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包括球團豎爐燃燒室,球團豎爐燃燒室內安裝汽化冷卻器,汽化冷卻器通過高壓蒸汽管道和冷卻水管道與分汽包連接,分汽包通過蒸汽排放管道與蒸汽發電機組連接,蒸汽發電機組的乏汽排放管與換熱器連接,蒸汽發電機組的輸電線路與助燃風機的電源連接,助燃風機通過供風管道與換熱器連接,換熱器通過助燃風管道與球團豎爐燃燒室連接,換熱器上設置冷凝水回收管道,冷凝水回收管道與軟水泵房連接,冷凝水回收管道上安裝回收泵,軟水泵房通過補水管道與分汽包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對汽化冷卻裝置產生的飽和蒸汽充分回收利用,能夠避免熱能大量流失,減少軟水的消耗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球團豎爐中均使用汽化冷卻裝置,靠軟化水自然或強制汽化冷卻循環進行降溫,循環過程中吸收的熱量以飽和蒸汽的方式進行轉移,但現有的汽化冷卻裝置產生的飽和蒸汽除少量用于生活外,大部分蒸汽對空排放,造成了大量的熱能流失和軟水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它能夠對汽化冷卻裝置產生的飽和蒸汽充分回收利用,能夠避免熱能大量流失,減少軟水的消耗量。本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包括球團豎爐燃燒室,球團豎爐燃燒室內安裝汽化冷卻器,汽化冷卻器通過高壓蒸汽管道和冷卻水管道與分汽包連接,分汽包的安裝高度高于汽化冷卻器的安裝高度,分汽包通過蒸汽排放管道與蒸汽發電機組連接,蒸汽發電機組的乏汽排放管與換熱器連接,蒸汽發電機組的輸電線路與助燃風機的電源連接,助燃風機通過供風管道與換熱器連接,換熱器通過助燃風管道與球團豎爐燃燒室連接,換熱器上設置冷凝水回收管道,冷凝水回收管道與軟水泵房連接,冷凝水回收管道上安裝回收泵,軟水泵房通過補水管道與分汽包連接。換熱器頂部設置蒸汽回收管道,蒸汽回收管道與軟水泵房連接。汽化冷卻器通過高壓蒸汽管道和冷卻水管道同時與兩個分汽包連接,兩個分汽包均通過蒸汽排放管道與蒸汽發電機組連接,軟水泵房通過補水管道同時與兩個分汽包連接。蒸汽回收管道上安裝單向閥,單向閥的導通方向為由換熱器向軟水泵房單向導通。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能夠對汽化冷卻裝置產生的飽和蒸汽充分回收利用,將蒸汽的壓力轉化為助燃風機使用的電力,降低設備功耗,同時使用蒸汽的熱量對助燃風進行預熱,避免熱能大量流失,并且可將蒸汽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再次循環利用,可減少軟水的消耗量,有利于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等。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所述的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包括球團豎爐燃燒室1,球團豎爐燃燒室I內安裝汽化冷卻器2,汽化冷卻器2通過高壓蒸汽管道3和冷卻水管道4與分汽包5連接,分汽包5的安裝高度高于汽化冷卻器2的安裝高度,分汽包5通過蒸汽排放管道6與蒸汽發電機組7連接,蒸汽發電機組7的乏汽排放管8與換熱器9連接,蒸汽發電機組7的輸電線路10與助燃風機11的電源連接,助燃風機11通過供風管道12與換熱器9連接,換熱器9通過助燃風管道13與球團豎爐燃燒室I連接,換熱器9上設置冷凝水回收管道14,冷凝水回收管道14與軟水泵房16連接,冷凝水回收管道14上安裝回收泵17,軟水泵房16通過補水管道18與分汽包5連接。使用時,汽化冷卻器2內的循環軟水與球團豎爐燃燒室I內的高溫空氣換熱后汽化,形成高溫高壓蒸汽,高溫高壓蒸汽靠自身壓力經高壓蒸汽管道3進入分汽包5,高溫高壓蒸汽在分汽包5內穩壓后,經蒸汽排放管道6進入蒸汽發電機組7,使用蒸汽的壓力驅動蒸汽發電機組7發電,蒸汽發電機組7排出的高溫蒸汽經乏汽排放管8進入換熱器9,蒸汽發電機組7發出的電能通過輸電線路10輸送至助燃風機11,使助燃風機11旋轉,助燃風機11產生的氣流通過供風管道12進入換熱器9,氣流在換熱器9內被蒸汽發電機組7排出的高溫蒸汽加熱后,經助燃風管道13通入球團豎爐燃燒室1,實現球團豎爐助燃風的預熱,高溫蒸汽在換熱器9內冷凝后,生成的冷凝水沿換熱器9上的冷凝水回收管道14回流至軟水泵房16存儲,軟水泵房16通過補水管道18向分汽包5內補水,分汽包5內的循環水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入汽化冷卻器2,為豎爐降溫。循環水先進入分汽包5再通入汽化冷卻器2可消除汽化冷卻器2內的水錘現·象,保護管道不受損傷。本技術能夠對汽化冷卻裝置產生的飽和蒸汽充分回收利用,將蒸汽的壓力轉化為助燃風機11使用的電力,降低設備功耗,同時使用蒸汽的熱量對助燃風進行預熱,避免熱能大量流失,并且可將蒸汽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再次循環利用,可減少軟水的消耗量,有利于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本技術在實際使用中,換熱器9內部通入的高溫蒸汽在與助燃風機11產生的氣流換熱后,可能會有一部分未充分換熱的蒸汽殘留在換熱器9內,這部分蒸汽可與冷凝水一起沿冷凝水回收管道14進入軟水泵房16,但在輸送過程中容易在冷凝水回收管道14內形成氣阻,影響回收泵17的正常工作,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換熱器9頂部設置蒸汽回收管道15,蒸汽回收管道15與軟水泵房16連接。換熱器9內殘留的蒸汽可在蒸汽壓力作用下沿蒸汽回收管道15進入軟水泵房16,與軟水泵房16內的冷凝水換熱冷卻后回收利用。本技術為了能夠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可設置兩組相互并聯的分汽包,兩組分汽包互為替換,其結構如下汽化冷卻器2通過高壓蒸汽管道3和冷卻水管道4同時與兩個分汽包5連接,兩個分汽包5均通過蒸汽排放管道6與蒸汽發電機組7連接,軟水泵房16通過補水管道18同時與兩個分汽包5連接。當一組分汽包需檢修時,可啟動另一組分汽包繼續作業。另外,還可使其中一組分汽包通過管道與供暖裝置連接,另一組分汽包參與正常循環時,帶有供暖管道的分汽包可作為供暖源使用,另一組分汽包需檢修時,帶有供暖管道的分汽包可暫停供暖,臨時替代另一組分汽包,保障企業連續生產。本技術為了防止回收泵17工作壓力過大時,軟水泵房16內的水沿蒸汽回收管道15回流至換熱器9,可在蒸汽回收管道15上安裝單向閥19,單向閥19的導通方向為由換熱器9向軟水泵房16單向導通。權利要求1.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包括球團豎爐燃燒室(1),球團豎爐燃燒室(I)內安裝汽化冷卻器(2),其特征在于汽化冷卻器(2)通過高壓蒸汽管道(3)和冷卻水管道(4)與分汽包(5)連接,分汽包(5)的安裝高度高于汽化冷卻器(2)的安裝高度,分汽包(5)通過蒸汽排放管道(6)與蒸汽發電機組(7)連接,蒸汽發電機組(7)的乏汽排放管(8)與換熱器(9)連接,蒸汽發電機組(7)的輸電線路(10)與助燃風機(11)的電源連接,助燃風機(11)通過供風管道(12)與換熱器(9)連接,換熱器(9)通過助燃風管道(13)與球團豎爐燃燒室(I)連接,換熱器(9)上設置冷凝水回收管道(14),冷凝水回收管道(14)與軟水泵房(16)連接,冷凝水回收管道(14)上安裝回收泵(17),軟水泵房(16)通過補水管道(18 )與分汽包(5 )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換熱器(9)頂部設置蒸汽回收管道(15),蒸汽回收管道(15)與軟水泵房(16)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汽化冷卻器(2)通過高壓蒸汽管道(3)和冷卻水管道(4)同時與兩個分汽包(5)連接,兩個分汽包(5 )均通過蒸汽排放管道(6 )與蒸汽發電機組(7 )連接,軟水泵房(16 )通過補水管道(18)同時與兩個分汽包(5)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蒸汽回收管道(15)上安裝單向閥(19),單向閥(19)的導通方向為由換熱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氧化球團豎爐汽化冷卻蒸汽發電及余能回收裝置,包括球團豎爐燃燒室(1),球團豎爐燃燒室(1)內安裝汽化冷卻器(2),其特征在于:汽化冷卻器(2)通過高壓蒸汽管道(3)和冷卻水管道(4)與分汽包(5)連接,分汽包(5)的安裝高度高于汽化冷卻器(2)的安裝高度,分汽包(5)通過蒸汽排放管道(6)與蒸汽發電機組(7)連接,蒸汽發電機組(7)的乏汽排放管(8)與換熱器(9)連接,蒸汽發電機組(7)的輸電線路(10)與助燃風機(11)的電源連接,助燃風機(11)通過供風管道(12)與換熱器(9)連接,換熱器(9)通過助燃風管道(13)與球團豎爐燃燒室(1)連接,換熱器(9)上設置冷凝水回收管道(14),冷凝水回收管道(14)與軟水泵房(16)連接,冷凝水回收管道(14)上安裝回收泵(17),軟水泵房(16)通過補水管道(18)與分汽包(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忠文,丁玉國,董寶利,蔣玉峰,戚云峰,李兵,
申請(專利權)人:濟鋼集團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