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舒張末壓無創測定新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屬醫學心血管系統領域一項新的發明專利技術,可應用于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相關疾病的臨床診療。目前臨床上缺乏無創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限制了對可疑的、無癥狀性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患者的篩查和準確診斷。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以無創、準確、簡便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以人體血流動力學原理和心臟各心腔內壓力與肺內壓力的關系為基礎,利用Muller動作引起的肺內壓變化短時間內使肺動脈瓣在舒張期提前開放,通過自制面罩配合超聲心動圖儀無創測定此時的跨肺動脈瓣壓,加上可無創測定的右心室舒張壓,得到左心室舒張末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專利涉及一種,利用本專利技術專利可以實現對左心室舒張末壓的無創測定。本專利屬醫學心血管系統領域一項新的專利技術,可應用于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相關疾病的臨床診療。
技術介紹
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是最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心功能異常,可成為獨立致死因素。如能在患者出現癥狀前做出診斷對改善預后意義重大。美國心臟病學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ACC/AHA Practice Guidelines)指出,盡早檢出無癥狀性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患者,在其發生癥狀性心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前采取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左心室舒張末壓是判定左心室舒張功能最敏感的指標。目前,臨床上對于左 心室舒張末壓的測量多數是通過有創的心導管檢查,這種方法費用較高,并發癥多,并且為有創檢查,臨床應用也受到很大限制。另外,根據超聲多普勒肺動脈瓣返流速度,通過簡化柏努利方程計算出跨肺動脈瓣壓并加上右房舒張壓進而粗略計算左心室舒張壓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該方法依賴肺動脈瓣返流的存在,而臨床上約有1/4至1/5的患者無肺動脈瓣返流,而且計算出的數值只是近似值。然而,目前臨床上缺乏無創、準確、簡便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限制了對可疑的、無癥狀性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患者的篩查和準確診斷?,F有的左心室舒張末壓的評價方法準確性和特異性均不理想,臨床上亟需一種可以無倉|J、準確、簡便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前期,本專利申請者之一曹鐵生教授所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0770783,已順利結題)通過模擬實驗、動物實驗及人體血流動力學實驗研究,證明了呼吸性胸壓變化對心臟各腔室及大血管壓力影響具有規律性。即胸腔內壓力降低時,如繆勒(Mueller)動作時,第一個心動周期內,肺動脈內壓力產生同等程度的變化,而舒張期右心室與靜脈系統相連,其內壓力由于靜脈血流的回流增加而無明顯變化,這樣肺動脈與右心室間舒張期的壓力差就會變小,隨著壓力差的降低,可導致肺動脈瓣在舒張期提前開放,此時降低的、可測的胸壓等于跨肺動脈瓣壓。這些研究成果為本專利左心室舒張末壓測定新方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目前臨床上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諸方法的缺陷,為臨床或基礎研究提供一種無創、準確、簡便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實現對可疑的、無癥狀性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患者的篩查和準確判斷,有效預防心功能障礙的發生和發展,我們提出了無創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新方法,以人體血流動力學原理為基礎,在可靠的實驗基礎上,通過心臟在胸腔中的位置及心臟各心腔內壓力與胸壓變化的關系,從全新的角度發現并建立了左心室舒張末壓無創測定的新方法。本專利技術專利涉及的,其核心原理和技術方案是根據心臟生理學,正常吸氣時,胸腔壓力不斷下降,而由于氣體的不斷補充,肺內壓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而在Mueller動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外界大氣的補充,根據壓力傳遞規律,胸壓的下降幾乎同等程度地引起肺內壓力的下降。在短時間內利用Mueller動作引起胸腔內壓力降低時,在第一個心動周期,肺動脈內壓力同等程度變化,而右心室內壓力由于靜脈血流的回流補充而無明顯變化,這樣,在肺動脈與右心室間壓力差會變小。當Muller動作引起的胸壓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即舒張期右室壓力等于或超過肺動脈內壓力,其壓力差為零或者負值,此時肺動脈瓣在舒張期提前開放,導致肺動脈瓣剛好打開時的肺內壓,即為舒張期跨肺動脈瓣壓。由此可見 ,在體外超聲儀器實時檢測肺動脈瓣的情況下,跨肺動脈瓣壓可由Muller動作引起的胸壓變化的測定而獲得,我們知道,肺內壓力可以通過與呼吸道相連的壓力表準確定量。舒張期跨肺動脈瓣壓加上右室舒張壓(目前,右室舒張壓可以無創準確測定,方法已經很成熟)即等于肺動脈舒張壓,在沒有肺血管床阻力增高的情況下,肺動脈舒張壓等于左心室舒張末壓。這樣,我們便以無創的方法測定了在臨床上極為重要的左心室舒張末壓,對于解決臨床上的相關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本專利技術專利的有益效果是,從新的角度利用Muller動作時,體外無創測定舒張期跨肺動脈瓣壓,加上可無創準確測定的右室舒張壓從而獲得左心室舒張末壓,可無創、準確、簡便地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實現本專利涉及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本專利技術專利提出的新方法需要測量兩個壓力成分,一個是跨肺動脈瓣壓,一個是右心室舒張壓,這兩個壓力的準確測量決定著新方法定量是否準確,所以準確又簡便測量上述壓力成為關鍵。在實施過程中,可采取如下具體措施1、通過Mueller動作降低肺內壓從而使肺動脈瓣打開時,在舒張末期出現肺動脈瓣前向血流的一刻記錄胸壓測定裝置上顯示的壓力變化即可準確獲得跨肺動脈瓣壓。Mueller動作是在呼氣末使氣道完全閉塞后用力吸氣的動作,在具體測量前,訓練受檢者掌握Mueller動作。具體操作時,由一名超聲醫師通過超聲心動圖儀監測肺動脈瓣血流,受檢者逐步進行Mueller動作,在出現肺動脈瓣舒張末期前向血流的那一刻停止動作,向記錄者報告這一刻表盤壓力值,并由另一名超聲醫師負責協助。另外,為了避免上一次Mueller動作后血流動力學狀態改變對準確性的影響,每次Mueller動作間隔時間要一分鐘以上,反復至少三次,當各次測值差別小于15%時,取三次平均值作為胸腔變化值,即跨肺動脈瓣壓值。此外,同時記錄受檢者的其它常規指標,為以后的回顧性分析提供翔實的資料。2、胸腔壓力的準確測定是獲得精確跨肺動脈瓣壓的關鍵。傳統的食管測壓法不僅復雜,還需吞咽氣囊,給患者造成了一定不適。為此,我們自行設計了無創肺內壓測定裝置,具體改裝方法及工作原理為將表式血壓計的袖帶及一部分膠管去除,接上一個面罩,面罩末端有一薄膠皮墊,作單向導氣活瓣,防止吸氣時漏氣,而不影響呼氣。另外,Mueller動作時胸壓變化為負值,所以將表式血壓計的指針由OmmHg調到+IOOmmHg處。檢查時,囑受檢者將面罩罩在鼻和口上,可同時阻斷鼻腔及口腔氣道,并保證面罩與受檢者皮膚接觸密閉,平靜呼氣末用力吸氣(Mueller動作),此時肺內壓的變化可直接由壓力表讀出。該自行設計的無創胸壓測定裝置的準確性已通過多次驗證,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另外,該裝置的設計原理及應用已在國外SCI收錄雜志發表論著(參見YuanLijun, et al. Echocardiography. 2004 ;21 (5) :391)。右室舒張壓的無創測定目前在臨床上方法較多,已經比較成熟,具體方法不再贅述。通過上述方法獲得的跨肺動脈瓣壓與右室舒張末壓之和,即為肺動舒臟壓,在沒有肺血管阻力異常增高的情況下,該值即為左心室舒張末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左心室舒張末壓無創測定新方法,本專利技術專利屬醫學心血管系統領域一項新的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以無創、準確、簡便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人體血流動力學原理和心臟各心腔內壓力與肺內壓力的關系為基礎,利用Muller動作引起的肺內壓變化短時間內使肺動脈瓣在舒張期提前開放,通過自制面罩配合超聲心動圖儀無創測定此時的跨肺動脈瓣壓,加上可無創測定的右心室舒張壓,得到左心室舒張末壓。
【技術特征摘要】
1.左心室舒張末壓無創測定新方法,本發明專利屬醫學心血管系統領域一項新的發明,提供了一種可以無創、準確、簡便測定左心室舒張末壓的方法,其特征是以人體血流動力學原理和心臟各心腔內壓力與肺內壓力的關系為基礎,利用Muller動作引起的肺內壓變化短時間內使肺動脈瓣在舒張期提前開放,通過自制面罩配合超聲心動圖儀無創測定此時的跨肺動脈瓣壓,加上可無創測定的右心室舒張壓,得到左心室舒張末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Muller動作引起的肺內壓變化短時間內使肺動脈瓣在舒張期提前開放,其特征是在Mueller動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外界大氣的補充,根據壓力傳遞規律,胸壓的下降幾乎同等程度地引起肺內壓力的下降,在短時間內Mueller動作引起胸腔內壓力降低時,在第一個心動周期,肺動脈內壓力同等程度降低,而右心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麗君,曹鐵生,王臻,
申請(專利權)人:袁麗君,曹鐵生,王臻,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