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包括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構成,所述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依次連接,所述閉式齒輪減速單元為漸開線圓柱直齒輪三級嚙合傳動,所述電動機單元的輸出軸頭部位的花鍵小齒輪驅動閉式減速單元的第一內齒輪,第一內齒輪同軸第二內齒輪,第二內齒輪驅動第三內齒輪,第三內齒輪同軸第四內齒輪,第四內齒輪驅動車輪端面固定的齒圈,所述電動機單元的尾部還設置有電磁制動裝置和手動脫開裝置,在電動軌道平車上是以成雙、對稱、倍數式的驅動形式采用,改善了傳統的傳動系統和機械結構的尺寸和性能,滿足了廣大用戶的使用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技術涉及傳動領域,具體涉及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
技術介紹
電動軌道平車是大多數工礦企業必備的運輸交通工具,它的傳動系統和機械結構對電動軌道平車的影響很大。 傳統的傳動系統和機械結構是由電動機一制動器一閉式齒輪減速機一開式齒輪減速機一軸一車輪等零部件由聯軸器、離合器聯接而成;它的傳動機構聯接裝配較復雜,精度不易提高;傳動機構的尺寸占據面積較大,軌道平車的高度較高,影響著運行的平穩性和運貨的通過性;尤其是運輸高大貨物和通過工廠車間內或車間與車間大門時,軌道平車高度的降低至關重要。因為該傳統的傳動系統和機械結構較復雜、尺寸較大、高度較高、精度較低、裝配不易、維修麻煩、成本較高,對特寬和特窄軌距尺寸的軌道平車不適應等,所以,只能滿足少數用戶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了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改善傳統的傳動系統和機械結構的尺寸和性能,它使傳動裝置結構緊湊、精度較高、尺寸較小、高度較低、裝配容易、維修方便、成本較低、適應性強,滿足了廣大用戶的使用需求。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包括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構成,所述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依次連接。所述閉式齒輪減速單元為漸開線圓柱直齒輪三級嚙合傳動,所述電動機單元的輸出軸的頭部位的花鍵小齒輪驅動閉式減速單元的第一內齒輪,第一內齒輪同軸第二內齒輪,第二內齒輪驅動第三內齒輪,第三內齒輪同軸第四內齒輪,第四內齒輪驅動車輪端面固定的齒圈。所述內齒輪的齒圈材料采用20CrMnTi或40Cr或45號鋼中的一種。所述電動機單元的尾部還設置有電磁制動裝置和手動脫開裝置。所述車輪組件主要由車輪、軸、軸承、齒圈等零件組成,軸和軸承等零件裝入車輪后再裝入箱體內。本專利技術是以成雙、對稱、倍數的驅動形式采用,應用于交流式電動軌道平車、蓄電池式電動軌道平車、軌道低壓供電式電動軌道平車。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加工安裝精度較高、裝配一體簡單快捷、維修方便容易、用電節能環保、安全保障可靠。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圖,序號I為電動機單元;序號2為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序號3為車輪組件單元。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序號I為電動機單元;序號2為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序號3為車輪組件單元;序號4為車架體平臺;序號5為地基鋼軌軌道。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參照圖I,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包括電動機單元I,閉式齒輪減速單元2和車輪組件單元3構成,所述電動機單元1,閉式齒輪減速單元2和車輪組件單元3依次連接。所述閉式齒輪減速單元2為漸開線圓柱直齒輪三級嚙合傳動,所述電動機單元I的輸出軸的頭部位的花鍵小齒輪Zl驅動閉式減速單元的第一內齒輪Z2,第一內齒輪Z2同軸第二內齒輪Z3,第二內齒輪Z3同軸驅動第二內齒輪Z4,第二內齒輪TA同軸第四內齒輪Z5,第四內齒輪Z5驅動車輪端面固定的齒圈Z6。所述內齒輪的齒圈材料采用20CrMnTi或40Cr或45號鋼中的一種。所述電動機單元I的尾部還設置有電磁制動裝置和手動脫開裝置。所述車輪組件3主要由車輪、軸、軸承、齒圈等零件組成,軸和軸承等零件裝入車輪后再裝入箱體內。參照圖2,電動機單元1,閉式齒輪減速單元2和車輪組件單元3均以成雙、對稱、倍數式驅動形式設置于軌道車架平臺4之下,并且架設于兩根地基鋼軌軌道5之上。上述專利技術的傳動裝置,可稱謂“三合一”傳動機構是由電動機單元一閉式齒輪減速單元一車輪組件單元等三大部分組合而成。第一部分電動機單元的尾部有電磁制動裝置,斷電后,電磁鐵吸合制動;通電時,電磁鐵脫開,可實現軟起動功能;還備有斷電后手動脫開電磁鐵制動的手動裝置,并能鎖住和解鎖。第二部分閉式齒輪減速單元是漸開線圓柱直齒輪三級嚙合傳動,可實現給定傳動比要求下的運行速度。第三部分車輪組件單元是由車輪、軸、軸承、齒圈等零件組成,可使車輪在軌道上按給定速度轉動。它的傳動運行原理是接通電源,按下開車電鈕,電動機尾部電磁鐵脫開,實施軟起動,電動機軸頭部位的花鍵小齒輪Zl驅動閉式減速裝置第一內齒輪Z2,第一內齒輪Z2同軸第二內齒輪Z3,第二內齒輪Z3同軸驅動第二內齒輪Z4,第二內齒輪TA同軸第四內齒輪Z5,第四內齒輪Z5驅動車輪端面固定的齒圈Z6 ;花鍵小齒輪Zl與第一內齒輪Z2,第二內齒輪Z3與第三內齒輪Z4,第四內齒輪Z5與齒圈Z6的嚙合,完成三級嚙合傳動,實現電機軸nl到n2軸、n3、n4軸的減速,車輪按給定傳動比要求的速度在軌道上轉動運行。當遇到緊急狀態或到位停車時,按下停車電鈕,電動機斷電,電動機尾部的電磁鐵吸合制動,車輪即刻剎車,電動軌道平車停止在軌道上運行。電動軌道平車的“三合一”傳動機構,是以成雙、對稱、倍數式的驅動形式采用,主要應用于三大類電動軌道平車,分別是交流式電動軌道平車、蓄電池式電動軌道平車、軌道低壓供電式電動軌道平車;尤其在后兩類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機構應用上,開創了綠色環保節能軌道平車的先例。在用戶的實際購買使用中,已有近二十臺蓄電池式電動軌道平車和近十臺交流式電動軌道平車,初步驗證了適應性、平穩性、準確性、安全性、節能性等多項性能指標,均有明顯效果。該專利技術技術,主要創新點在“三合一”傳動機構的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三部分組合成一體化,用電氣同步控制兩套(或以上)一體化“三合一”傳動機構,驅動兩車輪(或以上)組件。這種傳動機構突出了簡單緊湊,精度保證,傳動準確,運行平穩;能實施軟起動,制動穩定安全可靠;能在運行的電氣控制系統上實現變頻技術和無級調速;能以最大限度節約電能源,達到綠色環保節能的目地,是當前電動軌道平車 高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上顯示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 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構成,所述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依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閉式齒輪減速單元為漸開線圓柱直齒輪三級嚙合傳動,所述電動機單元的輸出軸頭部位的花鍵小齒輪驅動閉式減速單元的第一內齒輪,第一內齒輪同軸第二內齒輪,第二內齒輪同軸驅動第三內齒輪,第三內齒輪同軸第四內齒輪,第四內齒輪驅動車輪端面固定的齒圈。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齒輪的齒圈材料采用20CrMnTi或40Cr或45號鋼中的一種。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軌道平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動軌道平車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構成,所述電動機單元,閉式齒輪減速單元和車輪組件單元依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寶平,
申請(專利權)人:李寶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