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包括冷卻風扇、風扇驅動裝置以及位于冷卻風扇和風扇驅動裝置之間的第一墊塊,其中,冷卻風扇的風扇轂與第一墊塊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并且風扇轂和第一墊塊通過第二緊固件順次穿設后安裝在風扇驅動裝置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使風扇轂與第一墊塊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并且使風扇轂和第一墊塊通過第二緊固件順次穿設后安裝在風扇驅動裝置上,從而有效地保證了風扇轂、第一墊塊和風扇驅動裝置之間的同軸度,進而不會增加冷卻風扇工作時的轉動慣量,防止風扇轂斷裂,提高了冷卻風扇的壽命。此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包括上述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的冷卻系統以及一種包括該冷卻系統的工程機械。(*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冷卻系統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風扇的安裝結構、包括該風扇的安裝結構的冷卻系統以及一種使用該冷卻系統的工程機械。
技術介紹
在工程機械或工程車輛領域中,動力裝置工作時將產生大量的熱,冷卻系統能夠保證動力裝置在最適當的溫度下進行工作。目前,絕大部分冷卻系統的動力來源于發動機的風扇輸出,因而風扇的可靠性在 冷卻系統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獲得良好的冷卻效果的同時,冷卻風扇以及風扇驅動裝置的壽命和性能是極其重要的。冷卻風扇作為冷卻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裝位置與整個冷卻系統的性能有很大關系。由于發動機和散熱器的安裝空間所限,并且冷卻風扇的性能受到氣流中靠近風扇障礙物的負面影響,因此要使發動機與散熱器之間具有一定的空間距離,一般需要在發動機與冷卻風扇之間增加墊塊,以加大冷卻風扇和發動機之間的距離,并調整冷卻風扇與散熱器和發動機的相對位置,以滿足發動機的散熱需求。如圖I所示,在現有技術中,冷卻風扇I的風扇轂、第一墊塊2、第二墊塊3和驅動裝置4兩兩之間通常采用螺栓進行固定連接。在冷卻風扇的安裝過程中,冷卻風扇I、第一墊塊2、第二墊塊3和驅動裝置4兩兩之間均為間隙配合容易產生錯位,導致裝配后冷卻風扇不平衡,從而使冷卻風扇轉動時產生的轉動慣量增大,造成風扇轂斷裂,進而影響冷卻風扇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該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可以提聞冷卻風扇的壽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包括冷卻風扇、風扇驅動裝置以及位于冷卻風扇和風扇驅動裝置之間的第一墊塊,其中,所述冷卻風扇的風扇轂與所述第一墊塊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并且所述風扇轂和所述第一墊塊通過第二緊固件順次穿設后安裝在所述風扇驅動裝置上。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墊塊包括回轉本體和凸緣,所述風扇轂與該凸緣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所述風扇轂和所述回轉本體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順次穿設后安裝在所述風扇驅動裝置上。優選地,所述凸緣位于所述回轉本體的外周面上。進一步地,所述風扇驅動裝置包括發動機的風扇驅動軸,該風扇驅動軸包括前端和靠近前端的驅動軸凸緣,所述回轉本體包括中空部,所述前端伸入所述中空部,并且所述風扇轂、所述回轉本體沿軸向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安裝在所述驅動軸凸緣上。優選地,所述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包括第二墊塊,該第二墊塊固定在所述第一墊塊和所述風扇驅動裝置之間。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墊塊呈中空的圓柱體,所述風扇驅動裝置包括發動機的風扇驅動軸,該風扇驅動軸包括前端和靠近前端的驅動軸凸緣,所述前端伸入所述中空的圓柱體中,并且所述風扇轂、所述第一墊塊和所述第二墊塊沿軸向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安裝在所述驅動軸凸緣上。本技術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冷卻系統,該冷卻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為了實現上述另一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冷卻系統,所述冷卻系統包括聚風罩和根據以上所述的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其中,所述冷卻風扇的葉片可旋轉地位于所述聚風罩內。優選地,所述冷卻系統包括散熱器,所述聚風罩安裝在所述散熱器上。此外,本技術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工程機械,該工程機械的冷卻系統具有較 高的可靠性。為實現上述再一目的,本技術提供的工程機械包括根據以上所述的冷卻系統。優選地,所述工程機械為挖掘機,所述冷卻系統中的所述散熱器安裝在所述挖掘機的轉臺上。本技術通過使風扇轂與第一墊塊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并且使風扇轂和第一墊塊順次通過第二緊固件安裝在風扇驅動裝置上,從而有效地保證了風扇轂、第一墊塊和風扇驅動裝置之間的同軸度,進而不會增加冷卻風扇工作時的轉動慣量,防止風扇轂斷裂,提高了冷卻風扇的壽命。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技術的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中對部分結構進行了剖視;圖3是圖2中A部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中冷卻風扇安裝后的正面視圖;圖5A是本技術中第一墊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B是圖5A的B向視圖;圖6是本技術中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其中對部分結構進行了剖視。附圖標記說明I冷卻風扇2第一墊塊3第二墊塊4風扇驅動裝置5第一緊固件 6第二緊固件7聚風罩8散熱器11風扇轂21回轉本體21a中空部21b第二連接孔22凸緣22a第一連接孔41前端42驅動軸凸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在本技術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附圖中的上、下、左、右。圖2至圖4顯示了本技術中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的一種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主要包括冷卻風扇I、風扇驅動裝置4以及位于冷卻風扇I和風扇驅動裝置4之間的第一墊塊2,其中第一墊塊2為回轉體結構,工作時,風扇驅動裝置4的驅動力通過第一墊塊2傳遞給冷卻風扇1,進而帶動冷卻風扇I轉動,用于冷卻。如前所述,現有技術中,風扇轂11、第一墊塊2和風扇驅動裝置4同時通過螺栓進行裝配。其中,由于螺栓與螺栓孔之間存在間隙,并且在第一墊塊2與風扇驅動裝置4之間接合位置也存在間隙,因而按照現有技術的形式安裝冷卻風扇I、第一墊塊2和風扇驅動裝置4,則他們三者容易產生錯位,即不能很好地保持同軸度,使得冷卻風扇I安裝不平衡,在轉動時產生的轉動慣量增大,可能導致風扇的風扇轂斷裂,影響冷卻風扇的壽命。為此,本技術對現有技術中的安裝結構進行改進,使得冷卻風扇I的風扇轂11與第一墊塊2通過第一緊固件5固定連接,并且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通過第二緊固件6順次穿設后安裝在風扇驅動裝置4上。上述改進的結構的裝配過程如下首先通過第一緊固件5將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固定在一起。在將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安裝到風扇驅動裝置4之前,可以對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構成的整體進行動平衡實驗。所述動平衡是指在動態下(或者說風扇轉動情況下)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之間的平衡度。通過這種動平衡實驗可以更好地保證同軸度,以避免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之間產生錯位,進而使得安裝結構整體的平衡性提高。然后再借助同時通過穿過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的第二緊固件6將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安裝在風扇驅動裝置4上,消除裝配中由于第一墊塊2與風扇轂11和風扇驅動裝置4分別連接產生錯位而導致的不平衡,從而可以避免第一墊塊2和風扇驅動裝置4之間產生錯位。由此可見,一方面,由于將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看作一個整體進行裝配,從而避免安裝結構中的錯位現象。即有效地保證了風扇轂11和第一墊塊2和風扇驅動裝置4之間的同軸度,從而不會增加冷卻風扇工作時的轉動慣量,防止風扇轂斷裂,提高了冷卻風扇的壽命。另一方面,上述安裝結構通過首先將冷卻風扇I和第一墊塊2固定連接,從而提高了冷卻風扇的結構強度。而且,對于風扇轂11而言,在現有技術中,應力分布在同時固定冷卻風扇I、第一墊塊2和驅動裝置4的螺栓所在的圓周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包括冷卻風扇(1)、風扇驅動裝置(4)以及位于冷卻風扇(1)和風扇驅動裝置(4)之間的第一墊塊(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風扇(1)的風扇轂(11)與所述第一墊塊(2)通過第一緊固件(5)固定連接,并且所述風扇轂(11)和所述第一墊塊(2)通過第二緊固件(6)順次穿設后安裝在所述風扇驅動裝置(4)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包括冷卻風扇(I)、風扇驅動裝置(4)以及位于冷卻風扇(1)和風扇驅動裝置(4)之間的第一墊塊(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風扇(I)的風扇轂(11)與所述第一墊塊(2)通過第一緊固件(5)固定連接,并且所述風扇轂(11)和所述第一墊塊(2)通過第二緊固件(6)順次穿設后安裝在所述風扇驅動裝置(4)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墊塊(2)包括回轉本體(21)和凸緣(22),所述風扇轂(11)與該凸緣(22)通過第一緊固件(5)固定連接,所述風扇轂(11)和所述回轉本體(21)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6)順次穿設后安裝在所述風扇驅動裝置(4)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緣(22)位于所述回轉本體(21)的外周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卻風扇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驅動裝置(4)包括發動機的風扇驅動軸,該風扇驅動軸包括前端(41)和靠近前端(41)的驅動軸凸緣(42),所述回轉本體(21)包括中空部(21a),所述前端(41)伸入所述中空部(21a),并且所述風扇轂(11)、所述回轉本體(21)沿軸向通過所述第二緊固件(6)安裝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東榮,魏新,張明珍,楊斌,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