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它布置在儲罐內,包括一端與蒸汽進口管道連接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一端與凝結水出口管道連接的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及設置在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與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之間的至少二個蒸汽加熱器管束和一個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且各加熱器管束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成一整體加熱系統(tǒng);所述各加熱器管束均包括一組相對設置的集合分布管和至少二根橫向支管,且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別設置有蒸汽進、出口或凝結水進、出口;所述的連接管連接在每相鄰兩加熱器管束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避免了加熱器結構死區(qū),充分利用了熱源,提高蒸汽加熱熱效率,進一步提高加熱器的使用壽命,結構簡單,可批量制造,實現(xiàn)現(xiàn)場模塊化安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石油、化工、醫(yī)藥、食品等行業(yè)的儲罐加熱裝置,特別指一種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
技術介紹
在石油、化工、醫(yī)藥、食品等行業(yè)經(jīng)常采用儲罐儲存原料介質或者成品介質,由于介質的自身特性和生產、儲存或運輸?shù)炔僮餍枨螅蠼橘|保持一定的流動性或者以某固定的溫度,常常需要采用加熱裝置來達到相應的要求,最廣泛最實用的就是采用蒸汽或者其他熱源介質通過加熱管實現(xiàn)操作需求。目前國內外儲罐通常采用的加熱器大致分為三種水平式(蛇形)蒸汽加熱器、老式加熱器管束、改進型加熱器管束。水平式(蛇形)加熱器蒸汽和凝結水無法實現(xiàn)汽液有效分離而容易產生“水擊”;老式加熱器管束解決了 “水擊問題”,但卻存在集汽或積液死區(qū),集汽死區(qū)蒸汽滯留,引起蒸汽流通不暢,且該部分蒸汽局部冷卻后反而吸收蒸汽熱量形成熱量不能合理利用的死區(qū),積液死區(qū)存在永久積液,冷凝7jC無法排凈,從而又進入“蒸汽加熱冷凝水的熱量死循環(huán)中”,且在焊接工藝上也存在不足;改進型加熱器正好解決了老式加熱器部分問題。雖然加熱器管束經(jīng)歷了幾代更新,也解決了老式加熱器中存在的諸多不足,但是更趨合理的結構設計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加以改進和創(chuàng)新,提供一種新結構、新制造工藝的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布置在儲罐內的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包括一端與蒸汽進口管道連接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一端與凝結水出口管道連接的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及設置在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與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之間的至少二個蒸汽加熱器管束和一個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且各加熱器管束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成一整體加熱系統(tǒng);所述各加熱器管束均包括一組相對設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組集合分布管之間連接有至少二根橫向支管,且所有連接焊縫均為對接焊縫,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別設置有蒸汽進、出口或凝結水進、出口 ;所述的連接管連接在每相鄰兩加熱器管束之間,包括管束間連接管一和管束間連接管二,其中管束間連接管一設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間連接管二設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本技術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I、本技術有效避免了加熱器結構死區(qū),使加熱器內蒸汽流體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熱源。2、本技術根據(jù)儲罐大小和加熱面積需求,通過計算合理設置加熱器管束位置,實現(xiàn)汽液有效分離的同時,使余下部分的蒸汽實現(xiàn)完全相變,充分利用相變焓值熱,使通過加熱器的所有蒸汽介質全部以水的狀態(tài)排除,提高蒸汽加熱熱效率。3、本技術加熱器管束組所有焊縫均為對接焊縫,有效保證加熱器制造質量,進一步提聞加熱器的使用壽命。4、本技術合理布置加熱器管束組在儲罐內的位置,使儲罐內檢修空間增大。而且加熱器管束組結構簡單,可批量制造,實現(xiàn)現(xiàn)場模塊化安裝。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整體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蒸汽加熱器管束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技術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由圖I至5可知,本技術布置在儲罐內,包括一端與蒸汽進口管道連接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1,一端與凝結水出口管道連接的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及設置在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I與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之間的至少二個蒸汽加熱器管束2和一個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3,且各加熱器管束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成一整體加熱系統(tǒng);所述各加熱器管束均包括一組相對設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組集合分布管之間連接有至少二根橫向支管,且所有連接焊縫均為對接焊縫,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別設置有蒸汽進、出口或凝結水進、出口 ;所述的連接管連接在每相鄰兩加熱器管束之間,包括管束間連接管一 5和管束間連接管二 6,其中管束間連接管一 5設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間連接管二 6設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本技術所述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I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整體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一 11、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二 12,和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之間的至少二根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 ;其中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一 11的上、下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且外側設置進口與蒸汽進口管道連通;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二 12的上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下錐形口通過等徑三通8連通底部的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和管束間連接管二 6,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二 12的外側還設置蒸汽出口與管束間連接管一 5連通。所述的蒸汽加熱器管束2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整體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集合分布管一 21、蒸汽集合分布管二 22,和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之間的至少二根蒸汽橫向支管23 ;兩蒸汽集合分布管上部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蒸汽橫向支管23,下部錐形口通過等徑三通8連通蒸汽橫向支管23及兩端設置的管束間連接管二 6,兩蒸汽集合分布管的外側設置有接口分別連通兩端設置的管束間連接管一5。所述的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3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整體成型或拔制成型的汽液分離集合分布管一 31、汽液分離集合分布管二 32,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之間的至少二根汽液分離橫向支管33,和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底部的一根擴容橫向管34 ;兩汽液分離集合分布管上部錐形口均通過90度彎頭7連接汽液分離橫向支管33,下部錐形口均通過異徑偏心接頭9和等徑三通8連通擴容橫向管34及兩端設置的管束間連接管二 6,兩汽液分離集合分布管外側還設置有接口分別連通兩端設置的管束間連接管一 5 ;其中汽液分離集合分布管一 31內部設置有一汽液分布板35。所述的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整體成型或拔制成型的凝結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一 41、凝結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二 42,和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之間的至少二根凝結水出口橫向支管43 ;其中凝結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一 41上端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凝結水出口橫向支管43,下端錐形口通過等徑三通8連通底部凝結水出口橫向支管43及管束間連接管二 6,凝結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一 41的外側還設置有連接管束間連接管一 5的接口 ;凝結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二 42上端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凝結水出口橫向支管43,下端錐形口通過等徑三通8連通底部凝結水出口橫向支管43及凝結水出口管道。所述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I、蒸汽加熱器管束2及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的底部橫向支管,和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3的底部擴容橫向管34通過等徑三通8及管束間連接管二 6連接成一體,且各底部橫向支管、擴容橫向管34和等徑三通8的內徑底對齊安裝;各組加熱器管束最上端橫向支管與集合分布管均采用90度彎頭或頂端橫向支管兩端煨彎成90度進行過渡連接。本技術的設計原理本技術共有四組,所采用的結構主要是兩豎立集合分布管之間設置至少四根及以上的橫向支管,兩豎立集合分布管與最下端橫向支管通過異徑接頭、90度彎頭(或等徑三通)相連接,兩豎立集合分布管與最上端橫向支管通過異徑接頭、90度彎頭相互連接。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蒸汽進口端集合分布管與上下錐體、與進出口蒸汽連接部分采用整體成型,集合分布管與上下橫向支管之間采用90度彎頭過度連接;蒸汽出口端集合分布管整體成型,與上部橫向管采用90度彎頭過度連接,與下部橫向支管采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布置在儲罐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與蒸汽進口管道連接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1),一端與凝結水出口管道連接的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及設置在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1)與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之間的至少二個蒸汽加熱器管束(2)和一個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3),且各加熱器管束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成一整體加熱系統(tǒng);所述各加熱器管束均包括一組相對設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組集合分布管之間連接有至少二根橫向支管,且所有連接焊縫均為對接焊縫,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別設置有蒸汽進、出口或凝結水進、出口;所述的連接管連接在每相鄰兩加熱器管束之間,包括管束間連接管一(5)和管束間連接管二(6),其中管束間連接管一(5)設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間連接管二(6)設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布置在儲罐內,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與蒸汽進口管道連接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1),一端與凝結水出口管道連接的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及設置在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I)與凝結水出口加熱器管束(4)之間的至少二個蒸汽加熱器管束(2)和一個汽液分離加熱器管束(3),且各加熱器管束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成一整體加熱系統(tǒng); 所述各加熱器管束均包括一組相對設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組集合分布管之間連接有至少二根橫向支管,且所有連接焊縫均為對接焊縫,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別設置有蒸汽進、出口或凝結水進、出口 ; 所述的連接管連接在每相鄰兩加熱器管束之間,包括管束間連接管一(5)和管束間連接管二(6),其中管束間連接管一(5)設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間連接管二(6)設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進口加熱器管束(I)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整體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一(11)、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二(12),和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之間的至少二根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其中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一(11)的上、下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且外側設置進口與蒸汽進口管道連通;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二(12)的上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 )連接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 ),下錐形口通過等徑三通(8 )連通底部的蒸汽進口橫向支管(13)和管束間連接管二(6),蒸汽進口集合分布管二( 12)的外側還設置蒸汽出口與管束間連接管一(5)連通。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儲罐用蒸汽加熱器管束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加熱器管束(2)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個整體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集合分布管一(21)、蒸汽集合分布管二(22),和設置在兩集合分布管之間的至少二根蒸汽橫向支管(23);兩蒸汽集合分布管上部錐形口通過90度彎頭(7)連接蒸汽橫向支管(23),下部錐形口通過等徑三通(8)連通蒸汽橫向支管(23)及兩端設置的管束間連接管二(6),兩蒸汽集合分布管的外側設置有接口分別連通兩端設置的管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蘭成均,李芳娟,
申請(專利權)人:長嶺煉化岳陽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