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光學薄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學擴散膜及其制備方法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為了解決現有光學薄膜不能同時用于增光及光擴散的不足,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綜合性能優越的光學擴散膜及其制備方法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該光學擴散膜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的上表面設置有上擴散涂層、下表面設置有下擴散涂層;所述上擴散涂層包含上擴散膠層和上擴散粒子,所述下擴散涂層包含下擴散膠層和下擴散粒子。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光學擴散膜具有很好的擴散性和增亮性,同時,其遮蓋性,光透性和抗刮性也較好。其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易于操作。使用該擴散膜的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較好的亮度和畫面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學薄膜
,具體涉及一種光學擴散膜及其制備方法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平板顯示器中,主要包括有TFT-IX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PDP電漿顯示器以及背投影顯示器。由于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積極投入TFT-IXD顯示器的研發、生產及采用大型化的生產設備,故在當前液晶顯示器的品質不斷精進的情況下,其價格亦不斷下滑,從而帶動了液晶顯示器的需求,如此使得TFT-LCD顯示器成為目前平板顯示器的主流。國內企業也不斷的擴大和發展TFT-IXD顯示行業。而液晶面板本身無法發出光線,需要由背光模組來提供顯示器的光源,一般而言, 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源主要是直下式和側光式,背光源可以由燈管的增加或使用擴散板來達到大尺寸液晶顯示器的亮度要求;其中,擴散板分為內部擴散型及表面擴散型。內部擴散型是在一丙烯酸樹脂板內分散有不同折射率的光學顆粒,使光線均勻地反射,此時光線因為光學顆粒的折射率不同以及混合的百分比等因素,需要進行畫面亮度及輝度不均勻性的調整;而表面擴散型則是利用一透明的樹脂板的表面粗糙度,使光線進行反射及折射。但是隨著現在LED光源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以及背光板的越來越薄,對擴散膜的光學及物理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現有技術中,如中國臺灣專利第M266466號(公布日1994年8月2日)“增加亮度的光擴散版的結構”,其中揭露了現有常見的直下式背光模組的結構,一般直下式模組結構包括反射片、多個光源、光擴散板、第一棱鏡片、第二棱鏡片以及光學擴散片等。目前在背光模組中,常見的增亮技術是搭配一張或兩張不同方向的棱鏡片,其原理是利用棱鏡的折射率以及棱鏡角度將入射光線折射后,通過鋸齒狀的光出射面控制其射出角度,讓原先經由擴散板而擴散開來的光線再度集中,并減少光耗損率,進而達到增加亮度的目的。棱鏡片一般是用PET聚酯或聚碳酸酯材料制成75-230um的薄片,在薄片的表面形成間距為24-llOum,頂角為90-110°的長條狀棱鏡陣列,因其光學結構以及折射率而具有聚光的作用。當使用一張直角形狀的棱鏡片時,則正面亮度可以改善I. 6倍以上,若使用兩張呈垂直排列的棱鏡片,則正面亮度可以改善2倍以上;相關專利可參閱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291542號(公布日1994年8月11日),以及美國已公告專利第5175030 (公布日1992年12月29日)、5835979 (公布日1998年11月10日)、6280063 (公布日2001年08月28日)、6277471(公布日2001年08月21日)、5592332號(公布日1997年01月07日),前述專利文件對增亮、擴散技術有進一步的詳細描述。然而,在現有常見技術是將增光及光擴散分開處理,分別以擴散板以及一張或兩張增光片的組合來達到增光及擴散的目的,無法將其整合在一起,亦大幅提高了制造的成本。同時棱鏡非常的脆弱,容易被刮傷破壞棱鏡的結構。由于LED的光源強度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背光模組的亮度,市場中也逐漸出現了多用擴散膜少用棱鏡膜的背光模組,不僅節約了很多的成本,同時也滿足了光學上的要求。但是由于LED光源的特殊性,一般的擴散片和棱鏡片根本沒有辦法遮蓋LED螢火蟲的現象,也不能遮蓋導光板上的網點和網格。同時,隨著導光板的越來越薄,導光板對擴散膜的透光性,霧度,抗刮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顯示器的背光模組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不便與缺陷,有待進一步的改進;因此,開發設計一種新的多性能的光學擴散膜是當前業界急需改進的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光學薄膜不能同時用于增光及光擴散的不足,以及應對平板顯示行業不斷的發展和更新,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光學擴散膜及其制備方法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該光學擴散膜具有很好的擴散性和增亮性,同時,其遮蓋性,光透性和抗刮性也較好,綜合性能優越。其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易于操作。使用該擴散膜的液晶顯示裝置畫面顯示效果較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光學擴散膜,包括透明基材,所述透明基材的上表面設置有上擴散涂層、下表面設置有下擴散涂層;所述上擴散涂層包含上擴散膠層和上擴散粒子,所述上擴散粒子通過上擴散膠層粘結在透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下擴散涂層包含下擴散膠層和下擴散粒子,所述下擴散粒子通過下擴散膠層粘結在透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上擴散粒子重量占上擴散涂層的50%-80%,上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30um ;所述下擴散粒子重量占上擴散粒子的O. 5%-20%,下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20um ;所述上擴散粒子由形狀為球形,橢球形,三棱錐或半球形擴散粒子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粒子混合而成;所述下擴散粒子由球形,橢球形,三棱錐或半球形擴散粒子中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粒子混合而成。上述擴散膜的擴散粒子的形狀不同,使擴散膜具有更好的散射性能。進一步的,所述上擴散粒子的粒徑為8um, IOum, 12um, 15um, 17um, 18um, 20um,21um,25um,28um,29um。進一步的,所述上擴散粒子的粒徑為6um,8um, I Oum, llum, 15um, 16um, 17um, 18um,19um。進一步的,所述上擴散粒子的形狀包括球形和半球形;或球形和橢球形;或三棱錐形和半球形;或球形和三棱錐形;或球形,三棱錐形和半球形;或橢球形,三棱錐形和半球形。進一步的,所述上擴散粒子包括小粒徑上擴散粒子,粒徑范圍是5um_15um ;和大粒徑上擴散粒子,粒徑范圍是17-30um。進一步的,小粒徑上擴散粒子與大粒徑上擴散粒子的重量比例是1-3:1,優選2:1。進一步優選的,大粒徑上擴散粒子為球形和三棱錐形,小粒徑上擴散粒子為球形。進一步的,所述下擴散粒子的形狀包括球形;或橢球形;或半球形;或三棱錐形;或球形和半球形;或球形和橢球形;或三棱錐形和半球形;或球形和三棱錐形;或球形,三棱錐形和半球形;或橢球形,三棱錐形和半球形。進一步的,所述下擴散粒子包括小粒徑下擴散粒子,粒徑范圍是5um_10um ;和大粒徑下擴散粒子,粒徑范圍是ll_20um。進一步的,小粒徑下擴散粒子與大粒徑下擴散粒子的重量比例是1-3:1,優選2: I。進一步優選的,大粒徑下擴散粒子為球形,小粒徑下擴散粒子為球形。進一步的,所述上擴散粒子的粒徑是下擴散粒子的粒徑的I. 5-6倍,包括2倍、3倍、4倍、或5倍。進一步的,所述大粒徑上擴散粒子的粒徑是大粒徑下擴散粒子的粒徑的I. 5-6倍,包括2倍、3倍、4倍、或5倍。進一步的,所述上擴散粒子占上擴散涂層的60%_80%(重量百分比),上擴散粒子的粒徑為8um-26um ;所述下擴散粒子占上擴散粒子的O. 5%-10% (重量百分比),下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_15um。上擴散粒子的粒徑過大,導致單位面積內粒子數的減少,粒子間隙變大,會導致霧 度的下降,同時遮蓋率下降,當采用較小粒徑的粒子去填充改善時,會對光學輝度有所影響,使薄膜的輝度降低;上擴散粒子的粒徑過小,光學輝度相對上擴散粒子由大粒徑粒子組成時低,表面的粗糙度小,易刮傷。下擴散粒子的粒徑過大,導致涂層厚度偏厚,光線通過有能量損失,膠層厚度一定時,粒子的半裸露偏大對導光板有一定的傷害;下擴散粒子的粒徑過小,膜片易與導光板貼附,會存在一定的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學擴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上表面設置有上擴散涂層、下表面設置有下擴散涂層;所述上擴散涂層包含上擴散膠層和上擴散粒子,所述上擴散粒子通過上擴散膠層粘結在透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下擴散涂層包含下擴散膠層和下擴散粒子,所述下擴散粒子通過下擴散膠層粘結在透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上擴散粒子重量占上擴散涂層的50%?80%,上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30um;所述下擴散粒子重量占上擴散粒子的0.5%?20%,下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20um;所述上擴散粒子由形狀為球形,橢球形,三棱錐或半球形擴散粒子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粒子混合而成;所述下擴散粒子由球形,橢球形,三棱錐形或半球形擴散粒子中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粒子混合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學擴散膜,包括透明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上表面設置有上擴散涂層、下表面設置有下擴散涂層;所述上擴散涂層包含上擴散膠層和上擴散粒子,所述上擴散粒子通過上擴散膠層粘結在透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下擴散涂層包含下擴散膠層和下擴散粒子,所述下擴散粒子通過下擴散膠層粘結在透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上擴散粒子重量占上擴散涂層的50%-80%,上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30um ;所述下擴散粒子重量占上擴散粒子的O. 5%-20%,下擴散粒子的粒徑為5um-20um ;所述上擴散粒子由形狀為球形,橢球形,三棱錐或半球形擴散粒子中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粒子混合而成;所述下擴散粒子由球形,橢球形,三棱錐形或半球形擴散粒子中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粒子混合而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擴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擴散粒子選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粒子中的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組合;所述下擴散粒子選自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中的一種或至少兩種的組合。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擴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與半球形擴散粒子的直徑為5-30um ;所述橢球形擴散粒子的長徑為5-15um,短徑為3_10um ;所述三棱錐形擴散粒子的外接球直徑小于30um。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擴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擴散粒子的折射率為I.4-2. 7,所述下擴散粒子的折射率為I. 3-2. 6,且上擴散粒子的材料與下擴散粒子的材料不同,上擴散粒子折射率大于下擴散粒子的折射率。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學擴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擴散粒子由球形擴散粒子和三棱錐形擴散粒子混合而成;所述下擴散粒子由球形和半球形擴散粒子混合而成。6.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彥,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激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