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陸兩用的救援用品,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救援的拋投器。
技術介紹
現在的拋射器一般采用火藥作為動力,向待救援目標拋投救生圈、救生繩等救援器材的裝備,可將繩索或自動充氣救生圈快速、安全、準確地發射至目標處,與不同的物件搭配使用實現不同的功能。這樣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因為爆炸產生的大量煙塵、廢氣對環境產生大量污染,另外這種拋投器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循環使用,用途單一。另外在現在的拋投器不能在使用時調節距離的遠近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救援的拋投器,以解決現有拋投器存在安全隱患、污染環境、不能循環使用且不能在使用時調節距離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拋投器包括發射板、通水套筒,活塞式注水裝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三通、第一閥門、第二閥門、氣針、筒體、剎車線、發射靶、繩索、盒體、氣瓶、彈頭和隔板,發射板裝在筒體中,筒體內設有用于扶正氣瓶的導軌且導軌位于發射板的上方,第一管路的上端依次穿過發射板和通水套筒設置在筒體內,第一管路的下端通過三通分別與第二管路的下端和第三管路的一端連通,第二管路的上端與活塞式注水裝置的下端連通,第二管路上設有第一閥門,第三管路的另一端與第四管路的一端連通,第四管路上分別設有第二閥門和氣針;發射靶裝在筒體的側壁上,發射靶通過剎車線與通水套筒連接,盒體裝在筒體的側壁上,繩索的一端與盒體的內壁固接,繩索的另一端與氣瓶固接;氣瓶為高壓氣瓶,氣瓶內通過隔板分為水室和氣室,隔板上設有隔膜孔,水室和氣室之間通過隔膜孔連通,氣瓶的噴嘴與通水套筒相匹配且二者之間可鎖緊連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救援的拋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拋投器包括發射板(1)、通水套筒(2),活塞式注水裝置(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三通(8)、第一閥門(10)、第二閥門(11)、氣針(13)、筒體(14)、剎車線(15)、發射靶(16)、繩索(17)、盒體(18)、氣瓶(19)、彈頭(20)和隔板(22),發射板(1)裝在筒體(14)中,筒體(14)內設有用于扶正氣瓶的導軌(14?1)且導軌(14?1)位于發射板(1)的上方,第一管路(4)的上端依次穿過發射板(1)和通水套筒(2)設置在筒體(14)內,第一管路(4)的下端通過三通(8)分別與第二管路(5)的下端和第三管路(6)的一端連通,第二管路(5)的上端與活塞式注水裝置(3)的下端連通,第二管路(5)上設有第一閥門(10),第三管路(6)的另一端與第四管路(7)的一端連通,第四管路(7)上分別設有第二閥門(11)和氣針(13);發射靶(16)裝在筒體(14)的側壁上,發射靶(16)通過剎車線(15)與通水套筒(2)連接,盒體(18)裝在筒體(14)的側壁上,繩索(17)的一端與盒體(18)的內壁固接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救援的拋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拋投器包括發射板(I)、通水套筒(2),活塞式注水裝置(3)、第一管路(4)、第二管路(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三通(8)、第一閥門(10)、第二閥門(11)、氣針(13)、筒體(14)、剎車線(15)、發射靶(16)、繩索(17)、盒體(18)、氣瓶(19)、彈頭(20)和隔板(22),發射板(I)裝在筒體(14)中,筒體(14)內設有用于扶正氣瓶的導軌(14-1)且導軌(14-1)位于發射板(I)的上方,第一管路(4)的上端依次穿過發射板(I)和通水套筒(2)設置在筒體(14)內,第一管路(4)的下端通過三通(8)分別與第二管路(5)的下端和第三管路(6)的一端連通,第二管路(5)的上端與活塞式注水裝置(3)的下端連通,第二管路(5)上設有第一閥門(10),第三管路(6)的另一端與第四管路(7)的一端連通,第四管路(7)上分別設有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