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過壓保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連接有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分別連接有安全閥驅動單元、氣泵驅動單元和測量閥驅動單元,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有安全閥,所述氣泵閥驅動單元連接有氣泵,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連接有測量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對氣泵和安全閥采用雙控制信號,在無創血壓電路發生單一故障時,保護患者的人身安全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過壓保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無創血壓單一故障保護方案是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當無創血壓電路中出現單一故障時,能夠防止由于此故障而出現氣壓過大問題,從而保證不會出現人身安全事故。圖I為現有技術的過壓保護裝置示意圖,下面參照圖I說明現有過壓保護裝置的·工作過程此方案在血壓測量中采用軟件和硬件雙重保護,當袖帶I內壓力值達到硬件過壓時,硬件泄壓裝置開始泄壓,控制單元3接收到硬件泄壓裝置已經泄壓的信號后,同時偵測壓力傳感器5反饋的壓力信號來確認是否泄壓,若反饋的壓力值達到或高于預設過壓保護值,控制單元3馬上發出泄壓指令,強行硬件泄壓裝置2泄壓。上述保護方案較簡單,若硬件泄壓裝置2、壓力傳感器4、控制單元3等器件發生單一故障時,則袖帶I將在氣泵5的充氣作用下一直處于充氣狀態,若未及時發現,可能造成患者的人身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J-U ρ α裝直。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連接有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分別連接有安全閥驅動單元、氣泵驅動單元和測量閥驅動單元,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有安全閥,所述氣泵閥驅動單元連接有氣泵,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連接有測量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包括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與所述安全閥連接,所述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與所述安全閥連接,所述氣泵驅動單元包括第一氣泵驅動單元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第一氣泵驅動單元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一氣泵驅動單元與所述氣泵連接,所述第二氣泵驅動單元與所述氣泵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微處理器包括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分別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連接,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第一氣泵驅動單元和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二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第二氣泵驅動單元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力傳感器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連接,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二微處理器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通過串口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微處理器包括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分別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連接,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和氣泵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二微處理器與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力傳感器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和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連接,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二微處理器連接。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之間連 接有第一信號處理單元,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第二微處理器之間連接有第二信號處理單元。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微處理器和第二微處理器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可對氣泵和安全閥采用雙控制信號,在無創血壓電路發生單一故障時,保護患者的人身安全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中過壓保護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的實施例I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的實施例2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的實施例3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2至圖4中的附圖標號為壓力傳感器101 ;第一壓力傳感器1011 ;第二壓力傳感器1012 ;第一信號處理單元1021 ;第二信號處理單元1022 ;微處理器105 ;第一微處理器1051 ;第二微處理器1052 ;測量閥驅動單元107 ;氣泵驅動單元108 ;第一氣泵驅動單元1081 ;第二氣泵驅動單元1082 ;安全閥驅動單元109 ;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1091 ;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1092 ;測量閥110 ;氣泵111 ;安全閥112。以下為本技術提供的實施例I。如圖2所示,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包括壓力傳感器101,所述壓力傳感器101連接有微處理器105,所述微處理器105分別連接有安全閥驅動單元109、氣泵驅動單元108和測量閥驅動單元107,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109連接有安全閥112,所述氣泵閥驅動單元108連接有氣泵111,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107連接有測量閥110。如圖2所示,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109包括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1091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1092,所述微處理器105分別與所述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1091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1092連接,所述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1091與所述安全閥112連接,所述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1092與所述安全閥112連接,所述氣泵驅動單元108包括第一氣泵驅動單元1081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1082,所述微處理器105分別與所述第一氣泵驅動單元1081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1082連接,所述第一氣泵驅動單元1081與所述氣泵111連接,所述第二氣泵驅動單元1082與所述氣泵111連接。如圖2所示,安全閥112由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1091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1092兩路同時控制,氣泵111由第一氣泵驅動單元1081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1082兩路同時控制。當其中一路驅動單元出現故障時,由另一路驅動單元進行控制。以下為本技術提供的實施例2,實施例2是以實施列I為基礎的較佳實施例。如圖3所示,所述微處理器105包括第一微處理器1051和第二微處理器1052,所述壓力傳感器101分別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1051和第二微處理器1052連接,所述第一微 處理器1051分別與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107、第一氣泵驅動單元1081和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1082連接,所述第二微處理器1052分別與所述第二氣泵驅動單元1091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1092連接。如圖3所示,所述壓力傳感器101包括第一壓力傳感器1011和第二壓力傳感器1012,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1011與所述第一微處理器1051連接,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1012與所述第二微處理器1052連接。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微處理器1051和第二微處理器1052連接。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微處理器1051和第二微處理器1052優選的通過串口連接,以實現相互之間的通信。如圖3所示,第一微處理器1051與第一壓力傳感器1011連接,第一微處理器1051內部設有第一軟件過壓點,采集第一壓力傳感器1011的壓力值,實現血壓測量和第一軟件過壓的判斷。如圖3所示,第二微處理器1052與第二壓力傳感器1012連接,第二微處理器1052內部設有第二軟件過壓點,采集第二壓力傳感器1012的壓力值,實現第二軟件過壓的判斷,其中第二軟件過壓保護點高于第一軟件過壓保護點,正常情況下,第一軟件過壓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創血壓單一故障過壓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連接有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分別連接有安全閥驅動單元、氣泵驅動單元和測量閥驅動單元,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有安全閥,所述氣泵閥驅動單元連接有氣泵,所述測量閥驅動單元連接有測量閥,所述安全閥驅動單元包括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和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一安全閥驅動單元與所述安全閥連接,所述第二安全閥驅動單元與所述安全閥連接,所述氣泵驅動單元包括第一氣泵驅動單元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所述微處理器分別與所述第一氣泵驅動單元和第二氣泵驅動單元連接,所述第一氣泵驅動單元與所述氣泵連接,所述第二氣泵驅動單元與所述氣泵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青,秦釗,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