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腦卒中早期康復機器人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它涉及一種康復訓練機器人,特別適用于腦卒中病人早期的康復訓練。
技術介紹
我國腦卒中發病率每年約200/10萬,致殘率極高,約2/3的腦卒中患者出院后3 個月內不能獨立行走,偏癱是腦卒中最主要的后遺癥,患者生存質量下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臨床醫學證明,只要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系統癥狀不再進展48 小時后即可開始康復治療。訓練開始越早,腦的可塑性越大,運動功能恢復的潛力越大。目前對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主要依賴于治療師進行“掰腳腕”式的一對一徒手訓練,并培訓家屬為患者“掰腳腕”訓練。我國患者數量多、治療師資源缺乏,同時這種訓練強度高, 很多家屬不能完成而放棄治療,使病人喪失了康復的最好時機。為此,設計安全、定量、有效、可以進行重復訓練的早期康復機器人具有實際意義。人的踝關節共涉及伸屈、內外翻、 內外旋三個自由度,患者的康復訓練效果主要取決于伸屈、內外翻兩個自由度。目前,已有能訓練踝關節伸屈一個自由度的康復機構,用于腦卒中病人早期的康復訓練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針對現有技術中腦卒中病人早期康復訓練所遇到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輔助患者完成踝關節·伸屈、內外翻兩種運動的康復機器人,模擬治療師“掰腳腕” 的方式進行康復訓練。實現上述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腦卒中早期康復機器人,包括驅動部分、傳動部分、執行部分,所述驅動部分采用交流伺服電機;傳動部分由諧波減速器、一對直齒輪、 一對錐齒輪、兩個電磁離合器、五根軸、連桿、底座組成,所述諧波減速器輸出端與直齒輪一的軸聯接;所述電磁離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腦卒中早期康復機器人,包括驅動部分、傳動部分、執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分采用交流伺服電機(1);傳動部分由諧波減速器(2)、一對直齒輪(4)(18)、一對錐齒輪(13)(15)、兩個電磁離合器(5)(17)、五根傳動軸(3)(6)(14)(16)(19)、連桿(12)、底座(20)組成,所述電磁離合器一(5)與軸(3)和軸(6)聯接;所述電磁離合器二(17)與軸(16)和軸(19)聯接;所述連桿(12)為方形截面,與軸(14)、大銷軸(11)固定聯接;執行部分由腳踏板(9)、支撐板(7)、彈簧(10)、銷軸(8)、大銷軸(11)組成,所述腳踏板(9)通過兩個銷軸(8)和支撐板(7)構成鉸鏈聯接,和大銷軸(11)也構成鉸鏈聯接;所述支撐板(7)和軸(6)固定聯接;所述彈簧(10)固定在腳踏板(9)和底座(20)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腦卒中早期康復機器人,包括驅動部分、傳動部分、執行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分采用交流伺服電機(I);傳動部分由諧波減速器(2)、一對直齒輪(4) (18)、一對錐齒輪(13) (15)、兩個電磁離合器(5) (17)、五根傳動軸(3) (6) (14) (16) (19)、連桿(12)、 底座(20)組成,所述電磁離合器一(5)與軸(3)和軸(6)聯接;所述電磁離合器二(17)與軸(16)和軸(19)聯接;所述連桿(12)為方形截面,與軸(14)、大銷軸(11)固定聯接;執行部分由腳踏板(9)、支撐板(7)、彈簧(10)、銷軸(8)、大銷軸(11)組成,所述腳踏板(9) 通過兩個銷軸(8)和支撐板(7)構成鉸鏈聯接,和大銷軸(11)也構成鉸鏈聯接;所述支撐板(7)和軸(6)固定聯接;所述彈簧(10)固定在腳踏板(9)和底座(20)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腦卒中早期康復機器人,其特征在于電磁離合器一(5)接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秀芳,樊蘊輝,侯婭品,孫秋艷,侯偉民,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聯合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