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弧形線托,這種弧形線托由線托(8)通過線托支撐梁(9)與螺桿(6)絲接,通過螺母(7)拎緊,螺桿(6)與卡口(4)的一邊絲接,通過螺母(5)拎緊固定,螺絲(1)與卡口(4)的另一邊絲接,通過螺母(2)拎緊固定,卡托(3)與螺絲(1)頂部卡接并置于卡口(4)內部。線托(8)切成了半圓狀,其半圓的四角附近分別鉆4個孔(10),固定線纜穿扎帶用。半圓狀內側左右各焊一塊小扁鐵,并在上面分別鉆1個孔,作為加固螺桿(6)用。半圓狀內側螺桿(6)在中間位置斷開,螺桿(6)的另外一頭使用三聯卡萬向型固定件,使線托(8)兩邊固定在進線口中間位置上。(*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網絡設備安裝施工的線托,特別涉及一種弧形線托。
技術介紹
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技術,作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采用了智能天線、時分和碼分技術、上行同步、上下行不對稱等很多技術,而這些技術為TD-SCDMA的特色業務應用帶來了獨到的優勢。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技術于2007年開始試運行,2008年底全國省會城市開展二期工程,2010年開始全國范圍內開建三期工程,其建設速度前所未有,作為一代全新的通信技術,包含了大量的新的設備,其施工工藝、施工方法與上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有很大的不同與改進。TD-SCDMA基站架構采取與2G (第二代移動通信網絡,GSM網絡)基站完全不同的架 構,TD-SCDMA 基站米用了 BBU (Building Base band Unit :基帶單兀)+RRU (Remote RadioUnite :遠端射頻單元)架構。BBU設備一般安裝于機房內,而RRU設備一般安裝于機房外的通信塔上,BBU與RRU通過光纜進行連接實現通信,因此連接BBU和RRU的光纜的作用極其重要。基站通信鐵塔的種類很多,其中以獨桿塔的數量較多。因此如何更好的保護好光纜,提供可靠的無線信號是研發本產品的背景。TD-SCDMA建設之初,工程施工主要借鑒的是第二代移動通信(GSM)的施工方法,但由于TD-SCDMA基站與GSM基站的原理有很大的不同GSM基站中連接天線和設備的是只有饋線,TD-SCDMA基站中連接天線和設備的包含了光纜和電源線,饋線的強度遠超光纜,便于安裝,而光纜的重量大于饋線,再加上電源線的重量,如果沿用GSM的施工方法就會產生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光纜和電源線穿出獨桿塔的部位,由于重力的原因,會使光纜和電源線產生很大的折彎角度,而如此大的折彎角度會造成光纜的損傷,進而影響基站的使用。而本專利技術則能很好的解決了以上的這些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TD-SCDMA基站獨桿塔BBU-RRU光纜施工方法,這種設備安裝施工方法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第一步開箱檢驗光纜;第二步理順光纜,做好臨時標簽;第三步對光纜的A端口(與RRU相連的端口)進行必要的保護;第四步安裝弧形線托;第五步起吊光纜;第六步固定光纜;第七步將光纜與BBU、RRU分別連接。其中,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光纜施工方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間還包括1.架設光纜盤支架;2.塔上施工人員登塔。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還在于還提供了一種弧形線托,這種弧形線托是由螺絲、螺母、卡托、卡口、螺桿、線托、線托支撐梁和孔組成,線托通過線托支撐梁與螺桿絲接,通過螺母拎緊,螺桿與卡口的一邊絲接,通過螺母拎緊固定,螺絲與卡口的另一邊絲接,通過螺母拎緊固定,卡托與螺絲頂部卡接并置于卡口內部。其中,線托的材質選定厚度為直徑llcm-30cm的鋼管,切成50mm-150mm寬的半圓狀,半圓的四角附近分別鉆4個4mm-10mm孔10,固定線纜穿扎帶用。半圓狀內側左右各焊一塊小扁鐵,并在上面用IOmm的電鉆分別鉆I個孔,作為加固螺桿用。半圓狀內側螺桿在中間 位置斷開,這樣在進線口寬度不標準時,螺桿可以進行調節用,螺桿另外一頭利用三聯卡萬向型固定件,使線托兩邊固定在進線口中間位置上。本專利技術主要有以下優點I.系統地歸納了連接BBU和RRU的光纜、電源線等的施工方法,用于指導施工,可提高工作效率;2.獨創性的設計出“弧形線托”,用以保證光纜和電源線有合適的彎曲角度,有效保護了光纜和電源線;3.減輕了安裝過程中的勞動強度;4.提高了安裝質量。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設備安裝施工方法的流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弧形線托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螺絲;2_螺母;3_卡托;4_卡口 ;5_螺母;6_螺桿;7_螺母;8-線托;9_線托支撐梁;10-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創造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一中,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TD-SCDMA基站獨桿塔BBU-RRU光纜施工方法的具體步驟如圖I所示,其具體實施步驟為第一步開箱檢驗光纜;選擇合適長度的光纜。連接BBU-RRU光纜因考慮到對傳輸質量的要求,都是采用定長光纜,每個基站所需光纜的長度由設計文件規定,因此安裝前需對光纜進行如下檢驗I.檢驗到達施工現場的光纜長度是否與設計文件相符;2.檢驗光纜的外觀質量,有外觀質量問題的光纜禁止安裝;3.檢查光纜的A、B端接頭部分的質量,用于連接RRU的一端稱為A端,用于連接BBU的一端為B端,檢查接頭是否完好是否有附著物等;第二步理順光纜,做好臨時標簽;在布放光纜前,必須理順光纜,防止在布放過程中造成光纜扭結、打結、纏繞等情況,同時為了正確區分扇區,光纜布放前必須做好臨時標簽;第三步對光纜的A端口(與RRU相連的端口)進行必要的保護;為保護光纜的A端口(與RRU相連的端口),在起吊光纜前,需對A端口(與RRU相連的端口)進行必要的保護,保護手段包括使用堅固的布或熟料紙包裹A端口(與RRU相連的端口)等,要求包裹好后要綁扎牢固;第四步安裝弧形線托;在塔上的出線口處,選擇合適的位置安裝和固定好“弧形線托”,安裝要求1.弧形線托上部預留足夠空間用于光纜走線;2.弧形線托的弧形中點在最好點;3.每個緊固件要安裝牢固;4.調節兩端固定裝置時,需確保兩端固定裝置均勻調節、以保證兩端受力平衡;第五步起吊光纜;塔上人員將吊裝用繩索從塔上的出線口放下,塔下人員從塔下的進線口拉出繩索,用繩索將光纜的A端綁扎好。塔上人員起吊光纜,塔下人員向入線口輸送光纜,塔上、塔下人員使用對講機協調工序,同步操作,要求起吊速度不宜過快,塔上下協調一致;第六步固定光纜;塔上人員在預留足夠長度的光纜用于與RRU的連接后,要對光纜進行綁扎固定。 要求1.光纜要緊密貼服于弧形線托的弧形面上;2.用綁扎帶通過“弧形線托”的弧形表面的空洞,對光纜進行綁扎;3.必要時調整“弧形線托”位置,使安裝達到最好效果;第七步將光纜與BBU、RRU分別連接。按照本專利技術的施工方法,將光纜分別與BBU、RRU進行連接,其中A端連接RRU,B端連接BBU,同時檢查好事先做好的標簽,區分好基站三個扇區的BBU和RRU的對應關系。其中,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實施方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間還包括1.架設光纜盤支架;2.塔上施工人員登塔。為了方便光纜盤放線,設置簡易光纜盤支架,確保布放光纜使光纜受力最小,同時也可防止光纜放置在地面上拖動時與地面的摩擦而污損光纜。登塔人員登塔時攜帶施工所必須的工具,包括提拉光纜的吊裝用繩索、對講機等。實施例二圖2所示的本實施例二中,弧形線托由螺絲I、螺母2、卡托3、卡口 4、螺母5、螺桿6、螺母7、線托8、線托支撐梁9和孔10組成,線托8通過線托支撐梁9與螺桿6絲接,通過螺母7拎緊,螺桿6與卡口 4的一邊絲接,通過螺母5拎緊固定,螺絲I與卡口 4的另一邊絲接,通過螺母2拎緊固定,卡托3與螺絲I頂部卡接并置于卡口 4內部。其中,線托8的材質選定厚度為直徑llcm_30cm的鋼管,切成50mm-150mm寬的半圓狀,半圓的四角附近分別鉆4個直徑為4_-10_的孔10,固定線纜穿扎帶用。半圓狀內側左右各焊一塊小扁鐵,并在上面用IOmm的電鉆分別鉆I個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弧形線托,由螺絲(1)、螺母(2)、卡托(3)、卡口(4)、螺母(5)、螺桿(6)、螺母(7)、線托(8)、線托支撐梁(9)和孔(10)組成,線托(8)通過線托支撐梁(9)與螺桿(6)絲接,通過螺母(7)拎緊,螺桿(6)與卡口(4)的一邊絲接,通過螺母(5)拎緊固定,螺絲(1)與卡口(4)的另一邊絲接,通過螺母(2)拎緊固定,卡托(3)與螺絲(1)頂部卡接并置于卡口(4)內部,其特征在于:線托(8)的形狀為半圓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軍,蘇漪,王小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省郵電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