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按鍵及鍵盤,在一個具有薄天面按鍵的鍵盤中,將按鍵的鍵帽中用以受按壓以及表面裝飾的天面帽蓋與按鍵內的升降支撐裝置結合連動的邊框及所包含的槽體分開為兩個組件,使帽蓋形成平板狀結構,以結構較強的材質制成具有較薄厚度同時仍具備強度的帽蓋,而邊框及所包含的槽體再以嵌入式成型或黏貼的方式固定于帽蓋上,以形成具有薄天面的鍵帽結構。邊框上的槽體與帽蓋共同形成與升降支撐裝置連動的滑槽或卡槽結構。在保有按鍵所需的按壓行程同時,有效降低鍵帽帽蓋的天面厚度,以符合電子裝置薄型化需求下,其鍵盤也進行薄型化的設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一種輸入裝置,尤指一種鍵帽具有薄型化天面的按鍵以及相關的鍵盤。
技術介紹
就目前個人計算機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不僅如此,凡是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設備,皆需設有按鍵結構作為輸入裝置,以操作上述的電子產品與加工設備。請參閱圖1,圖I為先前技術的按鍵I的示意圖。如圖I所示,按鍵I包含鍵帽10、剪刀腳形式的升降支撐裝置12以及底板14。升降支撐裝置12包含兩個支撐件120、122。支撐件120、122分別固定在鍵帽10與底板14之間,用以支撐鍵帽10。鍵帽10可伴隨著升降支撐裝置12的移動而相對底板14垂直移動。如圖I所示,鍵帽10包含帽蓋100、兩卡槽102以及兩滑槽104。卡槽102以及滑槽104可分別與支撐件120、122相卡合。一般而言,鍵帽10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直接將帽蓋100、卡槽102以及滑槽104 —體成型。也因為使用射出成型技術以及帽蓋100上需要有卡槽102及滑槽104結構,大多數的鍵帽10皆是由塑料材料制成。如果要利用金屬材料來制造鍵帽10,由于需在帽蓋100下方形成卡槽102以及滑槽104等卡合結構,對于鍵帽10整體的厚度及尺寸無法進一步縮小,且使得制程變得更加復雜,不利大量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按鍵,包含有鍵帽、底板以及升降支撐裝置。該鍵帽包含有帽蓋以及邊框。該邊框固定于該帽蓋一側,且為中空結構。該升降支撐裝置設置于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之間。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一種按鍵,包含鍵帽,該鍵帽包含有帽蓋;以及邊框,固定于該帽蓋一側,該邊框為中空結構;底板;以及升降支撐裝置,設置于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之間。作為可選的方案,該帽蓋為平板狀結構,其厚度不大于O. 4毫米。作為可選的方案,該帽蓋為不銹鋼鍵帽、鋁制鍵帽或塑膠鍵帽。作為可選的方案,該邊框具有框體、第一槽體以及第二槽體,該第一槽體以及該第二槽體設置于該框體的側邊上。作為可選的方案,該第一槽體與該帽蓋形成第一滑槽,該第二槽體與該帽蓋形成第二滑槽,該底板具有底板滑槽以及底板卡槽,該升降支撐裝置包含第一支撐件,具有第一滑動部以及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于該第一滑槽中,該第一樞接部可轉動地樞接于底板卡槽中;以及第二支撐件,與該第一支撐件樞接,該第二支撐件具有第二滑動部以及第三滑動部,該第二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于該第二滑槽中,該第三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于該底板滑槽中。作為可選的方案,該第一槽體與該帽蓋形成第一滑槽,該第二槽體與該帽蓋形成第一卡槽,該底板具有底板滑槽以及底板卡槽,該升降支撐裝置包含第一支撐件,具有第一滑動部以及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于該第一滑槽中,該第一樞接部可轉動地樞接于該底板卡槽中;以及第二支撐件,與該第一支撐件樞接,該第二支撐件具有第二滑動部以及第二樞接部,該第二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于該底板滑槽中,該第二樞接部可轉動地樞接于該第一卡槽中。作為可選的方案,該第一槽體延伸于該框體相鄰側邊的角落或其中一側邊上,該第二槽體延伸于該框體相鄰側邊的角落或其中一側邊上。作為可選的方案,該第一槽體以及該第二槽體均為L型。本技術更提出一種鍵盤,包含復數個按鍵,該按鍵為如上所述的按鍵。本技術所提供的按鍵以及鍵盤,將每個按鍵的鍵帽部分由帽蓋以及邊框所組成,帽蓋可以使用金屬或其它容易制成平板的材質制成,在保有按鍵所需的按壓行程同時,有效降低鍵帽帽蓋的天面厚度,以符合電子裝置薄型化需求下,其鍵盤也進行薄型化的設計。附圖說明圖I為先前技術的按鍵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揭露的鍵盤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揭露的按鍵各組件的爆炸示意圖。圖4為圖3的按鍵的鍵帽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考圖2,圖2為本技術的鍵盤一實施例的示意圖。鍵盤3具有復數個按鍵30以及底板34,鍵盤3的按鍵30設置在底板34上,其可以是機械按鍵、薄膜按鍵,并以剪刀腳或彈性件作為按鍵的升降支撐裝置。請參考圖3,圖3為本技術的按鍵30的各組件的爆炸示意圖。按鍵30包含鍵帽40、底板34以及升降支撐裝置32。鍵帽40設置在底板34,升降支撐裝置32設置在鍵帽40與底板34之間,用以提供鍵帽40垂直運動的支撐以及回復力,使鍵帽40受壓向下時,能相對底板34垂直向下并由升降支撐裝置32支撐回復向上。升降支撐裝置32較佳地為剪刀腳型式的結構(亦可以其它結構提供鍵帽40的升降支撐功能),升降支撐裝置32包含第一支撐件321以及第二支撐件322。第一支撐件321具有第一滑動部324、第一樞接部323以及樞接軸325,第二支撐件322具有第二滑動部326、第三滑動部327以及樞接槽328。第一支撐件321與第二支撐件322分別以樞接軸325與樞接槽328彼此樞接。底板34上對應升降支撐裝置32處具有底板滑槽343以及底板卡槽342。第一支撐件321的第一樞接部323可轉動地樞接于底板卡槽342上,而第二支撐件322的第三滑動部327可滑動地設置在底板滑槽343中,因此當升降支撐裝置32因鍵帽40受按壓的緣故而下沉時,第一樞接部323會在底板卡槽342上轉動,而第三滑動部327則在底板滑槽343內滑動。在本技術中,鍵帽40包含帽蓋42以及邊框44,帽蓋42與邊框44為兩獨立組件,可分別制造,且可以相同或不同的材質以及制造方式制成。鍵帽40的帽蓋42為平板狀結構,在本技術的實施例中,帽蓋42可以由不銹鋼、鋁或塑料材質所構成。且由于可使用的材料的種類具有多樣性,可以進一步控制帽蓋42的厚度,使其厚度不大于O. 4毫米,較佳地介于O. 2毫米 O. 4毫米之間,同時仍可保有帽蓋42的強度。邊框44則固定于帽蓋42的一側,其可以黏著或嵌入式成型(insert molding)的方式與帽蓋42固定。在本技術中邊框44為中空的結構,其具有中空框體440、第一槽體441以及第二槽體442。邊框44用來作為鍵帽40中與升降支撐裝置32配合的主要結構。如圖3所示,第一槽體441以及第二槽體442分別設置在框體440的側邊445、446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槽體441延伸于側邊445上或側邊445與側邊447、448相鄰的角落上,第二槽體442延伸于側邊446上或側邊446與側邊447、448相鄰的角落上。請一并參考圖4,圖4為圖3的鍵帽40的示意圖。如圖4所示,當鍵帽40的帽蓋42與邊框44結合形成一體的鍵帽40后,邊框44的第一槽體441與帽蓋42之間形成第一滑槽443,而第二槽體442與帽蓋42之間形成第二滑槽444。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槽體441與第二槽體442為延伸于框體440的側邊445、446的L型結構,因此其與帽蓋42之間形成的第一滑槽443與第二滑槽444即為可供升降支撐裝置32的第一支撐件321以及第二支撐件322滑動設置之處。更具體來說,升降支撐裝置32的第一支撐件321的第一滑動部324即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一滑槽443中,而第二支撐件322的第二滑動部326即可滑動地設置于第二滑槽444中。當升降支撐裝置32因鍵帽40受壓的緣故而下沉時,第一滑動部324會在第一滑槽443內滑動,而第二滑動部32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鍵,其特征在于包含:鍵帽,包含有:帽蓋;以及邊框,固定于該帽蓋一側,該邊框為中空結構;底板;以及升降支撐裝置,設置于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按鍵,其特征在于包含鍵帽,包含有帽蓋;以及邊框,固定于該帽蓋一側,該邊框為中空結構;底板;以及升降支撐裝置,設置于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之間。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鍵,其特征在于該帽蓋為平板狀結構,其厚度不大于O.4毫米。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鍵,其特征在于該帽蓋為不銹鋼鍵帽、鋁制鍵帽或塑膠鍵帽。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按鍵,其特征在于該邊框具有框體、第一槽體以及第二槽體,該第一槽體以及該第二槽體設置于該框體的側邊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按鍵,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槽體與該帽蓋形成第一滑槽,該第二槽體與該帽蓋形成第二滑槽,該底板具有底板滑槽以及底板卡槽,該升降支撐裝置包含第一支撐件,具有第一滑動部以及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滑動部可滑動地設置于該第一滑槽中,該第一樞接部可轉動地樞接于底板卡槽中;以及第二支撐件,與該第一支撐件樞接,該第二支撐件具有第二滑動部以及第三滑動部,該第二滑動部可滑動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令溪,顏志仲,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達方電子有限公司,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