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魚類分離裝置,包括頂框和底框,所述頂框和底框分別構成空間中一柱體的上、下底邊,頂框和底框之間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處在空間中同一柱體的側面;所述底框的框內也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處在空間中同一柱體的下底面;所述兩相鄰的隔離條為等間距分布;所述底框框邊與相鄰隔離條的間距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的間距。使用該魚類分離裝置,節省體力、工作效率高,可實現將魚類按體型和重量分開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養殖設備
,具體是一種魚類分離裝置。
技術介紹
在水產養殖中,無論是養殖過程中還是起捕銷售時,均需對魚類的規格進行分級篩選。養殖過程中規格分選是將個體較小的魚揀出,將規格相近的魚集中養殖,以利于小個體魚的生長和提高餌料利用率。起捕銷售對規格的分選既是購買方的要求,同時也利于養殖場銷售平均個體較大的魚,獲得更高銷售價格,小規格魚則可回收繼續飼養。目前,魚類的分離,主要是手工逐尾分揀。一般都是由有經驗的員工,用手或漁網將魚一只只的取出來后,重新按其體型和重量放在一起。但是這樣操作很浪費體力和時間,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魚類分離裝置,使用時節省體力、工作效率高,實現將魚類按體型和重量分開的目的。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魚類分離裝置,包括頂框和底框,所述頂框和底框分別構成空間中一柱體的上、下底邊;所述頂框和底框之間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圍繞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側面;所述底框的框內也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排列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下底面;所述兩相鄰的隔離條為等間距分布;所述底框框邊與相鄰隔離條的間距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的間距。優選的,所述頂框和底框之間的隔離條分別與頂框和底框相互垂直。優選的,所述頂框和底框的外形呈正方形或圓形。優選的,所述頂框和底框的橫截面為方形。優選的,所述隔離條的橫截面為圓形。優選的,所述頂框、底框和隔離條的內部中空。優選的,所述魚類分離裝置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同一品種的魚,特別是在相同環境下飼養的同一品種的魚,其重量和體型大小之間成一定的正相關關系。本專利技術巧妙利用魚體型和重量的關系,制成一箱狀結構的魚類分離裝置,該魚類分離裝置除了頂面外,其余各面均布滿留有一定間距的隔離條。使用時,用手將該分離裝置像撈魚一般由水中提起,不符合體型的魚由隔離條之間的間隙出來,符合體型的魚則留在該裝置內。此外,可依據魚種類的不同和所需魚類重量和體型的不同,制成不同隔離條間距的裝置,多次使用不同間距的裝置,最終實現將魚按不同體型和重量分開的目的。本專利技術尤其適合體型扁平的魚類。附圖說明圖I :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 :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只留有部分隔離條的結構示意圖。圖3 :本專利技術的隔離條的第一種結構圖。圖4 :本專利技術的隔離條的第二種結構圖,本專利技術的頂框和底框的第一種結構圖。圖5 :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只留有部分隔離條的結構示意圖。圖6 :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簡圖。圖7 :本專利技術的頂框和底框的第二種結構圖。圖號說明1、11···頂框;2、21···隔離條;3、31…底框。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非限制性地公開了本專利技術的具體結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考圖I 4,這里給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例。魚類分離裝置,包括頂框I和底框3,所述頂框I和底框3分別構成空間中一柱體的上、下底邊;所述頂框I和底框3之間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2、21,這些隔離條2、21圍繞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側面;所述底框的框內也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2,這些隔離條2排列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下底面;所述兩相鄰的隔離條2、21為等間距分布;所述底框3框邊與相鄰隔離條2的間距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2、21的間距。其中,所述頂框I和底框3的外形呈正方形,其橫截面為方形。此時,所述底框3框邊與相鄰隔離條2的間距應與其余相鄰的隔離條2、21的間距相同。此時,所述頂框I和底框3的四個頂角連接的隔離條21,其橫截面亦為方形,且和頂框I及底框3的大小一致,這樣可讓魚類分離裝置的結構更加穩固。此外,其余的隔離條2的橫截面則為圓形,這樣可減少魚從隔離條2之間的間隙出來時的阻力。此外,所述頂框I、底框3和隔離條2、21的內部中空,這樣可減少該魚類分離裝置的重量。此外,所述魚類分離裝置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這樣可減少水對該裝置的腐蝕。參考圖5,這里給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和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頂框I和底框3的四個頂角連接的隔離條2,其橫截面亦為圓形。這樣可進一步減少魚從裝置內部出來時的阻力。參考圖6和圖7,這里給出本專利技術的第三實施例。該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頂框I和底框3的外形為圓形。連接于頂框I和底框3之間、連接于底框3框內的隔離條2的橫截面均為圓形。此時,所述底框3框邊與相鄰隔離條2形成的間隙為一扇形,該扇形間隙的最寬處亦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2的間距。權利要求1.魚類分離裝置,包括頂框和底框,所述頂框和底框分別構成空間中一柱體的上、下底邊,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和底框之間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圍繞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側面;所述底框的框內也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排列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下底面;所述兩相鄰的隔離條為等間距分布;所述底框框邊與相鄰隔離條的間距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的間距。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魚類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和底框之間的隔離條分別與頂框和底框相互垂直。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魚類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和底框的外形呈正方形或圓形。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魚類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和底框的橫截面為方形。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魚類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條的橫截面為圓形。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魚類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底框和隔離條的內部中空。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魚類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魚類分離裝置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魚類分離裝置,包括頂框和底框,所述頂框和底框分別構成空間中一柱體的上、下底邊,頂框和底框之間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處在空間中同一柱體的側面;所述底框的框內也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處在空間中同一柱體的下底面;所述兩相鄰的隔離條為等間距分布;所述底框框邊與相鄰隔離條的間距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的間距。使用該魚類分離裝置,節省體力、工作效率高,可實現將魚類按體型和重量分開的目的。文檔編號B07B13/04GK102909180SQ20121041923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9日專利技術者陳永添, 陳猛棠 申請人:防城港市防城區那梭香料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魚類分離裝置,包括頂框和底框,所述頂框和底框分別構成空間中一柱體的上、下底邊,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框和底框之間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圍繞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側面;所述底框的框內也連接有相互平行的隔離條,這些隔離條排列成空間中同一柱體的下底面;所述兩相鄰的隔離條為等間距分布;所述底框框邊與相鄰隔離條的間距不大于兩相鄰的隔離條的間距。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永添,陳猛棠,
申請(專利權)人:防城港市防城區那梭香料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