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腔體,設置在所述機架上與所述的腔體相連通的入口與出口,所述的腔體內設置有滾筒、塵棒、落棉小車,所述滾筒設置在所述腔體的最上方,所述的塵棒設置所述的滾筒下方,所述落棉小車設置在所述塵棒的下方,所述的腔體上方還設置有排塵口,所述排塵口設置有塵網,所述塵棒由多組塵棒組組成,所述塵棒組由塵棒條組成,所述的塵棒的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由于本發明專利技術本機對塵棒進行改進,設置有多組塵棒組,將塵棒條截面設計成直角三角形,提高了塵棒的除雜的能力,能夠去除更多的雜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紡織除塵領域,特別是一種單軸流開棉機。
技術介紹
目前紡織行業對對起初步開松作用的開棉機的要求主要在于“自由打擊、大雜先落、早落少碎、少傷纖維”這四個方面,目前一般的單軸流開棉機在除雜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加工后的棉中經常夾有雜質,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開棉與除雜同時進行,且除雜性能較好的單軸流開棉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腔體,設置在所述機架上與所述的腔體相連通的入口與出口,所述的腔體內設置有滾筒、塵棒、落棉小車,所述滾筒設置在所述腔體的最上方,所述的塵棒設置所述的滾筒下方,所述落棉小車設置在所述塵棒的下方,所述的腔體上方還設置有排塵口,所述排塵口設置有塵網,所述塵棒由多組塵棒組組成,所述塵棒組由多根塵棒條組成,所述的塵棒條的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多組塵棒組能夠相對調節,以適合雜質落下。優選地,所述塵棒由四組所述塵棒組組成,四組所述塵棒組圍成下凹的拱形結構,四組所述塵棒組的塵棒條上表面的傾角依次為8度、6度、6度、8度,在此角度時,除雜的效率相對較好。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塵棒條之間的間隙可以調節。優選地,所述滾筒為空心筒狀,所述滾筒外壁設置有彈性角釘,所述的彈性角釘垂直與滾筒壁,彈性角釘能夠在不損傷纖維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把纖維打散。優選地,所述滾筒的轉速為360r/min,此速度能夠在保證盡量少損失纖維的基礎上提高效率。優選地,所述的腔體下方設置有與所述腔體連通的皮翼羅拉、與所述的皮翼羅拉相通落棉出口。優選地,所述的落棉小車可以從所述腔體中抽出。優選地,所述的塵網可拆卸,所述塵網設置有兩層。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本專利技術對塵棒進行改進,設置有多組塵棒組,將塵棒條截面設計成直角三角形,能夠盡可能多的排除纖維中的雜質,提高產品質量,本申請對纖維進行自由、均勻、密集多次彈性打擊處理,做到開松過程中除雜,除雜過程中再進一步的開松,通過排塵口將部分較小較輕的雜質排出,其他雜質通過滾筒下方的塵棒濾除,由塵棒濾下的雜質經過落棉小車去除較大的雜質后落入皮翼羅拉中,經過皮翼羅拉收集從落棉出口排出并收集,在后續步驟可將所收集的雜質中的可用纖維回收利用。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剖視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機架;2、腔體;3、入口 ;4、出口 ;5、滾筒;6、塵棒;7、落棉小車;8、排塵口 ;9、塵網;10、彈性角釘;11、皮翼羅拉;12、落棉出口 ;61、第一組塵棒組;62、第二組塵棒組;63、第三組塵棒組;64、第四組塵棒組。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附圖I所示,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所述機架I上的腔體2,設置在所述機架I上與所述的腔體2相連通的入口 3與出口 4,所述的腔體2內設置 有滾筒5、塵棒6、落棉小車7,所述滾筒5設置在所述腔體2的最上方,所述的塵棒6設置所述的滾筒5下方,所述落棉小車7設置在所述塵棒6的下方,所述的腔體2上方還設置有排塵口 8,所述排塵口設置有塵網9,所述塵棒6由四組塵棒組(61、62、63、64)組成,所述塵棒組由多根塵棒條60組成,所述四組塵棒組(61、62、63、64)圍成下凹的拱形結構,所述的四組塵棒組(61、62、63、64)的塵棒條60上表面的傾角依次為8度、6度、6度、8度,所述塵棒條60之間的間隙可以調節,所述的塵棒條60的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所述滾筒5為空心筒狀,所述滾筒5外壁設置有彈性角釘10,所述的彈性角10釘垂直與滾筒5的筒壁,所述滾筒5的轉速為360r/min。所述的腔體2下方設置有與所述腔體2連通的皮翼羅拉11、與所述的皮翼羅拉11相通落棉出口 12。所述的落棉小車7可以從所述腔體2中抽出。所述的塵網9可拆卸,所述塵網9設置有兩層。將棉塊從入口 3送入腔體2中,通過滾筒5上的彈性角釘10對纖維進行自由、均勻、密集多次彈性打擊處理,在將纖維與其中的雜質打散,通過排塵口 8將部分較小較輕的雜質排出,其他雜質通過滾筒5下方的塵棒6濾除,由塵棒6濾下的雜質經過落棉小車7去除較大的雜質后落入皮翼羅拉11中,經過皮翼羅拉11收集從落棉出口 12排出;而進過多次打擊松開并去除雜質的纖維從出口 4輸出,本實施例排出的雜質中含有較多的可回收纖維,可以在后續的步驟中將可用纖維回收;本實施例所產出的纖維含雜質少,纖維損傷低,質量較高。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專利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包括機架(I)、設置在所述機架(I)上的腔體(2)、設置在所述機架(I)上與所述的腔體(2)相連通的入口(3)與出口(4),所述的腔體(2)內設置有滾筒(5)、塵棒(6)、落棉小車(7),所述滾筒(5)設置在所述腔體(2)的最上方,所述的塵棒(6)設置所述的滾筒(5)下方,所述落棉小車(7)設置在所述塵棒(6)的下方,所述的腔體(2)上方還開有排塵口(8),所述排塵口(8)上設置有塵網(9),其特征在于所述塵棒(6)由多組塵棒組組成,所述塵棒組圍成下凹的拱形結構,所述塵棒組由多根塵棒條組成,所述的塵棒條的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塵棒(6)由四組所述塵棒組組成,四組所述塵棒組的塵棒條上表面的傾角依次為8度、6度、6度、8度。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塵棒條之間的間隙可以調節。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5)為空心筒狀結構,所述滾筒(5)外壁設置有彈性角釘(10),所述的彈性角釘(10)垂直于所述滾筒(5)的滾筒壁。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5)的轉速為360r/mino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2)下方設置有與所述腔體(2)連通的皮翼羅拉(11)、與所述皮翼羅拉(11)相通的落棉出口(12)。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棉小車(7)可以從所述腔體(2)中抽出。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塵網(9)可拆卸,所述塵網(9)設置有兩層。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腔體,設置在所述機架上與所述的腔體相連通的入口與出口,所述的腔體內設置有滾筒、塵棒、落棉小車,所述滾筒設置在所述腔體的最上方,所述的塵棒設置所述的滾筒下方,所述落棉小車設置在所述塵棒的下方,所述的腔體上方還設置有排塵口,所述排塵口設置有塵網,所述塵棒由多組塵棒組組成,所述塵棒組由塵棒條組成,所述的塵棒的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由于本專利技術本機對塵棒進行改進,設置有多組塵棒組,將塵棒條截面設計成直角三角形,提高了塵棒的除雜的能力,能夠去除更多的雜質。文檔編號D01G9/14GK102912478SQ20121031953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軸流開棉機,包括機架(1)、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的腔體(2)、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與所述的腔體(2)相連通的入口(3)與出口(4),所述的腔體(2)內設置有滾筒(5)、塵棒(6)、落棉小車(7),所述滾筒(5)設置在所述腔體(2)的最上方,所述的塵棒(6)設置所述的滾筒(5)下方,所述落棉小車(7)設置在所述塵棒(6)的下方,所述的腔體(2)上方還開有排塵口(8),所述排塵口(8)上設置有塵網(9),其特征在于:所述塵棒(6)由多組塵棒組組成,所述塵棒組圍成下凹的拱形結構,所述塵棒組由多根塵棒條組成,所述的塵棒條的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利忠,
申請(專利權)人:吳江利斯特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