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以溴化鋰溶液為吸收劑、水為冷劑的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其發生器包括殼體、第二傳熱管束、溶液噴淋裝置和儲液盤,第二傳熱管束固定安裝在儲液盤內,溶液噴淋裝置位于儲液盤的正上方,第二傳熱管束與熱源連通,溶液噴淋裝置的進液口與稀溶液進管連接,在殼體的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液口,在儲液盤的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與濃溶液出管連接,第二出液口通過第四管路與濃溶液出管連通,在第四管路上安裝有溶液通路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發生器殼體內設置儲液盤,并將第二傳熱管束設置在儲液盤內,使發生器既可為沉浸式又可為噴淋式,可實現制冷和供熱,降低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制冷供熱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以溴化鋰溶液為吸收劑、水為冷劑的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蒸汽、熱水為熱源的溴化鋰吸收式機組,發生器傳熱方式以熱源的品位高低進行區別,從而確保換熱效率,提高經濟性,降低運行故障。低品位熱源采取噴淋式發生器,高品位熱源采用沉浸式發生器。圖I所示為熱水用發生器,采用噴淋式結構,可提高換熱效率,換熱流體之間熱推動力小,如果采用沉浸式發生器,則由于管外側靜液柱高度等影響換熱效率。圖2所示為蒸汽熱源用發生器,采用沉浸式結構,能充分利用換熱面積,而且傳熱管較少,換熱流體之間熱推動力大,若采用噴淋式會有管面溶液過度濃縮而結晶的故障。 對于既要制冷,又要供熱的客戶,當需要制冷時,可以采用熱水作為熱源,但熱水溫度較低的場合,無法滿足客戶對制熱的溫度需求,就需要高壓蒸汽作為熱源來制熱。這種情況,就需要對應兩種熱源使用兩種發生器。但是,即使發生器以外的機組配置一樣,也需要兩臺機器應對兩種運行工況,投資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同機實現制冷供熱,有效的降低運行成本。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包括發生器,發生器包括殼體、第二傳熱管束、溶液噴淋裝置和儲液盤,儲液盤上端敞口,儲液盤固定安裝在殼體內,第二傳熱管束固定安裝在儲液盤內,溶液噴淋裝置固定安裝在殼體內,溶液噴淋裝置位于儲液盤的正上方,第二傳熱管束的進口通過第三管路與熱源進管連通,第二傳熱管束的出口與熱源出管連通,溶液噴淋裝置的進液口與稀溶液進管連接,在殼體的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液口,在儲液盤的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液口,第一出液口與濃溶液出管連接,第二出液口通過第四管路與濃溶液出管連通,在第四管路上安裝有溶液通路閥。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其中所述發生器內還固定安裝有第一傳熱管束,第一傳熱管束位于儲液盤的正上方,且第一傳熱管束位于溶液噴淋裝置的正下方,第一傳熱管束的進口通過第一管路與熱源進管連接,第一傳熱管束的出口與第二傳熱管束的進口通過第二管路連通,第三管路通過第二管路與第二傳熱管束的進口連通,在第一管路上安裝有第一熱源切換閥,在第三管路上安裝有第二熱源切換閥。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其中所述儲液盤的底部還開設有液盤小孔。通過設置液盤小孔,當機組停機時,溶液可以通過小孔回流到吸收器,防止外部蒸汽閥關閉不嚴泄露時,儲液盤里的溴化鋰溶液被第二傳熱管束內的蒸汽加熱而發生溶液結晶的危險。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傳熱管束和第二傳熱管束均由若干根傳熱管束串聯而成。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技術通過在發生器殼體內設置儲液盤,并將第二傳熱管束設置在儲液盤內,在儲液盤的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通過第四管路與濃溶液出管連通,在第四管路上安裝有溶液通路閥,當熱源進管內通入低品位的熱源(熱水)時,熱水流經第二傳熱管束,同時打開溶液通路閥,溴化鋰溶液從溶液噴淋裝置內噴淋到第二傳熱管束上,此時發生器為噴淋式發生器,該裝置為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當熱源進管內通入高品位的熱源(蒸汽)時,蒸汽流經第二傳熱管束,同時關閉溶液通路閥,溴化鋰溶液從溶液噴淋裝置內噴淋出后,裝滿儲液盤,使第二傳熱管束浸沒在溴化鋰溶液中,此時發生器為沉浸式發生器,該裝置為溴化鋰吸收式供熱裝置。因此該裝置可以合理利用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熱水和蒸汽,實現廠區冬夏不同的空調冷熱需求,也可實現廠區其它生產工藝的冷熱需求,可有效的降低運行成本。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噴淋式發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沉浸式發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的發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的傳熱管束的管路連接原理圖;圖5為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的結構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5所示,本技術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包括發生器I、溶液熱交換器21、吸收器22、蒸發器23和冷凝器24。結合圖3所示,發生器I包括殼體2、第一傳熱管束3、第二傳熱管束4、溶液噴淋裝置5和儲液盤6。儲液盤6、第一傳熱管束3和溶液噴淋裝置5均固定安裝在殼體2內。儲液盤6的上端敞口,第二傳熱管束4固定安裝在儲液盤6內,且第一傳熱管束3位于儲液盤6的正上方,溶液噴淋裝置5位于第一傳熱管束3的正上方。結合圖4所示,第一傳熱管束3的進口通過第一管路7與熱源進管15連接,第一傳熱管束3的出口與第二傳熱管束4的進口通過第二管路8連通,第二傳熱管束4的出口與熱源出管16連通,在熱源進管15上還連接有第三管路9,第三管路9的另一端連接在第二管路8上,在第一管路7上安裝有第一熱源切換閥18,在第三管路9上安裝有第二熱源切換閥19。溶液噴淋裝置5的進液口與稀溶液進管11連接,在殼體2的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液口 13,在儲液盤6的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液口 14,第一出液口 13與濃溶液出管12連接,第二出液口 14通過第四管路10與濃溶液出管12連通,在第四管路10上安裝有溶液通路閥17,在儲液盤6的底部還開設有液盤小孔20。本實施例中第一傳熱管束3和第二傳熱管束4均由若干根傳熱管束串聯而成。如圖5所示,發生器I的溶液噴淋裝置5的進液口與稀溶液進管11連接,稀溶液進管11的另一端連接到吸收器22的出口上,發生器I的殼體2上的第一出液口 13與濃溶液出管12連接,濃溶液出管12的另一端連接到吸收器22的進口上,在稀溶液進管11上安裝有第一溶液泵25,在濃溶液出管12上安裝有第二溶液泵26。溶液熱交換器21安裝在稀溶液進管11和濃溶液出管12上。冷凝器24通過擋液板27與發生器I連通,冷凝器24的冷劑水出口與蒸發器23的冷劑水噴淋管28通過第一冷劑水管29連通,蒸發器23底部的冷劑水出口通過第二冷劑水管30與冷劑水噴淋管連通,在第二冷劑水管30上安裝有冷劑水泵31,在蒸發器23上安裝有冷媒水進管32和冷媒水出管33。冷卻水管34依次穿過吸收器22和冷凝器24。當需要制冷時,關閉第二熱源切換閥19,打開第一熱源切換閥18,同時打開溶液通路閥17,向熱源進管15內通入低品位的熱源(熱水),熱水依次流經第一傳熱管束3、第二傳熱管束4,溴化鋰稀溶液從吸收器22內由第一溶液泵25被輸送到發生器I的溶液噴淋裝置5內,溴化鋰稀溶液在經過溶液熱交換器21時被溴化鋰濃溶液預熱,溴化鋰稀溶液被溶液噴淋裝置5噴淋,噴淋下來的溶液經過第一傳熱管束3、第二傳熱管束4,被管內的熱水加熱而濃縮,同時發生器I內蒸發出的冷劑蒸汽經過擋液板27進入冷凝器24。溴化鋰溶液經過第一傳熱管束3和第二傳熱管束4后變成濃溶液,落到儲液盤6里,由于溶液通路閥17是打開的,儲液盤6里的溴化鋰溶液經過溶液通路閥17從濃溶液出管12流出,溴化鋰濃溶液通過溶液熱交換器21被降溫,由第二溶液泵26輸送到吸收器22內,在吸收器22里被噴 淋后,吸收蒸發器23里冷劑水蒸發出的水蒸氣而又變成溴化鋰稀溶液,開始新的一輪溶液循環。溴化鋰溶液在吸收器22內吸收水蒸氣的過程中是需要散熱的,所散發的熱量被冷卻水管34內的冷卻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溴化鋰吸收式制冷、供熱裝置,包括發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生器(1)包括殼體(2)、第二傳熱管束(4)、溶液噴淋裝置(5)和儲液盤(6),所述儲液盤(6)上端敞口,儲液盤(6)固定安裝在殼體(2)內,所述第二傳熱管束(4)固定安裝在儲液盤(6)內,所述溶液噴淋裝置(5)固定安裝在殼體(2)內,溶液噴淋裝置(5)位于儲液盤(6)的正上方,第二傳熱管束(4)的進口通過第三管路(9)與熱源進管(15)連通,第二傳熱管束(4)的出口與熱源出管(16)連通,所述溶液噴淋裝置(5)的進液口與稀溶液進管(11)連接,在殼體(2)的底部開設有第一出液口(13),在儲液盤(6)的底部開設有第二出液口(14),所述第一出液口(13)與濃溶液出管(12)連接,所述第二出液口(14)通過第四管路(10)與濃溶液出管(12)連通,在第四管路(10)上安裝有溶液通路閥(1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瑞杏,劉志清,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荏原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