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拘捕網裝置,旨在提供一種射程遠,拘捕網的捉捕準確性高且拘捕網的捉捕可靠性強的拘捕網裝置。它包括彈體,套設在彈體外的彈體護套及相對設置在彈體兩側的兩張編織網;所述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后端的后側與彈體后端相連接,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前端的前側至少設有兩個與編織網相連接的錨鉤;所述彈體內設有第一腔體且第一腔體內設有起爆裝置;所述彈體的外側面上設有與各錨鉤相對應的傾斜孔且各傾斜孔與第一腔體相連通,傾斜孔由彈體后部往前部呈斜向外延伸設置;所述錨鉤具有錨桿且各錨鉤的錨桿設置在對應的傾斜孔內;所述彈體上設有控制器,彈體前端設有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捕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射程遠且拘捕網的捉捕準確性高的拘捕網裝置。
技術介紹
在現實生活中,警務人員捉捕犯人的難度很大;為了方便警務人員捉捕犯人,提高捉捕效率,并有效保障捉捕犯人時警務人員的安全性,通常采用拘捕網來協助捉捕犯人。目前的拘捕網裝置通常只有一張拘捕網,并通過發射器將這張拘捕網發射出去,同時拘捕網與發射器之間還設有連接繩。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2083281U,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技術創造的名稱為拘捕網發射槍,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拘捕網發射槍,包括套筒和彈匣,套筒下部連接套筒座,彈匣設在套筒座內,所述套筒內設有槍管,槍管后部設有擊針組件,擊針組件連接扳機,彈匣內裝有帶拉力線的網狀子彈。目前的這類拘捕網裝置具有以下不足其一,由于目前的拘捕網裝置的拘捕網與發射器之間設有連接繩,這極大的限制 了拘捕網的射程;并且由于拘捕網裝置通常只有一張拘捕網,這使得該拘捕網必須有足夠大的面積,保證能夠將犯人網住,因此該拘捕網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阻力,而且拘捕網的平衡難以保證,這又進一步的限制了拘捕網的射程。目前的拘捕網裝置的射程一般在20米以內。其二,目前的拘捕網裝置的拘捕網,一旦由發射器中射出后,在發射器的推動力作用下拘捕網立即開始展開,這使得拘捕網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都受到空氣流的影響,因此拘捕網的運行軌跡容易發生變化,導致拘捕網的準確性降低。其三,目前的拘捕網裝置,當拘捕網罩住犯人后,由于拘捕網只是簡單的將犯人罩住;這使得犯人容易從拘捕網內逃出,極大降低了拘捕網的捉捕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的拘捕網裝置的射程短,拘捕網的捉捕準確性低且拘捕網的捉捕可靠性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射程遠,拘捕網的捉捕準確性高且拘捕網的捉捕可靠性強的拘捕網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拘捕網裝置,包括彈體,套設在彈體外的彈體護套及相對設置在彈體兩側的兩張編織網;編織網設于彈體護套與彈體之間,所述彈體護套通過連接結構與彈體連為一體;所述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后端的后側與彈體后端相連接,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前端的前側至少設有兩個與編織網相連接的錨鉤;所述彈體內設有第一腔體且第一腔體內設有起爆裝置;所述彈體的外側面上設有與各錨鉤相對應的傾斜孔且各傾斜孔與第一腔體相連通,傾斜孔由彈體后部往前部呈斜向外延伸設置;所述錨鉤具有錨桿且各錨鉤的錨桿設置在對應的傾斜孔內;所述彈體上設有控制器,彈體前端設有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本方案的拘捕網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通過發射器將彈體及彈體護套發射出,彈體射出的同時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開始工作,由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來檢測彈體與被拘捕對象的間距,當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檢測到彈體距離被拘捕對象小于4米時,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將信號傳遞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控制起爆裝置在第一腔體內爆炸,但不將彈體炸裂;爆炸產生的力會推動錨鉤向前方快速飛出,進而帶動兩張編織網向前展開,兩張編織網展開時會形成一定的角度;當彈體接觸到被抓捕對象后停止運動,而“錨鉤”和“編織網”受慣性影響,會產生繼續向前方的運動趨勢,但由于“編織網”后端與“彈體”相連,“錨鉤”必然會向相對方向環抱合攏,此時“錨鉤”會掛在對面的另一張“編織網”上,將被拘捕對象通過兩張編織網綁牢。由于本方案的拘捕網裝置的彈體及編織網都設于彈體護套內,并且彈體和彈體護套射出后編織網并沒有立即展開,而是在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檢測到彈體距離被拘捕對象小于4米時,才在爆炸力的作用下展開;這樣彈體和彈體護套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很小,而且彈體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空氣流的影響很小,彈體的運行軌跡不易發生變化;極大的降低了空氣流對的拘捕網影響;這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射程;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拘捕網的拘捕準確性。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是通過兩張編織網和錨鉤配合,將被拘捕對象通過兩張編織網綁牢;這使得犯人極難掙脫出,極大提高了拘捕網的捉捕可靠性。作為優選,彈體包括彈體外殼及設置在彈體外殼后端口的彈體后蓋,所述彈體護·套通過連接結構與彈體外殼連為一體;所述編織網靠近彈體前端,且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后端的后側至少設有兩根引導繩,引導繩由彈體前端往后延伸,且編織網通過引導繩與彈體后端的彈體后蓋相連接;各引導繩上至少設有兩個錐形限位結,且各錐形限位結的尖端朝向彈體后蓋;所述彈體外殼上設有與各引導繩相對的彈性限位撥叉,彈性限位撥叉設于彈體后蓋與靠近彈體后蓋的錐形限位結之間,各彈性限位撥叉上設有開口且各引導繩穿過相對應的彈性限位撥叉的開口 ;所述第一腔體設于彈體前部;所述彈體后部內設有第二腔體,且第二腔體內壁中的一部分由彈體后蓋構成;所述第一腔體與第二腔體之間設有隔層,所述第二腔體內也設有起爆裝置。本方案的拘捕網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由于從第一腔體內的起爆裝置爆炸到拘捕網的編織網打開,再到編織網將被拘捕對象綁住,大致共用時2秒;因此當控制器控制第一腔體內的起爆裝置爆炸,延時2秒后,控制器控制第二腔體內的起爆裝置爆炸;爆炸產生的力會推動彈體后蓋向后運動,使其與彈體外殼分離;彈體后蓋帶動引導繩也向后收緊;在引導繩也向后收緊的過程中,“錐形限位結”也會向后運動,當“錐形限位結”運動至“彈性限位撥叉”處,由于“彈性限位撥叉”的彈性壓縮方向與錐形限位結的尖端方向一致,因此錐形限位結會順利通過;直至引導繩帶動“編織網”收緊,將被拘捕對象牢牢的綁緊。當被拘捕對象被牢牢的綁緊后,即使被拘捕人極力掙扎,因為錐形限位結的特殊形態,此時已經通過“彈性限位撥叉”的“錐形限位結”反方向無法通過,起到單向限位的作用,無法使收緊的拘捕網打開;進一步保正捉捕的可靠性。作為優選,彈體外殼呈圓柱狀,彈體外殼的前端呈半球體狀;所述彈體后蓋呈圓形且彈體后蓋一端面上設有環形凸臺,環形凸臺設于彈體外殼內;所述彈體后蓋橫截面直徑大于彈體外殼的橫截面直徑;所述彈體后蓋上位于彈體外殼外側的端面上設有與引導繩相對的限位通孔,所述引導繩穿過限位通孔并在彈體后蓋外側的引導繩上設置限位球。作為優選,包括固定基座及設置在固定基座前端的發射筒;所述彈體護套設于發射筒內;彈體護套的外側面上設有至少兩個平衡翼,靠近彈體前端的平衡翼端部樞接在彈體護套上,且平衡翼與彈體護套之間設有觸發彈簧;觸發彈簧一端設于平衡翼上,另一端設于彈體護套上;所述發射筒內側壁上設有與平衡翼相對的滑膛導向槽,且滑膛導向槽貫穿發射筒前后兩端;所述平衡翼設于滑膛導向槽內。本方案的固定基座用于將拘捕網裝置固定在發射器的發射口上。彈體護套的外側面上設有平衡翼,且平衡翼與發射筒內側壁上的滑膛導向槽配合,保證彈體護套和彈體沿著滑膛導向槽滑行,以此來確定彈體射出方位。當彈體護套和彈體脫離發射筒后,平衡翼在觸發彈簧的作用下展開保證彈體沿水平方向飛行;進一步提高拘捕網的拘捕準確性。作為優選,拘捕網裝置,包括多發裝置,多發裝置包括彈夾,彈夾內設有用于填裝彈體護套及彈體的豎直填裝腔體,豎直填裝腔體的上端開口 ;所述豎直填裝腔體的底部設有裝填彈簧;所述彈夾設于發射筒側壁上,且豎直填裝腔體的上端口與發射筒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發射筒側壁上設有與豎直填裝腔體上端口相對應的缺口。通過多發裝置可以連續的進行拘捕網裝置的發射,確保牢固束縛住被拘捕對象。同時還可以實現單個人同時制服多個被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拘捕網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彈體(4),套設在彈體外的彈體護套(3)及相對設置在彈體兩側的兩張編織網(11);編織網設于彈體護套與彈體之間,所述彈體護套通過連接結構與彈體連為一體;所述編織網(11)上靠近彈體后端的后側與彈體后端相連接,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前端的前側至少設有兩個與編織網相連接的錨鉤(15);所述彈體(4)內設有第一腔體(20)且第一腔體內設有起爆裝置;所述彈體的外側面上設有與各錨鉤相對應的傾斜孔(22)且各傾斜孔與第一腔體相連通,傾斜孔由彈體后部往前部呈斜向外延伸設置;所述錨鉤具有錨桿(23)且各錨鉤的錨桿設置在對應的傾斜孔內;所述彈體上設有控制器,彈體前端設有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1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拘捕網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彈體(4),套設在彈體外的彈體護套(3)及相對設置在彈體兩側的兩張編織網(11);編織網設于彈體護套與彈體之間,所述彈體護套通過連接結構與彈體連為一體;所述編織網(11)上靠近彈體后端的后側與彈體后端相連接,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前端的前側至少設有兩個與編織網相連接的錨鉤(15);所述彈體(4)內設有第一腔體(20)且第一腔體內設有起爆裝置;所述彈體的外側面上設有與各錨鉤相對應的傾斜孔(22)且各傾斜孔與第一腔體相連通,傾斜孔由彈體后部往前部呈斜向外延伸設置;所述錨鉤具有錨桿(23)且各錨鉤的錨桿設置在對應的傾斜孔內;所述彈體上設有控制器,彈體前端設有信號發射及接收模塊(17)。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拘捕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體包括彈體外殼(9)及設置在彈體外殼后端口的彈體后蓋(10),所述彈體護套(3)通過連接結構與彈體外殼連為一體;所述編織網(11)靠近彈體前端,且編織網上靠近彈體后端的后側至少設有兩根引導繩(12),引導繩由彈體前端往后延伸,且編織網通過引導繩與彈體后端的彈體后蓋(10)相連接;各引導繩(12)上至少設有兩個錐形限位結(14),且各錐形限位結的尖端朝向彈體后蓋;所述彈體外殼上設有與各引導繩相對的彈性限位撥叉(13),彈性限位撥叉設于彈體后蓋與靠近彈體后蓋的錐形限位結之間,各彈性限位撥叉上設有開口且各引導繩穿過相對應的彈性限位撥叉的開口 ;所述第一腔體(20)設于彈體前部;所述彈體后部內設有第二腔體(21),且第二腔體內壁中的一部分由彈體后蓋(10)構成;所述第一腔體與第二腔體之間設有隔層,所述第二腔體內也設有起爆裝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拘捕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體外殼(9)呈圓柱狀,彈體外殼的前端呈半球體狀;所述彈體后蓋(10)呈圓形且彈體后蓋一端面上設有環形凸臺,環形凸臺設于彈體外殼內;所述彈體后蓋橫截面直徑大于彈體外殼的橫截面直徑;所述彈體后蓋(10)上位于彈體外殼(9)外側的端面上設有與引導繩相對的限位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關濤,
申請(專利權)人:關濤,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