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包括依次間隔設置的送料機構、感應加熱爐和出料機構,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支架、上下對稱設置在送料支架上的上送料輥和下送料輥、用于帶動上送料輥運轉的上送料電機和用于帶動下送料輥運轉的下送料電機,以及與上送料輥連接并用于帶動上送料輥上下運動的氣缸;感應加熱爐的內孔中設置有與待烘干管材相配合的半圓形墊片;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支架、上下對稱設置在出料支架上的上出料輥和下出料輥、用于帶動上出料輥運轉的上出料電機和用于帶動下出料輥運轉的下出料電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散熱較小,能耗低,適用于各種批量、各種長度的管材烘干,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管材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種管材烘干裝置。
技術介紹
鈦、鋯及其合金無縫管材由于優異的耐蝕性,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各個部門。管材一般是采用皮爾格式往復軋機進行冷軋軋制加工,在軋制前必須先對管材進行真空再結晶熱處理。真空熱處理前必須先將管材進行酸洗及沖洗,去除管材表面的油污,然后將管材內外表面的水潰干燥后,再將管材裝入真空熱處理爐進行熱處理。管材表面水潰的干燥一般采用自然晾干和電阻爐烘干兩種,自然晾干的干燥效率較低,而且冬季無法進行干燥;采用電阻爐烘干時,為了適應不同批量、不同長度的管材,勢必將爐膛的長度、體積設計的較大,這樣一來有以下弊端1、當對爐體中的管材加熱時,靠近加熱絲的管材必然先被烘干,而后堆垛中間的管材后被烘干,為了讓管材全部烘干,要求以堆垛中間的管材加熱時間為準,這樣造成了電能的浪費;2、批量生產時,為了讓爐子的熱處理效率高,自然將爐子設計的的尺寸即表面積較大,這樣爐體的散熱較為嚴重,能耗較大;3、當批量較小且管材較長時,采用同樣的大爐膛進行烘干時,特別不經濟,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散熱較小,能耗低,適用于各種批量、各種長度的管材烘干,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間隔設置的送料機構、感應加熱爐和出料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支架、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送料支架上的上送料輥和下送料輥、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運轉的上送料電機和用于帶動所述下送料輥運轉的下送料電機,以及與所述上送料輥連接并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上下運動的氣缸;所述感應加熱爐的內孔中設置有與待烘干管材相配合且用于防止待烘干管材被劃傷的半圓形墊片;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支架、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出料支架上的上出料輥和下出料輥、用于帶動所述上出料輥運轉的上出料電機和用于帶動所述下出料輥運轉的下出料電機。上述的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的數量、上送料輥的數量、上送料電機的數量、下送料輥的數量和下送料電機的數量均為兩個。上述的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形墊片的厚度為Imm 3_。上述的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料輥的數量、上出料電機的數量、下出料輥的數量和下出料電機的數量均為一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2、本技術采用感應加熱爐對管材進行烘干加熱,充分利用了感應加熱的集膚效應,能夠很好地保證管材烘干的均勻性。3、本技術采用感應加熱爐對管材進行烘干加熱,感應加熱爐的爐體表面積較箱式爐小了 80%,散熱較小,降低了能耗。4、本技術的烘干效率高,電能浪費小,適用于各種批量、各種長度的管材烘干,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低,工藝的一致性較好。5、本技術的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方便,散熱較小,能耗低,適用于各種批量、各種長度的管材烘干,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 一送料支架;1-2—上送料棍;1-3—下送料棍;1~4一上送料電機;1_5—下送料電機;1_6—氣缸;2一感應加熱爐;3_1—出料支架;3_2—上出料棍;3-3—下出料輥;3-4—上出料電機;3_5—下出料電機;4一半圓形墊片;5—待烘干管材。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技術包括依次間隔設置的送料機構、感應加熱爐2和出料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支架1-1、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送料支架1-1上的上送料輥1-2和下送料輥1-3、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1-2運轉的上送料電機1-4和用于帶動所述下送料輥1-3運轉的下送料電機1-5,以及與所述上送料輥1-2連接并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1-2上下運動的氣缸1-6 ;所述感應加熱爐2的內孔中設置有與待烘干管材5相配合且用于防止待烘干管材5被劃傷的半圓形墊片4 ;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支架3-1、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出料支架3-1上的上出料輥3-2和下出料輥3-3、用于帶動所述上出料輥3-2運轉的上出料電機3-4和用于帶動所述下出料輥3-3運轉的下出料電機3-5。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氣缸1-6的數量、上送料棍1-2的數量、上送料電機1-4的數量、下送料輥1-3的數量和下送料電機1-5的數量均為兩個。所述半圓形墊片4的厚度為Imm 3mm,優選地,所述半圓形墊片4的厚度為2_。具體加工時,所述半圓形墊片4可以采用耐熱不銹鋼加工而成。所述上出料輥3-2的數量、上出料電機3-4的數量、下出料輥3-3的數量和下出料電機3-5的數量均為一個。具體實施時,所述感應加熱爐2的加熱功率可以按照IOKW 50KW進行選擇,烘干時的溫度控制在100°C 200°C ;送料機構的送料速度可以按照lm/min 6m/min進行選擇。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是(I)首先,從均勻地排布在送料料架上的多根待烘干管材5中取出一根并塞入上送料輥1-2和下送料輥1-3之間,接著,啟動氣缸1-6并讓氣缸1-6推動上送料輥1-2向下運動,使得上送料輥1-2下降到壓緊待烘干管材5的位置,然后,啟動上送料電機1-4和下送料電機1-5,上送料輥1-2和下送料輥1-3相配合并將待烘干管材5向設置感應加熱爐2的方向送進;(2)啟動感應加熱爐2,感應加熱爐2的感應線圈就被通上工頻電流,當送料機構將待烘干管材5送入感應加熱爐2的內孔中并到達加熱段時,待烘干管材5就被迅速加熱到設定的烘干溫度;(3)隨著送料機構繼續送進待烘干管材5,感應加熱爐2對待烘干管材5持續進行加熱并保溫,保證待烘干管材5內外表面的溫度一致,并達到工藝要求的溫度,然后啟動上出料電機3-4和下出料電機3-5,待烘干管材5出爐后進入上出料輥3-2和下送料輥3_3之間,上出料輥3-2和下送料輥3-3相配合并將待烘干管材5輸出,隨后人工將烘干好的待烘干管材5收集到出料料架上。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技術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間隔設置的送料機構、感應加熱爐(2)和出料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支架(1-1 )、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送料支架(1-1)上的上送料輥(1-2)和下送料輥(1-3)、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1-2)運轉的上送料電機(1-4)和用于帶動所述下送料輥(1-3)運轉的下送料電機(1-5),以及與所述上送料輥(1-2)連接并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1-2 )上下運動的氣缸(1-6 );所述感應加熱爐(2 )的內孔中設置有與待烘干管材(5)相配合且用于防止待烘干管材(5)被劃傷的半圓形墊片(4);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支架(3-1)、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出料支架(3-1)上的上出料輥(3-2 )和下出料輥(3-3 )、用于帶動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材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間隔設置的送料機構、感應加熱爐(2)和出料機構,所述送料機構包括送料支架(1?1)、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送料支架(1?1)上的上送料輥(1?2)和下送料輥(1?3)、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1?2)運轉的上送料電機(1?4)和用于帶動所述下送料輥(1?3)運轉的下送料電機(1?5),以及與所述上送料輥(1?2)連接并用于帶動所述上送料輥(1?2)上下運動的氣缸(1?6);所述感應加熱爐(2)的內孔中設置有與待烘干管材(5)相配合且用于防止待烘干管材(5)被劃傷的半圓形墊片(4);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支架(3?1)、上下對稱設置在所述出料支架(3?1)上的上出料輥(3?2)和下出料輥(3?3)、用于帶動所述上出料輥(3?2)運轉的上出料電機(3?4)和用于帶動所述下出料輥(3?3)運轉的下出料電機(3?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亞社,王偉,李剛,張紅法,楊永福,楊建朝,
申請(專利權)人:西部鈦業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