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有機物料的減壓蒸餾裝置,特別是一種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它包括蒸發罐,放熱體,油氣出口,油氣排放管線、冷凝器、餾出物收集罐,廢氣排放管線,所述蒸發罐內廢機油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槽,該導流槽通過導流管線與所述餾出物收集裝置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收集廢機油在高溫受熱蒸發時因遇冷而被冷凝液化的餾出物,不但高效抑制餾出物再次回流至被加熱的廢機油中而避免過度熱解,還能降低大量的制熱能耗、真空壓差和流程距離,還可大幅提高裝置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有機物料的減壓蒸餾裝置,特別是一種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
技術介紹
減壓蒸餾是一種通過降低氣壓而實現降低料液沸點溫度的節能和抑制蒸餾料液熱解的蒸餾方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但是減壓蒸餾的節能性及抑制蒸餾料液熱解的程度是當前蒸餾領域技術人員的關注焦點。現有技術中的一種減壓蒸餾器,參見附圖I ;圖中蒸發罐1,油氣出口 6,油氣排放 管線10,真空泵11,冷凝器12,廢氣排放管線13,餾出物14,餾出物收集罐15,廢機油18,蒸發罐支架19,放熱體20。蒸發罐I是一個臥式罐體容器,安放在蒸發罐支架19之上,在其頂部設置有油氣出口 6,在其內中下部環繞設置有放熱體20并盛裝有廢機油18,在其外部包裝有保溫材料;放熱體20是環繞安裝在蒸發罐I內中下部的盤形管,該盤形管的兩端頭分別穿越蒸發罐I的罐壁與外界相通;油氣排放管線10的進口與油氣出口 6連通,該管線穿越冷凝器12其出口與餾出物收集罐15的進口連通;餾出物收集罐15是一個立式罐體容器安放在支架之上,其上端設置有插入適當深度的進口和出口,其內部收集有餾出物14 ;真空泵11的進口通過廢氣排放管線13與餾出物收集罐15的出口連通;在蒸發罐I的上部還裝配有進料管線和進料閥門,在餾出物收集罐15的下部還裝配有排料管線和排料閥門。將廢機油18通過進料閥門和進料管線注往蒸發罐I內,其注入量約占蒸發罐I體積的二分之一左右。利用熱載體在放熱體20內循環,為蒸發罐I內的廢機油18進行放熱,受熱后的廢機油18溫度不斷上升,當達到廢機油18在其真空氣壓下的蒸發溫度時,蒸發現象開始出現,在此時的廢機油18中,不斷有被汽化的高溫油氣脫離廢機油18液面不斷上升,一部分高溫油氣被蒸發罐I的上半部罐壁因溫差使其冷卻液化,再次回流至下部被加熱的廢機油18中,另一部分不能被冷卻液化的高溫油氣,經由油氣出口 6進入油氣排放管線10內。進入油氣排放管線10內的高溫油氣,穿越冷凝器12接受冷卻降溫并進入餾出物收集罐15內,經冷卻降溫被液化的餾出物14被餾出物收集罐15所收集,不能被冷卻液化的廢氣經由廢氣排放管線13及真空泵11被排往外界。在持續不斷的蒸發的過程中,為了維持蒸發罐I內廢機油18的最佳液位,廢機油輸送管線與蒸發罐I的進料閥門連通,經由蒸發罐I的進料管線,將適量的廢機油18補充至蒸發罐I的內部。此結構的蒸餾器存在的缺陷是一部分高溫油氣被蒸發罐I的上半部罐壁因溫差使其冷卻液化,再次回流至下部被加熱的廢機油18中,再次接受受熱蒸發,由此不但降低了裝置的節能性,還加劇了蒸餾料液的熱解程度,也降低了裝置的加工效率。中國專利公開的另外一種分子蒸餾器,專利號CN 101732881 A,它的結構是蒸餾器筒體的做功部分由圓形垂直夾套組成,在夾套中有熱媒導熱油為放熱體,在夾套筒體內設置有冷凝器,在夾套筒體內壁至冷凝器之間設置有由上下法蘭、立柱及刮板條組成的轉籠裝置,在夾套筒體上部設置有上法蘭、物料進口、與轉籠裝置連接的轉軸、減速機及電動機,在夾套筒體下部分別設置有真空口、斜槽、重油出口、輕油收集槽、輕油出口等,該裝置冷凝管的外側管壁與筒體內壁之間的徑向距離設置為3. 6cm 4. 2cm。筒體的內徑設置在460mm 580mm之間,筒體內工作部分長度設置在I. 3m I. 8m之間。此裝置的缺點是因其緊湊精密性較高及小型化,很難實現長時間高產能的加工模式,不適應加工高沸點、熱敏性要求較高、內含較多雜質且加工附加值較低的料液,否則因冷凝管的外側管壁與筒體內壁之間的徑向距離設置僅為3. 6cm 4. 2cm,在夾套筒體內壁至冷凝器之間設置有由上下法蘭、立柱及刮板條組成的轉籠裝置,非常容易使料液液滴由筒體內壁飛濺至冷凝管的外側管壁之上,由此形成短路蒸發;因料液內含較多的雜質勢必會在較短的工作時間內所產生的固相物將裝置的緊湊精密空間進行污濁破壞,使裝置在較短的工作時間內進入較長的檢修周期中。由于裝置的小型化,勢必造成裝置的加工效率低。裝置結構比較復雜,容易造成裝置的制造成本及維護成本過高。綜上所述由于裝置的檢修周期長,容易將縮短裝置的生產周期,加上加工效率低等因素,最終會導致加工費用過高而很難體現料液加工的經濟效益。·如下解釋將被本專利的說明書所引用 料液是指待蒸餾提純的物料,既餾出物產品的原料。餾出物料液經加熱汽化蒸發分離后經冷卻得到的液相餾份。流程距離在蒸發過程中,料液液面距可以收集餾出物的高度距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術介紹
之不足,而提供一種能收集蒸發罐內因遇冷回流而產生的餾出物并抑制餾出物往復受熱的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包括蒸發罐,放熱體,油氣出口,油氣排放管線、冷凝器、餾出物收集罐,廢氣排放管線,所述蒸發罐內廢機油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槽,該導流槽通過導流管線與所述餾出物收集裝置連通。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收集廢機油在高溫受熱蒸發時因遇冷而被冷凝液化的餾出物,不但高效抑制餾出物再次回流至被加熱的廢機油中而避免過度熱解,還能降低大量的制熱能耗、真空壓差和流程距離,還可大幅提高裝置的工作效率。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方案是 所述導流槽包括槽體內層、槽體外層和槽體端板,上述槽體內層、槽體外層和槽體端板相互連接構成密閉的夾層空間,所述槽體內層和槽體外層之間設有貫穿的導流孔,該導流孔與所述導流管線連通。所述夾層空間內填充有保溫材料。所述導流槽均布設置在蒸發罐內的中上部,該導流槽上方設置有與蒸發罐連接的第一導流板。所述導流槽均布設置在蒸發罐內的中上部,在相鄰導流槽之間的上方設置有第二導流板。所述第二導流板之間設置有液化冷凝器,該液化冷凝器的進口與蒸發罐外部相通。所述液化冷凝器的出口設置于蒸發罐之內。所述液化冷凝器的出口設置于蒸發罐之外。所述油氣出口與導流管線出口分別與同一條油氣排放管線連通。所述蒸發罐是一個臥式結構的罐體容器。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中的一種減壓蒸餾器。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蒸發罐內部俯視示意圖。圖4是蒸發罐內部結構示意圖(去掉液化冷凝器的俯視圖)。圖5是蒸發罐內部導流槽以及導流槽支架以下的俯視圖。圖6是蒸發罐內部導流管線以下部分的俯視圖。圖7是導流槽結構示意圖。圖8是導流槽端部的導流端板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述本專利技術 有機物料其中包括廢潤滑油,以下實施例以廢潤滑油減壓蒸餾提取再生潤滑基礎油為例進行描述。一種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參見附圖;圖中蒸發罐1,第一導流板2,第二導流板3,液化冷凝器支架4,液化冷凝器5,液化冷凝器進口 51,液化冷凝器第一出口 52,液化冷凝器第二出口 53,第一閥門54,第二閥門55,油氣出口 6,導流槽7,導流孔71,槽體內層72,槽體外層73,夾層空間74,槽體端板75,導流機構支架8,第一導流槽支架9,油氣排放管線10,真空泵11,冷凝器12,廢氣排放管線13,餾出物14,餾出物收集罐15,導流管線16,第二導流槽支架17,廢機油18,蒸發罐支架19,放熱體20。本實施例中,蒸發罐I是一個臥式結構的罐體容器,安放在蒸發罐支架19之上,蒸發罐I的頂部設置有油氣出口 6,蒸發罐I內中下部環繞設置有放熱體20,并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包括蒸發罐,放熱體,油氣出口,油氣排放管線、冷凝器、餾出物收集罐,廢氣排放管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罐內廢機油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槽,該導流槽通過導流管線與所述餾出物收集裝置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包括蒸發罐,放熱體,油氣出口,油氣排放管線、冷凝器、餾出物收集罐,廢氣排放管線,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罐內廢機油的上方設置有導流槽,該導流槽通過導流管線與所述餾出物收集裝置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槽包括槽體內層、槽體外層和槽體端板,上述槽體內層、槽體外層和槽體端板相互連接構成密閉的夾層空間,所述槽體內層和槽體外層之間設有貫穿的導流孔,該導流孔與所述導流管線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層空間內填充有保溫材料。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罐內冷凝導流減壓蒸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槽均布設置在蒸發罐內的中上部,該導流槽上方設置有與蒸發罐連接的第一導流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國存,馮斌,
申請(專利權)人:吳國存,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