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包括能夠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在放入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的下部管體上連接附屬支管,使該附屬支管與空心導管共同組成腹膜透析管,通過這種在空心導管下端增加附屬支管的方式,即可使腹膜透析管在工作時能夠穩固地穩定在所放置的位置處,并能有效地防止腹膜透析管發生漂管,本發明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具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的優點,而且設計巧妙、可選取合適長度的新型透析導管、并且不易漂管、可減少換液時間、增加代謝廢物的清除的區域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及防漂管腹膜透析管,屬于腹膜透析
技術介紹
目前,腹膜透析具有較好保護殘存腎功能、社會依從性好及方便患者等優點,但是其導管的發展幾經曲折,現有鵝頸管、卷曲管等較好的透析導管,但是由于體格上的原因,卷曲管不適合亞洲人種,現只有鵝頸管能較好的應用于腹膜透析中;而且,目前腹膜透析的方式主要有持續性非臥床腹膜透析CAPD、間歇性腹膜透析IPD、持續循環腹膜透析CCPD及自動循環式腹膜透析又稱自動腹膜透析APD ;特別是APD較多的應用于臨床,能較好促使病人回歸社會減少病人負擔,但是,現在的腹膜透析管不能較好的適應這種治療,其原因1、現有的腹膜透析導管容易漂管,雖然每個中心報告的數據不一樣,但是漂管都是早期導管·功能障礙的一大原因;2、腹膜透析需要放透析液進腹腔并引流出來,但是,既往的腹膜透析導管放液和出液速度均較慢,患者完成一個透析液的更換需要較長時間,所以現有技術還是不夠完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不易漂管、并且可減少換液時間、增加代謝廢物清除的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及防漂管腹膜透析管,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包括能夠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在放入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的下部管體上連接附屬支管,使該附屬支管與空心導管共同組成腹膜透析管,通過這種在空心導管下端增加附屬支管的方式,即可使腹膜透析管在工作時能夠穩固地穩定在所放置的位置處,并能有效地防止腹膜透析管發生漂管。連接在空心導管上的附屬支管的形狀為球形導液球形狀或為樹枝狀導液管形狀。一種防漂管的腹膜透析管,包括能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在空心導管的管壁上設置有微孔,在空心導管的下部管體上連接有附屬支管,在附屬支管上設有導流孔,并且每個導流孔都與空心導管的內腔相連通,空心導管的另一端設置有能與外接管相連接的滌綸套管。連接在空心導管上的附屬支管的形狀為球形導液球或為樹枝狀導液管。在空心導管上設置有2個 8個導液球,導液球為空心結構,導液球直徑為I.3cm I. 6cm0導流孔的孔徑為4mm 6mm。導液球上的導流孔的直徑大于空心導管上微孔的直徑。在空心導管上設置有8根 30根導液管,導液管的長度為O. 8cm I. 5cm。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工作時醫護人員將帶有導液球或者導液管結構的腹膜透析管沿腹壁放至到盆底,利用透析管上的微孔和導液球上的導流孔進行腹膜透析,通過增加導液管和導液球來防止腹膜透析管工作時漂管,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不僅具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的優點,而且設計巧妙、可選取合適長度的新型透析導管、并且不易漂管、可減少換液時間、增加代謝廢物的清除的區域等優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附屬支管為導液球形狀的腹膜透析管結構示意 圖2為導液球和空心導管連接處的剖視 圖3為本專利技術附屬支管為導液管形狀的腹膜透析管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_空心導管,2-導液球,3-導流孔,4-滌綸套管,5-微孔,6-導液管, 7-附屬支管,8-外接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包括能夠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在放入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的下部管體上連接附屬支管,使該附屬支管與空心導管共同組成腹膜透析管,通過這種在空心導管下端增加附屬支管的方式,即可使腹膜透析管在工作時能夠穩固地穩定在所放置的位置處,并能有效地防止腹膜透析管發生漂管。連接在空心導管上的附屬支管的形狀為球形導液球形狀或為樹枝狀導液管形狀。一種防漂管的腹膜透析管,包括能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1,在空心導管I的管壁上設置有微孔5,其特征在于在空心導管I的下部管體上連接有附屬支管8,在附屬支管8上設有導流孔3,并且每個導流孔3都與空心導管I的內腔相連通,空心導管I的另一端設置有能與外接管8相連接的滌綸套管4。連接在空心導管I上的附屬支管8的形狀為球形導液球2或為樹枝狀導液管6。在空心導管I上設置有2個 8個導液球2,導液球2為空心結構,導液球2直徑為 I. 3cm I. 6cm。導流孔3的孔徑為4mm 6mm。導液球2上的導流孔3的直徑大于空心導管I上微孔5的直徑。在空心導管I上設置有8根 30根導液管6,導液管6的長度為O. 8cm I. 5cm。導液球2為現有的的產品,由對身體無害的塑料制作而成。導液管6為現有的產品,由內經為5mm 7mm的塑料導管制作而成。本專利技術當附屬支管8為球形導液球2時,如圖I 2所示,醫護人員按照現有的安置方法將設置有導液球2的空心導管I的深入到病人體內,利用增加的2個 8個導液球2,使得腹膜透析管的重量得到增加,這樣腹膜透析管在人體內不容易漂管,通過導液球2上的導流孔3,液體可以自由出入,增加了液體出入的孔徑,如果腹膜透析導管末端出現纖維條的堵塞,到第一個導液球2末端后也可以防止纖維條向下一個導液球2移動及發展,這樣,就可以通過剩下的導液球2的導流孔3流出、入透析液。本專利技術當附屬支管8為樹枝狀倒液管6時,如圖3所示,醫護人員按照現有的安置方法將設置有倒液管6的空心導管I的深入到病人體內,利用增加的8根 30根導液管6,使得腹膜透析管的重量得到增加,這樣腹膜透析管在人體內不容易漂管,通過導液管6上的導流孔3,液體可以自由出入,增加了液體出入的孔徑,如果腹膜透析導管末端出現纖維條的堵塞,即使堵塞了一個也還有其他的導液管6進行液體的流入和流出,這樣,就可以通過剩下的導液管6的導流孔3流出、入透析液。本專利技術安全可靠,設計新穎,減少換液時間,增加代謝廢物的清除,不易漂管,臨床 使用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包括能夠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其特征在于:在放入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的下部管體上連接附屬支管,使該附屬支管與空心導管共同組成腹膜透析管,通過這種在空心導管下端增加附屬支管的方式,即可使腹膜透析管在工作時能夠穩固地穩定在所放置的位置處,并能有效地防止腹膜透析管發生漂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包括能夠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其特征在于在放入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的下部管體上連接附屬支管,使該附屬支管與空心導管共同組成腹膜透析管,通過這種在空心導管下端增加附屬支管的方式,即可使腹膜透析管在工作時能夠穩固地穩定在所放置的位置處,并能有效地防止腹膜透析管發生漂管。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連接在空心導管上的附屬支管的形狀為球形導液球形狀或為樹枝狀導液管形狀。3.一種防漂管的腹膜透析管,包括能放置于人體盆底內的空心導管(O,在空心導管(O的管壁上設置有微孔(5),其特征在于在空心導管(I)的下部管體上連接有附屬支管(8),在附屬支管(8)上設有導流孔(3),并且每個導流孔(3)都與空心導管(I)的內腔相連通,空心導管(I)的另一端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壘,
申請(專利權)人: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