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子站牌系統,包括設置在公交站臺上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的電子站牌終端;設置在公交車上用于接收GPS衛星信號并將站間特定路段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發送出去的公交車車載終端;接收公交車車載終端發出信息、并通過GIS對信息進行解析、距離換算確定平均速度并計算出公交車到站時間、然后將到站時間發送至電子站牌終端的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電子站牌終端和公交車車載終端通過3G通信網絡與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實用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夠快速、準確獲取公交車到站時間,使得乘客能夠可以隨時掌握公交車的到站時間,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而管理人員則能夠實時掌握各條線路公交車位置,以便合理調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子站牌系統,屬于交通信息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公交車的線路和數量急劇增加,乘客希望可以隨時掌握公交車的到站時間,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管理人員則希望實時掌握各條線路公交車位置,以便合理調度。然而,由于當前城市道路擁堵、平交路口等待等原因,公交站點的電子站牌顯示的內容并不能準確的表達到站時間。現有技術對準確表達到站時間的解決方法大多比較復雜,如專利“一種公交車到站時間預測模型控制方法”(CN102081859A)和“一種基于SVM及慮波的動態公交到站時間預測方法”(CN102074124A)采用的是基 于大量的歷史統計數據進行到站時間的預測,專利“基于浮動車數據的公交到站時間預測方法及系統”(CN101388143)采用的方式是基于浮動車數據的到站時間預測,而有的是采用上述幾種方法的融合,如專利“一種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的站牌及到站時間計算方法”(CNlO 1231785 ),上述方法均無法快速準確的獲取到站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簡單、快速、準確獲取公交車到站時間的電子站牌系統。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電子站牌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公交站臺上用于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的電子站牌終端;設置在公交車上用于接收GPS衛星信號并將公交車在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發送出去的公交車車載終端;接收公交車車載終端發出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過GIS對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進行解析和距離換算,確定站間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并計算出公交車到站時間,將公交車到站時間信息發送至電子站牌終端的站牌顯示控制平臺,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和公交車車載終端通過3G通信網絡與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連通。進一步,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包括主控模塊、LED顯示屏、驅動模塊、第一 3G通信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的電源模塊與主控模塊、LED顯示屏、驅動模塊和第一 3G通信模塊均連通,而所述的驅動模塊設置在LED顯示屏上,且驅動模塊、LED顯示屏和第一 3G通信模塊均與主控模塊連通。 而所述的公交車車載終端包括車載主機、GPS模塊和第二 3G通信模塊,所述的GPS模塊和第二 3G通信模塊均與車載主機連通。所述的站牌顯示控制平臺包括通信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和顯示裝置。此外,所述的站間特定路段為站間兩條平交路口之間的路段。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所述的電子站牌系統為一種基于3G通信技術的電子站牌系統,不僅結構簡單、實用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夠快速、準確獲取公交車到站時間,使得乘客能夠可以隨時掌握公交車的到站時間,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而管理人員則能夠實時掌握各條線路公交車位置,以便合理調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系統框架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硬件組成框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公交車車載終端硬件組成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具體的介紹。 圖I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系統框架圖。如圖I所示一種電子站牌系統,包括設置在公交站臺上用于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的電子站牌終端;設置在公交車上用于接收GPS衛星信號并將公交車在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發送出去的公交車車載終端;接收公交車車載終端發出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過GIS對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進行解析和距離換算,確定站間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并計算出公交車到站時間,將公交車到站時間信息發送至電子站牌終端的站牌顯示控制平臺,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和公交車車載終端通過3G通信網絡與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連通。其中,所述的站間特定路段為站間兩條平交路口之間的路段,而通過站間特定路段得到的平均速度可視為當前路口至下一路口間的該公交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所述的3G通信網絡由電信運營商提供相應通信服務,用于完成整個系統的通信功能。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硬件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包括主控模塊、LED顯示屏、驅動模塊、第一 3G通信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的電源模塊與主控模塊、LED顯示屏、驅動模塊和第一 3G通信模塊均連通,而所述的驅動模塊設置在LED顯示屏上,且驅動模塊、LED顯示屏和第一 3G通信模塊均與主控模塊連通,其中,電子站牌終端通過戶外LED顯示屏以文字的方式滾動播放包括站牌的線路名稱、線路信息、當前站名、始末車時間、下一站名五項基本信息,以及公交車距離本站站數、距離信息以及末班車提示等信息,此外,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還要使得電子站牌終端需要符合IP65防雨防塵標準,同時需要在其上部設置防雷裝置和架設無線天線。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公交車車載終端硬件組成框圖。如圖3所示所述的公交車車載終端包括車載主機、GPS模塊和第二 3G通信模塊,所述的GPS模塊和第二 3G通信模塊均與車載主機連通,所述的公交車車載終端接收GPS衛星信號并將接收到的GPS衛星信號(坐標信息)發送給站牌顯示控制平臺,而所述的車載主機則用于控制GPS模塊和第二 3G通信模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車載主機上還預留有視頻、語音等IO接口,此外,所述的GPS模塊主要提供公交車經度、緯度、速度、方向、時間、定位模式等內容的信息,并進行自主定位,如提供的信息為$GPRMC 074030. 00, A,3942. 10575,N, 11810. 52559,Ε,0· 879,136. 15,020210,,,Α*64 按 NMEAO183,同時還用于與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進行通信。此外,所述的站牌顯示控制平臺包括通信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和顯示裝置,具有數據管理、電子地圖顯示、GPS數據匯聚、發布廣告和公益信息、信息發布等核心功能,用于接收公交車位置信息并進行GPS解析及距離換算后將相關信息發布至各個電子站牌終端。換算的關鍵是根據站間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估算并顯示到站時間,如通信用服務器接收到前面所述的公交車車載終端提供得的信息后,數據庫服務器從中解析得到如下公交車信息緯度3942. 10575 ;經度11810. 52559 ;速率O. 879節,方向136. 15度,時間2010年2月2日7點40分30秒,此外,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還包括對站牌終端發布內容進行實時 修改的功能模塊。本技術充分利用現有的3G通信網絡傳輸帶寬大、速率高、性能穩定等優點,實現整個電子站牌系統高效、安全、穩定地運行,且不僅結構簡單、實用方便、安全可靠,且能夠快速、準確獲取公交車到站時間,使得乘客能夠可以隨時掌握公交車的到站時間,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而管理人員則能夠實時掌握各條線路公交車位置,以便合理調度。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術,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站牌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置在公交站臺上用于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的電子站牌終端; 設置在公交車上用于接收GPS衛星信號并將公交車在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發送出去的公交車車載終端; 接收公交車車載終端發出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過GIS對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進行解析和距離換算,確定站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子站牌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公交站臺上用于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的電子站牌終端;設置在公交車上用于接收GPS衛星信號并將公交車在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發送出去的公交車車載終端;接收公交車車載終端發出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并通過GIS對站間特定路段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進行解析和距離換算,確定站間特定路段的平均速度并計算出公交車到站時間,將公交車到站時間信息發送至電子站牌終端的站牌顯示控制平臺,所述的電子站牌終端和公交車車載終端通過3G通信網絡與站牌顯示控制平臺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季錦章,劉昊,肖全,郭亞中,王維鋒,張煒,戴鵬飛,明小梅,王慧敏,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