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磁筆,包括一電池、一升壓電路、一MCU、一放大偏置電路、一第一按鍵SW1、一第二按鍵SW2以及一第三按鍵SW3,所述電池連接所述升壓電路,所述升壓電路連接MCU,所述MCU的脈沖輸出口連接所述放大偏置電路,所述第一按鍵SW1、第二按鍵SW2以及第三按鍵SW3均連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鍵SW3還連接至所述升壓電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采用體積較小的MCU輸出不同頻率的脈沖,輸出頻率穩定,且減少外部電路的復雜性,降低故障率和成本;通過按下第一按鍵或第二按鍵使電路進入睡眠模式,減小功耗,延長使用時間,通過接入或不接電阻R3,輸出八種頻率不同的脈沖。(*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磁筆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電磁式電子白板的電磁筆。
技術介紹
現有用于電磁式電子白板的電磁筆通過RC振蕩電路或LC振蕩器電路輸出不同頻率的脈沖,其輸出的頻率受溫度影響大,不穩定,這就導致電磁筆輸出頻率偏離較大時,寫不出字,影響正常使用。同時,現有的電磁筆還存在以下不足1)電路復雜,成本高且容易出現故障;2)功耗大,使用時間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磁筆,其功耗低、使用時間長、電 路結構簡單、成本低、可輸出八種不同頻率且輸出頻率穩定,使用效果好。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磁筆,包括一電池、一升壓電路、一 MCU、一放大偏置電路、一第一按鍵SW1、一第二按鍵SW2以及一第三按鍵SW3,所述電池連接所述升壓電路,所述升壓電路連接MCU,所述MCU的脈沖輸出口連接所述放大偏置電路,所述第一按鍵SW1、第二按鍵SW2以及第三按鍵SW3均連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鍵SW3還連接至所述升壓電路。進一步地,所述電磁筆還包括一 USB電池充電電路,其連接所述電池。進一步地,所述MCU的P 3. 4端口通過所述第一按鍵SWl接地,所述MCU的P3. 3端口通過所述第二按鍵SW2接地,所述MCU的P3. 5端口為脈沖輸出口,所述MCU的P3. I端口通過一電阻R2連接所述第三按鍵SW3,所述MCU的P3. I端口還通過一電阻Rl接地。進一步地,所述升壓電路包括一二極管D1、一升壓芯片以及相互并聯的一電阻R5和一電池C6,所述電阻R5和電容C6組成RC充電電路,所述升壓芯片連接所述二極管Dl的負極,所述二極管Dl的正極連接在所述電阻R2和所述第三按鍵SW3之間,所述升壓芯片還通過所述相互并聯的電阻R5和電池C6接地。進一步地,所述MCU的P3. O端口通過一電阻R3接地。進一步地,所述升壓芯片為PT1301芯片,所述PT1301芯片的CE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l的負極,所述PT1301芯片的CE端還通過所述相互并聯的電阻R5和電容C6接地。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采用體積較小的MCU輸出不同頻率的脈沖,輸出頻率穩定,且電路結構簡單,降低故障率和成本;通過按下第一按鍵或第二按鍵使電路進入睡眠模式,減小功耗,延長使用時間,通過接入或不接電阻R3,輸出八種頻率不同的脈沖。附圖說明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MCU的P3. O端口不接電阻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MCU的P3. O端口接電阻R3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至圖3所示,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種電磁筆,包括一電池I、一升壓電路2、一 MCU>一放大偏置電路3、一第一按鍵Sffl、一第二按鍵SW2、一第三按鍵SW3以及一 USB電池充電電路4,所述電池I連接所述升壓電路2,所述升壓電路2連接MCU,所述MCU的脈沖輸出口連接所述放大偏置電路3,所述第一按鍵SWl、第二按鍵SW2以及第三按鍵SW3均連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鍵SW3還連接至所述升壓電路2,所述USB電池充電電路4連接所述電池I。所述電池為1.5V電池。所述放大偏置電路3通過模擬電路實現電壓偏置,發射出強度更高的電磁波,在白板上不用把信號放的非常大,減小干擾源。具體地,所述升壓電路2包括一二極管D1、一升壓芯片5以及相互并聯的一電阻R5和一電池C6,所述電阻R5和電容C6組成RC充電電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升壓芯片為·PT 1301芯片。所述PT 1301芯片的CE端連接所述二極管Dl的負極,所述二極管Dl的正極連接在所述電阻R2和所述第三按鍵SW3之間,所述PT1301芯片的CE端還通過所述相互并聯的電阻R5和電池C6接地。通過所述升壓電路,I. 5V的低電壓升壓后,可持續30秒。所述MCU的P3. 4端口通過所述第一按鍵SWl接地,所述MCU的P3. 3端口通過所述第二按鍵SW2接地,所述MCU的P3. 5端口為脈沖輸出口,所述MCU的P3. I端口通過一電阻R2連接所述第三按鍵SW3,所述MCU的P3. I端口還通過一電阻Rl接地,所述電阻Rl為泄電電阻。通過體積較小的MCU輸出不同頻率的脈沖。這樣的頻率比一般的RC振蕩電路,LC振蕩電路穩定。通過第一按鍵SW1、第二按鍵SW2以及第三按鍵SW3三個按鍵輸出多種不同的頻率,輕松控制和切換筆的不同狀態,且減小外部電路的復雜性,減少成本。通過按下第一按鍵SWl或第二按鍵SW2使電路入睡眠模式,減小電磁筆的功耗。MCU的P3. O或P3. I端口為復用IO的功能,IO既可用來做程序下載,也可用來做普通IO 口使用。使用電磁筆輸寫時按下第三按鍵SW3對電路進行升壓,同時拉高P3. 5端口的電平,輸出波形。當第三按鍵SW3按鍵不按時,通過外接泄電電阻R1,來迅速改變按下時的頻率輸出大小,且保持電阻R5和電池C6組成的RC充電電路中的電能,讓RC充電電路中的電能繼續對電路供電,直到能量終止。請參閱圖2和圖3,圖2為MCU的P3. O端口直接接地,拉至低電平時的電原理圖,其可輸出四種不同頻率的脈沖。圖3為MCU的P3. O端口接一電阻R3,呈高電平狀態的電原理圖,其可輸出另外四種不同頻率的脈沖。上述兩種狀態輸出不同頻率的脈沖原理一樣,現以接上電阻R3為例,具體為首先,所述MCU的P3. 3端口和P3. 4端口的初始狀態都是默認為高電平輸出。第一按鍵SWl和第二按鍵SW2按下時,所述MCU的P3. 3端口和P3. 4端口接地,電平被拉低。所述MCU的P3. 5端口分別輸出兩種不同的頻率。同時,第三按鍵SW3按下時電源對所述PT1301芯片充電,使直流電壓I. 5V上升為5V;其次,所述MCU的P3. I端口的初始狀態為低電平,第三按鍵SW3按下時則,所述MCU的P3. I端口被拉為高電平,當為高電平時可以輸出第三種頻率的脈沖。當第三按鍵SW3彈起時,所述電阻Rl起到放電作用,使P3. I端口迅速的變回低電平;然后,當第三按鍵SW3彈起時,二極管Dl起到了穩壓作用,對PT1301芯片的CE端中的電能不會釋放到地;當三個按鍵都彈起時,可以輸出第四種頻率的波形。當去掉電阻R3后,還可以輸出與上述四種頻率不同的另外四種頻率的脈沖。本技術通過采用體積較小的MCU輸出不同頻率的脈沖,輸出頻率穩定,且電路結構簡單,降低故障率和成本;通過按下第一按鍵或第二按鍵使電路進入睡眠模式,減小功耗,延長使用時間,通過接入或不接電阻R3,輸出八種頻率不同的脈沖。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即依本技術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 型涵蓋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電磁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電池、一升壓電路、一 MCU>一放大偏置電路、一第一按鍵SWl、一第二按鍵SW2以及一第三按鍵SW3,所述電池連接所述升壓電路,所述升壓電路連接MCU,所述MCU的脈沖輸出口連接所述放大偏置電路,所述第一按鍵SWl、第二按鍵SW2以及第三按鍵SW3均連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鍵SW3還連接至所述升壓電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電磁筆,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US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磁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電池、一升壓電路、一MCU、一放大偏置電路、一第一按鍵SW1、一第二按鍵SW2以及一第三按鍵SW3,所述電池連接所述升壓電路,所述升壓電路連接MCU,所述MCU的脈沖輸出口連接所述放大偏置電路,所述第一按鍵SW1、第二按鍵SW2以及第三按鍵SW3均連接至所述MCU,所述第三按鍵SW3還連接至所述升壓電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丁萬年,連善加,陳日良,
申請(專利權)人:福州銳達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