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破碎站,該破碎站包括:裝料輸送裝置、破碎裝置和卸料排料裝置,以及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底部的支撐機構,所述卸料排料裝置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相對所述支撐機構橫向擺動;并能控制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縱向擺動;設置在所述支撐機構底部的支撐單元;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相對所述支撐單元橫向擺動。本發明專利技術避免了懸臂安裝結構,設備的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結構應力分布更加合理,結構因而精簡輕便,同時整套設備不必附加中轉的卸料單元,從而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
,特別是涉及一種破碎站。
技術介紹
在采礦中,利用不同的開采設備和開采方法所獲得的礦物的尺寸是極其不均勻的,并且在碎裂的礦物中經常存在非常大的塊,其不適合在輸送帶上輸送。因此,大多數情況需要使用破碎裝置,將塊狀的可破碎的礦物,例如礦石(鐵礦石、褐鐵礦石、銅礦石、金礦石)、巖石(花崗石、硬石、石膏巖、蛇紋石、石灰石)、煤、油頁巖、泥灰巖、粘土和廢料減小到所期望的、預定的最大顆粒尺寸。出于對采礦和剝離工作面推進速度的考慮,破碎站有固定式的破碎機和移動式的破碎機。·現有的很多破碎站的卸料排料裝置一般不能做水平和垂直方向擺動,而部分能擺動的破碎站一般需要單獨將破碎裝置安放在伸出的懸臂框架上,懸臂結構必須考慮震動帶來的影響,因而結構設計的龐大而動態穩定性較差。因此,針對現有破碎站的破碎裝置安放在懸臂框架上,結構穩定性差,而且破碎站的卸料排料裝置不方便水平和垂直方向擺動的問題,是目前相關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旨在提出一種破碎站,以解決現有破碎站的破碎裝置安放在懸臂框架上,結構穩定性差,而且破碎站的卸料排料裝置不方便水平和垂直方向擺動的問題。—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破碎站,包括裝料輸送裝置,用于盛裝待破碎物料,并輸送所述待破碎物料;破碎裝置,與所述裝料輸送裝置連接,用于破碎所述裝料輸送裝置輸送的所述待破碎物料;卸料排料裝置,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出料口處,用于將所述破碎裝置破碎后的物料進行排料處理和卸料處理;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底部的支撐機構,所述卸料排料裝置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相對所述破碎裝置橫向擺動;并能控制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縱向擺動;設置在所述支撐機構底部的支撐單元;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相對所述支撐單元橫向擺動。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平臺框架,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頂端的第一回轉支撐裝置,所述第一回轉支撐裝置頂部設置有破碎裝置安裝底座,所述破碎裝置安裝底座上安裝所述破碎裝置;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底端的第二回轉支撐裝置,所述第二回轉支撐裝置上部設置有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通過第二回轉支撐裝置安裝在所述支撐單元上;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內的卸料排料臂鉸接支撐組件,所述卸料排料臂支撐組件與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的卸料排料臂鉸接,并為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縱向擺動提供支點;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上用于驅動所述支撐平臺框架旋轉的第一驅動組件;設置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上用于驅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縱向擺動的第二驅動組件。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平臺框架為一體結構或者桁架結構;和/或,所述第一回轉支撐裝置為第一回轉支撐軸承裝置; 和/ 或,所述第二回轉支撐裝置為第二回轉支撐軸承裝置。進一步地,所述卸料排料臂鉸接支撐組件包括安裝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內的安裝架;分別固定在所述安裝架兩側的第一卸料排料臂銷軸組件和第二卸料排料臂銷軸組件,所述第一卸料排料臂銷軸組件和所述第二卸料排料臂銷軸組件分別用于鉸接卸料排料臂端部的兩個鉸接端。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支撐平臺框架轉動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安裝在所述支撐單元上;其中,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底部側壁外設置有第一外齒輪圈;所述驅動電機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外齒輪圈驅動連接的第二外齒輪圈;或,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支撐平臺框架轉動的第一液壓油缸;所述第一液壓油缸安裝在所述支撐單元上,其中,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底部側壁外設置有第一外齒輪圈;所述第一液壓缸的活塞桿外接絲杠;所述絲杠與所述第一外齒圈驅動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上的支撐油缸;其中,所述支撐油缸的缸筒端部固定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上,所述支撐油缸的活塞桿固定在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的底部;或,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撐平臺框架上部的拉伸油缸;其中,所述拉伸油缸的缸筒端部固定在支撐平臺框架上部,所述拉伸油缸的活塞桿固定在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的側壁上。進一步地,所述裝料輸送裝置包括裝料容器,設置在所述裝料輸送裝置的進料端部,用于盛裝待破碎物料;輸送裝置,設置在所述裝料容器與所述破碎裝置之間,用于將所述裝料容器中待破碎的物料輸送到所述破碎裝置內;其中,所述輸送裝置與所述破碎裝置通過剛性連接或者柔性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單元包括底盤,與所述支撐平臺框架下的第二回轉支撐裝置連接;設置在底盤底部的行走機構或邁步機構或支撐在地基上的立柱支撐腿。進一步地,所述底盤上固定有用于支撐所述裝料輸送裝置的三角支撐架。進一步地,所述行走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盤底部的三組履帶行走機構;所述履帶行走機構采用球鉸可擺動地與所述底盤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 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破碎站,包括裝料輸送裝置,用于盛裝待破碎物料,并輸送所述待破碎物料;破碎裝置,與所述裝料輸送裝置連接,用于破碎所述裝料輸送裝置輸送的所述待破碎物料;卸料排料裝置,設置在破碎裝置出料口處,用于將所述破碎裝置破碎后的物料進行排料處理和卸料處理;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底部的支撐機構,所述卸料排料裝置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相對所述支撐機構橫向擺動;并能控制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縱向擺動;設置在所述支撐機構底部的支撐單元;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相對所述支撐單元橫向擺動。本專利技術避免了懸臂安裝結構,設備的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結構應力分布更加合理,結構因而精簡輕便,同時整套設備不必附加中轉的卸料單元,從而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中支撐機構的剖視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支撐機構具體應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一中的移動式破碎站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二中的移動式破碎站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俯視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三中的移動式破碎站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俯視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0、破碎站;1、裝料容器;11、支撐梁;12、底盤;13、履帶行走機構;14、電氣系統箱體;2、輸送裝置;3、破碎裝置;4、破碎裝置安裝底座;5、球鉸接機構;6、第一回轉支撐軸承裝置;7、卸料排料裝置;71、上擺位置;72、下擺位置;8、第二回轉支撐軸承裝置;9、支撐平臺框架;91、驅動電機;92、銷軸支撐座;93、銷軸;94、固定塊;95、支撐平臺框架安裝座;96、支撐油缸安裝座;97、支撐油缸。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指出,本部分中對具體結構的描述及描述順序僅是對具體實施例的說明,不應視為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實施例一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提供的一種破碎站100,如圖I-圖3所示,包括裝料輸送裝置、破碎裝置3、卸料排料裝置7、支撐機構和支撐單元,其中,裝料輸送裝置用于盛裝待破碎物料,并輸送所述待破碎物料;破碎裝置3與所述裝料輸送裝置連接,用于破碎待破碎物料;卸料排料裝置7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3出料口處,用于將破碎裝置3破碎后的物料進行排料處理和卸料處理;還有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3底部的支撐機構,卸料排料裝置7安裝在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破碎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裝料輸送裝置,用于盛裝待破碎物料,并輸送所述待破碎物料;破碎裝置(3),與所述裝料輸送裝置連接,用于破碎所述裝料輸送裝置輸送的所述待破碎物料;卸料排料裝置(7),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3)出料口處,用于將所述破碎裝置(3)破碎后的物料進行排料處理和卸料處理;設置在所述破碎裝置(3)底部的支撐機構,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上;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相對所述破碎裝置(3)橫向擺動;并能控制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縱向擺動;設置在所述支撐機構底部的支撐單元;其中所述支撐機構能夠帶動所述卸料排料裝置(7)相對所述支撐單元橫向擺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曉東,郭懿赟,秦宇,王生勇,王大治,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型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