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地下高水位的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包括一組地下灌溉管道、地下輸水管道、蓄水池體、進水管、排水管、水泵及其兩個自動控制閥門,所述一組地下灌溉管道的一端分別與地下輸水管道相連接,地下灌溉管道的另一端安裝有透水性材料膜;地下輸水管道與進水管相連接,進水管與蓄水池體相連接,第一自動控制閥門安裝在進水管上;排水管的一端與進水管的一側相連接,另一端與蓄水池體相連接,水泵與第二自動控制閥門分別安裝在排水管上。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在農田地下水位較高時排出多余的地下水,貯存在儲水池體內,當地下水位較低通過地下灌溉管道進行滲灌,實現了排水與灌溉兩用功能,節約水資源,有助于作物的高產穩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涉及一種灌排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淺根性作物的滲灌、排水一體化的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旱澇極端天氣時有發生,在我國多年平均降水量充沛的南方地區,如何收集多余降水進行補充灌溉,是提高南方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由于地下排水系統的不完善或者管理運行不當,往往因多次連續降雨造成地下水持續高水位,導致作物根系缺氧,影響作物的生長,產生大量落花落果;另一方面,季節性干旱又會嚴重影響作物的優質、高產和穩產。 目前作物的灌溉排水裝置基本上是分開的,當地下水位較高時通過地下暗管或明溝排水,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而灌溉時則是采用人工澆灌、噴灌以及滴灌。如何將灌溉排水結合起來,開發一種集灌溉排水于一體的裝置,不但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有助于作物的優質、高產。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適用于淺根性作物的滲灌、排水一體化的裝置。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包括一組地下灌溉管道、地下輸水管道、蓄水池體、進水管、排水管、水泵及其兩個自動控制閥門;所述一組地下灌溉管道的一端分別與地下輸水管道相連接;地下灌溉管道的另一端呈開口狀,并安裝有透水性材料膜;所述地下輸水管道與進水管相連接,進水管與蓄水池體相連接,所述第一自動控制閥門安裝在進水管上;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與進水管的一側相連接,排水管的另一端與蓄水池體相連接,所述水泵與第二自動控制閥門分別安裝在排水管上。本專利技術中,整個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布置在地下,在雨季地下水位較高時,第一自動控制閥門開啟,第二自動控制閥門關閉,透水性材料膜吸水,通過地下輸水管道將地下水排入蓄水池體;當地下水位較低時,需要灌溉時,第二自動控制閥門開啟,第一自動控制閥門關閉,水泵抽水,將蓄水池體內的貯存的水由地下灌溉管道透過透水性材料膜進行滲灌。作為優選,若蓄水池體內貯水不足,為了補給供水,特增加了一套補水系統,所述蓄水池體內底部有一壓力傳感器,蓄水池體外安裝有一自來水管以及自來水管上的控制器;壓力傳感器監測蓄水池體內的水壓來控制自來水管出水的開閉,保持蓄水池足夠儲水量。作為優選,為了防止灌溉水雜質過多,堵塞管道,所述排水管與水泵之間還安裝有離心過濾器。作為優選,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水質效果,減少雜質,所述離心過濾器與水泵之間還安裝有砂石過濾器。作為優選,為了能更高效率的利用蓄水池體內的水,所述排水管向蓄水池體內部向下延伸。作為優選,為了實現初步對蓄水池體內的水進行過濾,所述排水管的管口安裝有網式過濾器。 作為優選,由于土工布具有優秀的過濾、排水、隔離、加筋、防滲、防護作用,具有重量輕、抗拉強度高、滲透性好、耐高溫、抗冷凍、耐老化、耐腐蝕,所述透水性材料膜是由土工布制成的。作為優選,為了更好的排水滲灌,所述透水性材料膜上有水孔。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對于淺根系作物,能實現農田地下水位較高時排出多余的地下水,貯存在儲水池內,當地下水位較低影響作物生長時仍然通過原排水管進行滲灌,實現了地下管道的排水與灌溉兩用功能,從而有助于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有助于作物的高產穩產。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的過濾器、自動控制閥門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是是本專利技術中的地下輸水管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至圖3所示,一種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包括一組地下灌溉管道2、地下輸水管道I、蓄水池體10、進水管7、排水管8、水泵14及其兩個自動控制閥門;所述一組地下灌溉管道2的一端分別與地下輸水管道I相連接;地下灌溉管道2的另一端呈開口狀,并安裝有透水性材料膜3 ;所述地下輸水管道I與進水管7相連接,進水管7與蓄水池體10相連接,所述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安裝在進水管7上;所述排水管8的一端與進水管7的一側相連接,排水管8的另一端與蓄水池體10相連接,所述水泵14與第二自動控制閥門13分別安裝在排水管8上。本專利技術中,整個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布置在地下O. 3^0. 6m,在雨季地下水位較高時,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開啟,第二自動控制閥門13關閉,透水性材料膜3吸水,通過地下輸水管道I將地下水排入蓄水池體10 ;當地下水位較低時,需要灌溉時,第二自動控制閥門13開啟,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關閉,水泵14抽水,將蓄水池體10內的貯存的水由地下灌溉管道2透過透水性材料膜3進行滲灌。若蓄水池體6內貯水不足,為了補給供水,特增加了一套補水系統,所述蓄水池體內底部有一壓力傳感器6,蓄水池體10外安裝有一自來水管5以及自來水管上的控制器4 ;壓力傳感器6監測蓄水池體10內的水壓來控制自來水管5出水的開閉,保持蓄水池體10足夠儲水量 ’為了防止水質砂石過多,堵塞管道,所述排水管8與水泵14之間還安裝有離心過濾器15 ;為了進一步的提高水質效果,減少沙石,所述離心過濾器15與水泵14之間還安裝有沙石過濾器11 ;為了能更高效率的利用蓄水池體10內的水,所述排水管8向蓄水池體10內部向下延伸;為了實現初步對蓄水池體10內的水質進行過濾,所述排水管8的管口安裝有篩網過濾器9。由于土工布具有優秀的過濾、排水、隔離、加筋、防滲、防護作用,具有重量輕、抗拉強度高、滲透性好、耐高溫、抗冷凍、耐老化、耐腐蝕,所述透水性材料膜3是由土工布制成的;為了更好的排水滲灌,所述透水性材料膜3上有水孔16。在未打開灌溉開關時,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處于開啟狀態,第二自動控制閥門13處于關閉狀態,當地下水位較高時,土工布吸水通過地下輸水管2將地下水從輸水管7排入蓄水池體10。當地下水位過低,需要灌溉時,打開灌溉開關,此時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自動關閉,第二自動控制閥門13自動開啟,水泵14從蓄水池體10抽出地下排出水,分別依次通過篩網過濾器9、離心過濾器15和沙石過濾器11過濾沙石雜質后,繼續將水抽入地下灌溉管道1,使水透過土工布和水孔15進行滲灌。在抽水灌溉時,若蓄水池體10內雨水儲量不足,水量低于某一水位值,由壓力傳感器6檢測到蓄水池10底部壓力較低時,發射控制信號“ I ”給自來水管控制器4,從而打開自來水水管5,向蓄水池體10供水,當水量達到某一設定較高水位時,由壓力傳感器6檢測到蓄水池體10底部壓力較高時,發射控制信號“O”給自來水管控制器4,從而關閉自來水水管5,停止放水,以保持蓄水池體內有足夠儲水量。·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適用于地下高水位的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組地下灌溉管道(2)、地下輸水管道(I)、蓄水池體(10)、進水管(7)、排水管(8)、水泵(14)及其兩個自動控制閥門;所述一組地下灌溉管道(2)的一端分別與地下輸水管道(I)相連接;地下灌溉管道(2)的另一端呈開口狀,并安裝有透水性材料膜(3);所述地下輸水管道(I)與進水管(7)相連接,進水管(7)與蓄水池體(10)相連接,所述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安裝在進水管(7)上;所述排水管(8)的一端與進水管(7)的一側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用于地下高水位的灌溉排水一體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組地下灌溉管道(2)、地下輸水管道(1)、蓄水池體(10)、進水管(7)、排水管(8)、水泵(14)及其兩個自動控制閥門;所述一組地下灌溉管道(2)的一端分別與地下輸水管道(1)相連接;地下灌溉管道(2)的另一端呈開口狀,并安裝有透水性材料膜(3);所述地下輸水管道(1)與進水管(7)相連接,進水管(7)與蓄水池體(10)相連接,所述第一自動控制閥門(12)安裝在進水管(7)上;所述排水管(8)的一端與進水管(7)的一側相連接,排水管(8)的另一端與蓄水池體(10)相連接,所述水泵(14)與第二自動控制閥門(13)分別安裝在排水管(8)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光成,張超波,崔金濤,鄧升,王明輝,
申請(專利權)人:河海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