端,與熱泵機組的輸出口管道連接,分流管(4)管身上設有多個分流孔;分流孔與集流孔之間通過多根輻射管(2)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壁奎,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同益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