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包括電機、轉子軸、電動蝸桿、電動蝸輪、手輪、手動蝸桿、行星齒輪減速器和輸出軸,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包括電動蝸輪、內齒輪、行星齒輪、柱銷和行星架,所述轉子軸通過平鍵一連接所述電動蝸桿,所述行星架通過平鍵三連接所述輸出軸,所述內齒輪的外齒為手動蝸輪;該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既能夠電動操作,又能夠手動操作。且手動操作與電動操作之間的切換形式為全自動,無需切換手柄,需要手動時直接轉動手輪,即能帶動輸出軸旋轉,而通電時,電機轉動,就是電動操作,能使執行機構方便地進行手動與電動操作而無需切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全自動切換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
技術介紹
一般情況下,電動執行機構是電動操作的,但在系統事故狀態下或調試過程中,手動仍是必須的。所以,電動執行機構都有手輪操作機構。這樣,就存在一個手動、電動之間切換的問題,即手動與電動切換機構。按功能分,手動與電動切換機構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全手動切換、半自動切換和全自動切換。所謂全手動切換,是指電動執行機構由電動操作切換為手動操作和由手動操作切換為電動操作,都需要由人工操作。這種切換功能對保證執行機構的正常工作十分不利。因 為在手動操作后,值班人員很有可能忽略了將切換機構由手動切換到電動,這樣,在控制室內電動操作時,執行機構會出現“拒動”現象。而半自動切換,是指電動執行機構由電動操作切換為手動操作時,要輔以人工操作,而由手動操作改為電動操作的過程,則是自動進行的。雖然消除了全手動切換的缺點,但因為多了一個切換機構,導致執行機構結構復雜,而且切換機構還有一個可靠性問題。所以,全自動切換機構相對于上述兩種切換結構,具有操作方便、簡單、可靠的特點,在手動操作時直接轉動手輪,在電動操作時直接通電,手動與電動間無需切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解決全手動切換與半自動切換存在的需要人工進行操作,或對保證執行機構的正常工作十分不利,或導致執行機構結構復雜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包括電機、轉子軸、電動蝸桿、電動蝸輪、手輪、手動蝸桿、行星齒輪減速器和輸出軸,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包括電動蝸輪、內齒輪、行星齒輪、柱銷和行星架,所述轉子軸通過平鍵一連接所述電動蝸桿,手輪通過平鍵二連接所述手動蝸桿,所述行星架通過平鍵三連接所述輸出軸,所述內齒輪的外齒為手動蝸輪。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手動蝸輪與手動蝸桿為自鎖結構。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包括一個電動蝸輪、一個內齒輪、四個行星齒輪、四個柱銷和一個行星架。本專利技術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沒有切換機構,轉動手輪時就是手動操作,而通電時,電機轉動,就是電動操作。手動時,其傳動路線為轉動手輪,通過平鍵二帶動手動蝸桿,進而依次帶動手動蝸輪、行星齒輪、柱銷、行星架,再通過平鍵三帶動輸出軸旋轉。電動時,其傳動路線為電機通電使轉子軸轉動,通過平鍵一帶動電動蝸桿,進而依次帶動電動蝸輪、行星齒輪、柱銷、行星架,再通過平鍵三帶動輸出軸轉動。因內齒輪的外齒為手動蝸輪,與手動蝸桿為自鎖結構,因此行星齒輪不能使內齒輪轉動,亦即手動蝸輪、手動蝸桿、手輪不動。當執行機構處于電動位置時,可轉動手輪而不致于發生手輪擊手現象。因此,本專利技術的手動與電動操作的無切換機構,其手動與電動操作的轉換,是通過行星齒輪減速器中的內齒輪的功能轉換而實現的。亦即內齒輪既是行星齒輪減速器中的內齒輪,又是手動操作時的手動蝸輪。所以無需切換機構,可實現全自動切換。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既能夠電動操作,又能夠手動操作。且手動操作與電動操作之間的切換形式為全自動,無需切換手柄,需要手動時直接轉動手輪,即能帶動輸出軸旋轉,而通電時,電機轉動,就是電動操作,能使執行機構方便地進行手動與電動操作而無需切換。附圖說明 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其中I-電機,2_轉子軸,3_平鍵一,4_電動蝸桿,5_手動蝸桿,6_平鍵二,7_手輪,8-輸出軸,9-平鍵三,10-行星架,11-內齒輪,12-柱銷,13-行星齒輪。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包括電機I、轉子軸2、電動蝸桿4、電動蝸輪、手輪7、手動蝸桿5、行星齒輪13減速器和輸出軸8,所述行星齒輪13減速器包括電動蝸輪、內齒輪11、行星齒輪13、柱銷12和行星架10,所述轉子軸2通過平鍵一 3連接所述電動蝸桿4,手輪7通過平鍵二 6連接所述手動蝸桿5,所述行星架10通過平鍵三9連接所述輸出軸8,所述內齒輪11的外齒為手動蝸輪,所述手動蝸輪與手動蝸桿5為自鎖結構,所述行星齒輪13減速器包括一個電動蝸輪、一個內齒輪11、四個行星齒輪13、四個柱銷12和一個行星架10。本實施例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沒有切換機構,轉動手輪7時就是手動操作,而通電時,電機I轉動,就是電動操作。手動時,其傳動路線為轉動手輪7,通過平鍵二 6帶動手動蝸桿5,進而依次帶動手動蝸輪、行星齒輪13、柱銷12、行星架10,再通過平鍵三9帶動輸出軸8旋轉。電動時,其傳動路線為電機I通電使轉子軸2轉動,通過平鍵一 3帶動電動蝸桿4,進而依次帶動電動蝸輪、行星齒輪13、柱銷12、行星架10,再通過平鍵三9帶動輸出軸8轉動。因內齒輪11的外齒為手動蝸輪,與手動蝸桿5為自鎖結構,因此行星齒輪13不能使內齒輪11轉動,亦即手動蝸輪、手動蝸桿5、手輪7不動。當執行機構處于電動位置時,可轉動手輪7而不致于發生手輪7擊手現象。因此,本實施例的手動與電動操作的無切換機構,其手動與電動操作的轉換,是通過行星齒輪13減速器中的內齒輪11的功能轉換而實現的。亦即內齒輪11既是行星齒輪13減速器中的內齒輪11,又是手動操作時的手動蝸輪。所以無需切換機構,可實現全自動切換。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施例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既能夠電動操作,又能夠手動操作。且手動操作與電動操作之間的切換形式為全自動,無需切換手柄,需要手動時直接轉動手輪,即能帶動輸出軸旋轉,而 通電時,電機轉動,就是電動操作,能使執行機構方便地進行手動與電動操作而無需切換。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I)、轉子軸(2)、電動蝸桿(4)、電動蝸輪、手輪(7)、手動蝸桿(5)、行星齒輪(13)減速器和輸出軸(8),所述行星齒輪(13)減速器包括電動蝸輪、內齒輪(11)、行星齒輪(13)、柱銷(12 )和行星架(10 ),所述轉子軸(2 )通過平鍵一(3 )連接所述電動蝸桿(4 ),手輪(7 )通過平鍵二( 6 )連接所述手動蝸桿(5 ),所述行星架(10 )通過平鍵三(9 )連接所述輸出軸(8 ),所述內齒輪(11)的外齒為手動蝸輪。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蝸輪與手動蝸桿(5)為自鎖結構。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齒輪(13)減速器包括一個電動蝸輪、一個內齒輪(11)、四個行星齒輪(13)、四個柱銷(12)和一個行星架(10)。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包括電機、轉子軸、電動蝸桿、電動蝸輪、手輪、手動蝸桿、行星齒輪減速器和輸出軸,所述行星齒輪減速器包括電動蝸輪、內齒輪、行星齒輪、柱銷和行星架,所述轉子軸通過平鍵一連接所述電動蝸桿,所述行星架通過平鍵三連接所述輸出軸,所述內齒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電動執行機構手動與電動操作的全自動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1)、轉子軸(2)、電動蝸桿(4)、電動蝸輪、手輪(7)、手動蝸桿(5)、行星齒輪(13)減速器和輸出軸(8),所述行星齒輪(13)減速器包括電動蝸輪、內齒輪(11)、行星齒輪(13)、柱銷(12)和行星架(10),所述轉子軸(2)通過平鍵一(3)連接所述電動蝸桿(4),手輪(7)通過平鍵二(6)連接所述手動蝸桿(5),所述行星架(10)通過平鍵三(9)連接所述輸出軸(8),所述內齒輪(11)的外齒為手動蝸輪。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潔,糜建立,劉勇,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電站輔機總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