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包括床體上蓋和床體底座,所述床體上蓋與所述床體底座之間設有彈簧升降裝置。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在床體底座和床體上蓋之間加設彈簧升降裝置,使得地震發(fā)生時,彈簧彈起并將床體上蓋頂起,在床體上蓋和床體底座之間形成較大的避難空間,人們躲在其中避免墜落物砸傷;正常使用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整個床體的高度和大小與普通床一樣,無需額外占用空間;彈簧可在瞬間彈起,能夠為人們避難爭取寶貴時間;整個床體結構簡單、強度高、結實耐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床,特別是涉及一種結構簡單、節(jié)省空間、高強度、抗震性能好,地震發(fā)生時能為多人提供避險空間的升降彈簧抗震床。
技術介紹
近些年來各地地震頻繁發(fā)生,目前的地震監(jiān)測手段有限,不能及時準確的檢測和預報地震險情,因此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時時受到地震的威脅。當?shù)卣鸢l(fā)生在夜間時,熟睡的人們很難逃離出房間。為避免地震突然發(fā)生時,人們無處可逃的尷尬局面,各式各樣的抗震床流向市場。大多抗震床是通過在床體上方增設剛性支架,在支架上方鋪設模板,以達到遮擋小塊墜落物的目的,但是其抗震性能差,占用空間大,且不美觀。中國專利號為200810138318的專利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避難床體結構,其工作方式是在地震發(fā)生時根據(jù)床身下傳感器的檢測實現(xiàn)床身自動翻轉,使人落到床身下面。其缺點是承重能力不強,穩(wěn)定性 不好,只能應用于單人床,不具有普適性,不夠人性化,容易使人誤傷。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jié)省空間、高強度、抗震性能好,地震發(fā)生時能為多人提供避險空間的升降彈簧抗震床。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包括床體上蓋和床體底座,所述床體上蓋與所述床體底座之間設有彈簧升降裝置。所述床體上蓋包括一個長方形上蓋支架,所述上蓋支架的頂部設有蓋板,所述蓋板邊緣與所述上蓋支架邊緣固定連接,所述上蓋支架四個直角處的下方均固定設有一個彈簧套管,所述彈簧套管與所述上蓋支架的水平面垂直,每個所述彈簧套管的側面沿軸向開有通槽;所述床體底座包括底座框架和底板,所述底板的邊緣與所述底座框架固定連接;所述彈簧升降裝置包括四根彈簧、四根彈簧立柱和連動開關,四根所述彈簧立柱分別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座框架上,每根所述彈簧立柱上分別套裝一根所述彈簧,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底座框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上端套裝在所述彈簧套管內(nèi),并通過卡簧固定在所述彈簧套管上,所述彈簧立柱的頂端設有彈簧壓桿,所述彈簧立柱的頂端與所述彈簧壓桿的底端鉸接連接,所述彈簧壓桿的頂端設有鎖孔;所述連動開關包括連動桿支架、連動桿、滑桿和鎖銷,所述連動桿支架的下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座框架的兩側,所述連動桿支架的上部兩側分別設有導向孔,兩根所述滑桿分別穿過所述連動桿支架兩側的所述導向孔并相互平行,兩根所述滑桿分別與所述連動桿垂直,兩根所述滑桿的床尾端分別與所述連動桿的兩端固定連接,兩根所述滑桿對應所述鎖孔位置分別固定設有所述鎖銷;當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所述彈簧立柱套裝在所述彈簧套管內(nèi),所述彈簧壓桿與所述彈簧立柱垂直,所述彈簧壓桿由所述通槽穿出,所述鎖銷插入所述鎖孔內(nèi)。通過所述彈簧壓桿將被壓縮的所述彈簧保持壓縮狀態(tài),所述鎖銷插入所述鎖孔內(nèi),使得所述彈簧壓桿與所述彈簧立柱保持垂直。地震發(fā)生時,只需輕輕拉動所述連動桿,所述鎖銷在所述滑桿的拉力作用下脫離所述鎖孔,所述彈簧壓桿在所述彈簧彈力作用下沿所述通槽彈起,所述彈簧將所述床體上蓋推起,此時在所述床體上蓋與所述床體底座之間形成較大的避難空間,人們可躲在其中避險。所述的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還包括至少I個交叉抗震支架,所述交叉抗震支架包括兩根支撐桿,兩根所述支撐桿的中部鉸接連接,每根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設有滑輪,所述上蓋支架與所述底座框架的上下對應位置分別設有上蓋滑道和底座滑道,所述底座滑道內(nèi)的一端設有楔形砌塊,所述楔形砌塊的頂端開設有與所述滑輪相配合的滑輪槽,兩根所述支撐桿上的所述滑輪分別位于所述上蓋滑道和所述底座滑道內(nèi),兩根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位于同一側且分別與所述上蓋支架和所述底座框架固定連接,兩根所述支撐桿設有滑輪的一端位于同側。當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即床體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時,所述交叉抗震支架在壓力作用下張開,直至兩個所述滑輪分別處于所述上蓋滑道和所述底座滑道的端部不能繼續(xù)滑動為止,所述交叉抗震支架起到支撐床體重力的作用;當?shù)卣饋砼R時,報警器瞬間鳴叫閃爍 報警,人員立即下床,跑至床尾,拉動連動開關,彈簧彈起并將所述床體上蓋抬高,此時,所述交叉抗震支架在所述床體上蓋的拉力作用下合攏,所述滑輪向所述交叉抗震支架的固定端靠攏,所述底座滑道內(nèi)的滑輪從所述楔形砌塊的底端滑至頂端,直至滑輪落入所述滑輪槽內(nèi)被卡住為止,這樣交叉抗震支架同樣可以支撐床體重力,同時可以支撐地震震落至床體上部的重物。 所述的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包括有4個交叉抗震支架,4個所述交叉抗震支架分別安裝于所述上蓋支架與所述底座框架之間的四個側面上。通過加裝交叉抗震支架使得床體的承重能力大大提高,穩(wěn)定性大大增強。所述交叉抗震支架的下部設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兩端分別與兩根所述支撐桿的下端固定連接,當所述彈簧彈起時,兩根所述支撐桿在所述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快速合攏,使得所述交叉抗震支架對所述彈簧彈起的阻力減小到最小,以此加快彈簧的彈起速度。所述蓋板與所述底板均為鋼板。所述的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還包括有應急儲物柜,所述應急儲物柜固定安裝在所述床體底座上。所述應急儲物柜用于放置氧氣瓶、呼吸器等應急設備,以備緊急情況使用。所述床體上蓋的下方固定設有若干安全拉環(huán),所述床體底座上固定設有若干安全帶。通過加裝安全拉環(huán)和安全帶以保證床體震動或翻滾時的人身安全。所述床體上蓋或所述床體底座上設有應急燈。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在床體底座和床體上蓋之間加設彈簧升降裝置,使得地震發(fā)生時,彈簧彈起并將床體上蓋頂起,在床體上蓋和床體底座之間形成較大的避難空間,人們躲在其中避免墜落物砸傷;正常使用時,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整個床體的高度和大小與普通床一樣,無需額外占用空間;彈簧可在瞬間彈起,能夠為人們避難爭取寶貴時間;床體上蓋與床體底座為鋼結構,并通過高強彈簧和交叉抗震支架上下連接為一體,抗震、抗砸、抗擠壓;通過加裝安全拉環(huán)和安全帶來保持地震時人體穩(wěn)定性,保證床體震動或翻滾時的人身安全。整個床體結構簡單、強度高、結實耐用。附圖說明圖I為實施例I 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主視圖。圖2為實施例I 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左視圖。圖3為實施例I 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避險狀態(tài)主視圖。圖4為實施例I 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避險狀態(tài)左視圖。圖5為實施例2 —種升降彈簧抗震床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主視圖。圖6為實施例2 —種升降彈簧抗震床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左視圖。 圖7為實施例2 —種升降彈簧抗震床避險狀態(tài)主視圖。圖8為實施例2 —種升降彈簧抗震床避險狀態(tài)左視圖。圖9為連動開關俯視圖。圖10為彈簧立柱與彈簧壓桿連接結構示意圖。床體上蓋1,床體底座2,彈簧升降裝置3,上蓋支架4,彈簧套管5,通槽6,彈簧7,彈簧立柱8,連動開關9,卡簧10,彈簧壓桿11,鎖孔12,連動桿支架13,連動桿14,滑桿15,鎖銷16,導向孔17,交叉抗震支架18,支撐桿19,滑輪20,上蓋滑道21,底座滑道22,楔形砌塊23,滑輪槽24,拉簧25,底座框架26,底板27,蓋板28,應急儲物柜29。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包括床體上蓋I和床體底座2,床體上蓋I與床體底座2之間設有彈簧升降裝置3。床體上蓋I包括一個長方形上蓋支架4,上蓋支架4的頂部設有蓋板28,蓋板28邊緣與上蓋支架4邊緣固定連接,上蓋支架4四個直角處的下方均固定設有一個彈簧套管5,彈簧套管5與上蓋支架4的水平面垂直,每個彈簧套管5的側面沿軸向開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體上蓋和床體底座,所述床體上蓋與所述床體底座之間設有彈簧升降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體上蓋和床體底座,所述床體上蓋與所述床體底座之間設有彈簧升降裝置。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升降彈簧抗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體上蓋包括一個長方形上蓋支架,所述上蓋支架的頂部設有蓋板,所述蓋板邊緣與所述上蓋支架邊緣固定連接,所述上蓋支架四個直角處的下方均固定設有一個彈簧套管,所述彈簧套管與所述上蓋支架的水平面垂直,每個所述彈簧套管的側面沿軸向開有通槽; 所述床體底座包括底座框架和底板,所述底板的邊緣與所述底座框架固定連接; 所述彈簧升降裝置包括四根彈簧、四根彈簧立柱和連動開關,四根所述彈簧立柱分別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座框架上,每根所述彈簧立柱上分別套裝一根所述彈簧,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底座框架可拆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上端套裝在所述彈簧套管內(nèi),并通過卡簧固定在所述彈簧套管上,所述彈簧立柱的頂端設有彈簧壓桿,所述彈簧立柱的頂端與所述彈簧壓桿的底端鉸接連接,所述彈簧壓桿的頂端設有鎖孔; 所述連動開關包括連動桿支架、連動桿、滑桿和鎖銷,所述連動桿支架的下部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座框架的兩側,所述連動桿支架的上部兩側分別設有導向孔,兩根所述滑桿分別穿過所述連動桿支架兩側的所述導向孔并相互平行,兩根所述滑桿分別與所述連動桿垂直,兩根所述滑桿的床尾端分別與所述連動桿的兩端固定連接,兩根所述滑桿對應所述鎖孔位置分別固定設有所述鎖銷; 當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所述彈簧立柱套裝在所述彈簧套管內(nèi),所述彈簧壓桿與所述彈簧立柱垂直,所述彈簧壓桿由所述通槽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韓凱,
申請(專利權)人:韓凱,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