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瞬時脫扣器,包括支架,支架上設置有呈上下拍合關系的靜鐵芯和動鐵芯;靜鐵芯的上部通過傳動機構與斷路器連接,下部與動鐵芯配合;動鐵芯通過兩端的附耳和支架兩端的凹槽設置于支架上,動鐵芯被靜鐵芯吸合/釋放時,動鐵芯以附耳為軸轉動。由于動鐵芯是通過轉動來帶動傳動機構動作,降低了靜鐵芯對動鐵芯的吸合力要求,從而減少了對線圈銅材的消耗,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較大程度的降低了制造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脫扣器,特別是一種瞬時脫扣器。
技術介紹
目前,瞬時脫扣器一般都是螺管式電磁脫扣器,由靜鐵芯、動鐵芯、線圈、線圈骨架、絕緣紙板、反力彈簧和支架等零部件構成。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1447374B中公開了一種螺管式電磁脫扣器,其靜鐵芯、動鐵芯及反力彈簧都安裝在線圈骨架內,反力彈簧兩端分別套在靜鐵芯上端和動鐵芯下端,動鐵芯與傳動桿連接,傳動桿連接斷路器。這種脫扣器的工作原理是靜鐵芯吸合動鐵芯的過程中,動鐵芯向下運動,從而帶動傳動桿動作,促使斷路器分閘。這種脫扣器為了保證機構動作的可靠性,需要在線圈骨架上設置線圈,以增強靜鐵芯與動鐵芯之間的吸合力,而制造線圈需要耗費大量的銅材,造成這種脫扣器制造成本 較聞。另外,由于上述脫扣器的反力彈簧安裝在線圈骨架內,因此想要通過調節反力彈簧來調整動鐵芯的工作電流,就必須拆卸多個部件,打開線圈骨架,等調節完成后再組裝好,耗時耗力,非常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瞬時脫扣器由于螺管線圈需要消耗大量銅材而使脫扣器制造成本較高,由于反力彈簧被安裝在支架內而使動鐵芯的工作電流較難調節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便于調整動鐵芯工作電流的瞬時脫扣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瞬時脫扣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呈上下拍合關系的靜鐵芯和動鐵芯;所述靜鐵芯的上部通過傳動機構與斷路器連接,下部與所述動鐵芯配合;所述動鐵芯通過兩端的附耳和所述支架兩端的凹槽設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動鐵芯被靜鐵芯吸合/釋放時,所述動鐵芯以所述附耳為軸轉動。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動鐵芯為片狀,其設置所述附耳的位置具有向上的脊狀結構。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動鐵芯與所述附耳一體成型。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靜鐵芯為凹槽狀,其側壁的頂部呈三角狀。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架外部的瞬動彈簧,所述瞬動彈簧為拉伸彈簧,其一端與所述動鐵芯的可轉動部位固定,另一端與所述支架固定。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靜鐵芯與所述支架之間固定設置有支持元件。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瞬動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持元件固定。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桿和骨架;所述骨架設置于所述支架的上部,并成型有與所述支架內部連通的安裝孔;所述傳動桿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傳動桿的下端與所述動鐵芯相連接,上端與所述斷路器連接。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傳動機構還包括套設在所述傳動桿外部的彈簧。在上述瞬時脫扣器中,所述動鐵芯與所述傳動桿連接的位置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卡在所述傳動桿上。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①本技術提供的瞬時脫扣器,由于動鐵芯被靜鐵芯吸合后產生轉動,而不是直接上下運動,根據杠桿原理,動鐵芯和靜鐵芯之間并不需要太強的吸合力,就可以使動鐵芯產生較大的轉動幅度,從而使傳動機構產生足夠大的位移,促使斷路器分閘,因此,不需要像螺管式脫扣器一樣,耗費大量的昂貴的銅材 制造線圈,從而降低了脫扣器的制造成本,而且結構簡單。②本技術提供的瞬時脫扣器,由于動鐵芯在附耳位置呈向上的脊狀結構,使得其前后端都保持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因此使得脫扣器整體空間結構較為緊湊。③本技術提供的瞬時脫扣器,由于靜鐵芯為凹槽狀,其側壁的頂部呈三角狀,因此可以節省靜鐵芯制造材料,降低脫扣器的制造成本,同時還保證了靜鐵芯前方有足夠的拍合行程及磁間隙,后方則可以避免靜鐵芯對動鐵芯的反向吸合。④本技術提供的瞬時脫扣器,由于瞬動彈簧設置在支架的外部,因此可以方便的通過調節瞬動彈簧來調整動鐵芯的工作電流,而不需要拆解支架和骨架。⑤本技術提供的瞬時脫扣器,由于支持元件采用一般導磁材料,在瞬動脫扣器工作時,具有增強磁場的功能,當瞬動彈簧通過其他方式固定時還可以取消此零件,起到更省成本的作用。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是本技術瞬時脫扣器的正視圖;圖2是圖I中A-A向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瞬時脫扣器右前方向的立體圖;圖4是本技術瞬時脫扣器左后方向的立體圖。圖中附圖標記為1_支架,2-靜鐵芯,3-動鐵芯,4-瞬動彈簧,5-附耳,6-凹槽,7-傳動桿,8-彈簧,9-骨架,10-支持元件。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1-2所示,所述瞬時脫扣器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I上設置有呈上下拍合關系的靜鐵芯2和動鐵芯3 ;所述靜鐵芯2的上部通過傳動機構與斷路器連接,下部與所述動鐵芯3配合;所述動鐵芯3通過兩端的附耳5和所述支架I兩端的凹槽6設置于所述支架I上,所述動鐵芯3被靜鐵芯2吸合/釋放時,所述動鐵芯3以所述附耳5為軸轉動。如圖3-4所示,所述動鐵芯3為片狀,其設置所述附耳5的位置具有向上的脊狀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動鐵芯3與所述附耳5—體成型。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靜鐵芯2為凹槽狀,其側壁的頂部呈三角狀。所述瞬時脫扣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架I外部的瞬動彈簧4,所述瞬動彈簧4為拉伸彈簧,其一端與所述動鐵芯3的可轉動部位固定,另一端與所述支架I固定。在本技術中,所述可轉動部位是指所述動鐵芯3之上除轉軸之外的部分,固定在此部位,所述瞬動彈簧4可以對所述動鐵芯3的工作電流進行調節。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傳動桿7、套設在所述傳動桿7外部的彈簧8和骨架9 ;所述骨架9設置于所述支架I的上部,并成型有與所述支架I內部連通的安裝孔;所述傳動桿7設置于所述安裝孔內,所述傳動桿7的下端與所述動鐵芯3相連接,上端與所述斷路器連接。所述動鐵芯3與所述傳動桿7連接的位置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卡在所述傳 動桿7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靜鐵芯2與所述支架I之間固定設置有支持元件10。所述瞬動彈簧4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持元件10固定。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組裝過程敘述如下先將所述支架I安放在斷路器基座上,然后將所述支持元件10、所述靜鐵芯2依次安放于所述支架I上,然后將所述支架I、所述支持元件10和所述靜鐵芯2與基座固定;再將所述動鐵芯3安裝在所述支架I上,然后安裝所述瞬動彈簧4于所述動鐵芯3和所述支架I之間;最后將所述骨架9、所述彈簧8和所述傳動桿7依次安裝到所述支架I上的安裝孔內;安裝好以上各部件后,將所述動鐵芯3前端的卡槽卡在所述傳動桿7下端。最后將所述傳動桿7與斷路器連接,所述靜鐵芯2與電路連接。利用本技術優選實施例實現脫扣的過程敘述如下當電路通過電流時,與電路連接的所述靜鐵芯2產生磁場,吸合所述動鐵芯3,所述動鐵芯3以附耳5為軸發生轉動,在所述瞬動彈簧4的調節作用下,帶動所述傳動桿7向下運動;當電路電流達到預設定的數值時,所述傳動桿7向下運動位移將足夠大,從而促使斷路器分閘。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動鐵芯3與所述附耳5可組裝成型。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所述傳動桿7外部的所述彈簧8。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瞬時脫扣器,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設置有呈上下拍合關系的靜鐵芯(2)和動鐵芯(3);所述靜鐵芯(2)的上部通過傳動機構與斷路器連接,下部與所述動鐵芯(3)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動鐵芯(3)通過兩端的附耳(5)和所述支架(1)兩端的凹槽(6)設置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動鐵芯(3)被靜鐵芯(2)吸合/釋放時,所述動鐵芯(3)以所述附耳(5)為軸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瞬時脫扣器,包括支架(I),所述支架(I)上設置有呈上下拍合關系的靜鐵芯(2)和動鐵芯(3);所述靜鐵芯(2)的上部通過傳動機構與斷路器連接,下部與所述動鐵芯(3)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動鐵芯(3)通過兩端的附耳(5)和所述支架(I)兩端的凹槽(6)設置于所述支架(I)上,所述動鐵芯(3)被靜鐵芯(2)吸合/釋放時,所述動鐵芯(3)以所述附耳(5)為軸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瞬時脫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鐵芯(3)為片狀,其設置所述附耳(5)的位置具有向上的脊狀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瞬時脫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鐵芯(3)與所述附耳(5)—體成型。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瞬時脫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靜鐵芯(2)為凹槽狀,其側壁的頂部呈三角狀。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瞬時脫扣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支架(I)外部的瞬動彈簧(4),所述瞬動彈簧(4)為拉伸彈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鏢,莫洪春,夏初陽,龔祚勇,
申請(專利權)人:德力西電氣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