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解決了定時器在浸泡中或完成工作后若滲入洗滌液后使主簧片導通,使得簧片產生很高熱量從而燒壞定時器的問題。定時器包括主凸輪、主動簧片、換向凸輪、換向杠桿和換向動簧片,主動簧片與主凸輪相接觸,還包括有控制凸輪和控制杠桿,控制杠桿前端包括有第一頂塊和第二頂塊,第一頂塊與控制凸輪相接觸,第二頂塊頂向換向杠桿,控制凸輪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凸起和若干浸泡凸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是:使得定時器在浸泡過程中或工作結束后控制換向杠桿斷開換向動簧片與換向靜簧片的接觸,避免了主動簧片因洗滌液出現導通,在換向動簧片導通的情況下將定時器簧片座燒壞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定時器,尤其涉及一種使用更安全,性能更可靠的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
技術介紹
一般洗滌定時器在完成工作后,主簧片的觸點斷開,而換向簧片有一組接通或全部斷開,在換向簧片有接通的情況下就形成一個回路,由于主簧片座上的簧片離底座間隙比較小,如果用戶使用不當一旦有洗滌液滲入定時器內,就容易使得洗滌液吸附在主簧片之間并聚集在簧片座與底座配合面之間,若洗衣機在使用完后未將電源切斷,雖然此時定時器主簧片是斷開的,但在有介質的洗滌液的作用下使得簧片之間可能出現似通非通的狀況,這樣會使得簧片產生很高的熱量,會將定時器簧片座燒壞,對定時器造成損壞。另外,現在許多定時器還具有浸泡功能,在浸泡過程中主簧片斷開,但也存在上述的缺陷,容易使 得定時器簧片座燒壞。如專利號為92215044. 3,名稱為發條式洗衣機定時器的中國技術專利,其包括有主凸輪、與主凸輪配合的簧片、多個換向凸輪、與換向凸輪配合的簧片,該定時器實現了對洗衣機正轉、停、正轉、停,反轉、停、反轉、停的洗滌組合動作控制。但該定時器也具有上述的缺點,如果用戶使用不當一旦有洗滌液滲入定時器內,就容易使得洗滌液吸附在主簧片之間并聚集在簧片座與底座配合面之間,若洗衣機在使用完后未將電源切斷,雖然此時定時器主簧片是斷開的,但在有介質的洗滌液的作用下使得簧片之間可能出現似通非通的狀況,這樣會使得簧片產生很高的熱量,會將定時器簧片座燒壞,對定時器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解決了一般定時器在完成工作后換向簧片仍然閉合,若滲入洗滌液后使主簧片導通,使得簧片產生很高熱量從而燒壞定時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避免定時器燒壞,使用更安全,性能更可靠的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本技術另一個專利技術目的是解決了一般具有浸泡功能的定時器在浸泡過程中,若滲入洗滌液后使主簧片導通,使得簧片產生很高熱量從而燒壞定時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避免定時器燒壞,使用更安全,性能更可靠的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包括主凸輪、主動簧片、換向凸輪、換向杠桿和換向動簧片,主動簧片與主凸輪相接觸,換向杠桿前端一側與換向凸輪相接觸,另一側頂向換向動簧片,定時器還包括有控制凸輪和控制杠桿,所述控制凸輪與主凸輪同軸設置,所述控制杠桿前端包括有相背設置的第一頂塊和第二頂塊,第一頂塊與控制凸輪相接觸,第二頂塊頂向換向杠桿,所述控制凸輪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凸起和若干浸泡凸起,在主凸輪停止工作時控制杠桿第一頂塊頂在第一凸起上。本技術增加了換向凸輪和換向杠桿,控制凸輪與主凸輪同軸設置,在主凸輪在浸泡過程中或結束工作時,控制凸輪上的浸泡凸起或第一凸起頂開控制杠桿,控制杠桿另一端則頂在換向杠桿上推開換向杠桿,換向杠桿將換向動簧片推開,使得換向動簧片遠離換向靜簧片,這樣就避免了定時器浸泡過程中或完成工作后,主動簧片因洗滌液出現導通,在換向動簧片導通的情況下將定時器簧片座燒壞的問題,使得定時器性能更可靠,保證了定時器的使用安全。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換向凸輪和主凸輪位于換向杠桿的同一側,在換向杠桿的前端設有相背設置的第三頂塊和第四頂塊,第三頂塊與換向凸輪接觸,換向動簧片位于換向杠桿第四頂塊一側,第四頂塊頂向換向動簧片,所述控制杠桿的第二頂塊頂向換向杠桿第三頂塊所在一側上。該定時器內控制凸輪、主凸輪、換向杠桿、控制杠桿以及換向動簧片設置的位置,使得在主動凸輪頂起控制杠桿,通過控制杠桿的傳遞,正好由換向杠桿第四頂塊頂開換向動黃片,完成動作。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定時器還包括與換向動簧片相配合的換向靜簧片, 該換向靜簧片位于換向動簧片相對換向杠桿的一側。這樣在換向杠桿頂開換向動簧片時,使得換向動簧片與換向靜簧片斷開。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主動簧片上設置有壓塊,所述壓塊前端與主凸輪相接觸,定時器還包括有與主動簧片相配合的主靜簧片,所述主靜簧片位于主動簧片相背主凸輪的一側。主動簧片通過壓塊緊壓在主凸輪上,在定時器工作時,主凸輪頂起主動簧片,主動簧片與主靜簧片相接觸,使得主回路導通。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換向杠桿包括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所述換向動簧片具有兩組,分別與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接觸,所述控制杠桿頂在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上。換向杠桿具有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控制杠桿同時推動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使得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分別推動與之配合的換向動簧片,使換向動簧片斷開與觸點的接觸。本技術的優點是增加了控制凸輪和控制杠桿,構成了雙斷路結構,該控制凸輪上設有第一凸起和浸泡凸起,使得定時器在浸泡過程中或工作結束后通過雙斷路結構控制換向杠桿斷開換向動黃片與換向靜黃片的接觸,避免了王動黃片因洗漆液出現導通,在換向動簧片導通的情況下將定時器簧片座燒壞的問題,使得定時器性能更可靠,保證了定時器的使用安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控制凸輪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中控制杠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I-主凸輪2-控制凸輪3-換向凸輪4-控制杠桿5-換向杠桿6_主動簧片7-主靜簧片8-壓塊9-換向靜簧片10-換向靜簧片11-第一凸起12-第一頂塊13-第二頂塊14-第三頂塊15-第四頂塊16-浸泡凸起。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本實施例一種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如圖I所示,包括有主凸輪I、換向凸輪3、控制凸輪2、控制杠桿4、換向杠桿5、王動黃片6、王靜黃片7、換向動黃片9和換向靜黃片10。主凸輪設置在定時器殼體中間,主動簧片6延伸到主凸輪旁邊,在主動簧片上設置有壓塊8,壓塊前端頂在主凸輪上,在位于主動簧片相背主凸輪的一側設置有主靜簧片7。控制凸輪同軸設置在主凸輪上,控制凸輪與主凸輪一同旋轉,如圖3所示,該控制杠桿前端設置有相背設置的第一頂塊12和第二頂塊13,第一頂塊緊壓在主凸輪上,該換向杠桿位于控制杠桿第二頂塊所在一側,第二頂塊頂在換向杠桿上。該換向杠桿的前端設有相背設置的第三頂塊14和第四頂塊15,換向凸輪和主凸輪位于換向杠桿的同一側,第三頂塊位于相對控制杠桿一側,第三頂塊與換向凸輪相接觸,換向動簧片9位于換向杠桿第三頂塊所在一側,第四頂塊頂在換向動簧片上,換向靜簧片10位于換向動簧片相對換向杠桿的一側處。該換向杠桿5包括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換向動簧片也具有兩組,同時也具有兩組與換向 動簧片配合的換向靜簧片,兩組換向動簧片分別與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接觸,該控制杠桿是同時頂在上換向杠桿和下換向杠桿上。如圖2所示,該控制凸輪2上包括有第一凸起11和若干浸泡凸起16,該第一凸起設置的位置為當主凸輪完成計時和完成計時前一段時間內,第一凸起頂起第一頂塊。根據本實施例中各部件的位置,如圖I所示,該凸起位于主凸輪凹處逆時針方向120度位置處,而浸泡凸起分布在控制凸輪上第一凸起的后側。本實施例定時器在主凸輪處于浸泡過程中或主凸輪結束計時以及結束計時前一段時間,控制凸輪的浸泡凸起或第一凸起頂開控制杠桿,控制杠桿則頂在換向杠桿上,控制杠桿推開換向杠桿,換向杠桿將換向動簧片推開,使得換向動簧片遠離換向靜簧片,使得回路斷開,這樣就避免了主動簧片因洗滌液出現導通,在換向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浸泡式雙斷路控制定時器,包括主凸輪、主動簧片、換向凸輪、換向杠桿和換向動簧片,主動簧片與主凸輪相接觸,換向杠桿前端一側與換向凸輪相接觸,另一側頂向換向動簧片,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控制凸輪(2)和控制杠桿(4),所述控制凸輪與主凸輪(1)同軸設置,所述控制杠桿前端包括有相背設置的第一頂塊(12)和第二頂塊(13),第一頂塊與控制凸輪相接觸,第二頂塊頂向換向杠桿,所述控制凸輪上間隔設置有第一凸起(11)和若干浸泡凸起(16),在主凸輪停止工作時控制杠桿第一頂塊頂在第一凸起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祖衛,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天馬時控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