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組件,尤其涉及一種安裝在屋頂的光伏組件結構。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設有光伏組件,所述的支架是由若干相互連接的分支架構成,每個分支架上固定有一光伏組件模塊,所述的分支架是由兩個支撐臂構成,支撐臂是由兩端的連接段和中間的主體段構成,連接段包括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兩個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第二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在分支架上設有了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不需要支架固定結構,方便裝拆和運輸,能滿足不同屋頂面積的光伏組件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光伏組件的固定結構復雜,不方便運輸和裝拆,不同屋頂面積需要選用不同的光伏組件大小的技術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組件,尤其涉及一種安裝在屋頂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
技術介紹
太陽能光伏發電是一種綠色能源,利用太陽光給人類送來清潔能源。現有技術中一般通過置于屋頂上的光伏組件吸收太陽能,從而將太陽能轉化為需要的其他能源。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目前市場上較為通行的支架樣式有三角支撐式、前后腿式、以及底盆支撐式,這幾種安裝方式都是通過與屋面進行穿透式固定或者施加配重實現整體支架的抗風性。幾乎所有的平屋頂支架都是在這三種樣式上進行不同方式的變化,如三角支 撐式的三段支撐組成可由不同的截面進行組合,也可將三角支架設計成可伸縮或可調節角度的樣式,而三角支撐之上的導軌也有各種不同截面,若導軌是側面開槽式的,組件可利用側面槽滑入固定于支架上,也可將導軌設計成置于光伏組件之下,在邊框的四分之一及四分之三處用壓塊或其他固定件固定住。三角支撐式在結構上較為穩定,便于通過調節三角支撐的距離控制整體支架的力學性能,因此在市場上最為常見。但是,由于組件通過導軌固定于支撐上,導軌對三角支撐的作用為集中力,因此對三角支撐的力學性能要求較高,而且由于三角支撐本身的結構限制,無法將截面設計的較為復雜,因此只能通過增大尺寸提高其力學性能,而尺寸增大對支架成本影響很大。前后腿式也較為常見,通過特別設計的連接件或者地面導軌,將前后腿固定于地面,再于前后腿頂端固定導軌或者與前后腿直接與非標準太陽能邊框配合。但是由于四條腿之間是相互獨立的,因此安裝過程中,無論是軌道安裝于前后腿的過程還是組件邊框與前后腿固定的固定,都會有巨大的工作量。另外,由于四條腿的自由度過多,組件的安裝固定難度大,尤其是后期太陽能組件水平等的調節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在現有的專利文件中公開過這樣的結構,如中國專利“一種在平屋頂上固定安裝太陽能光伏組件的支架(CN202268359U)”,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屋面軌道、配重板、直立固定于所述屋面軌道上的后支腿及前支腿、邊壓塊、中壓塊以及各種緊固件,在后支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后腿連接件,在前支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前腿連接件,邊壓塊和中壓塊固定連接在后腿連接件上,前腿連接件上設有固定太陽能組件拐角的卡槽,后支腿的上端面設有后支腿坡面,前支腿的上端面設有前支腿坡面,配重板位于兩列光伏組件之間或每列組件的下方的軌道上。但是這種結構還是需要多個壓塊進行固定,結構比較龐大,裝拆和運輸也不是很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不需要支架固定結構,方便裝拆和運輸,能滿足不同屋頂面積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光伏組件的固定結構復雜,不方便運輸和裝拆,不同屋頂面積需要選用不同的光伏組件大小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設有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是由若干相互連接的分支架構成,每個分支架上固定有一光伏組件模塊,所述的分支架是由兩個支撐臂構成,支撐臂是由兩端的連接段和中間的主體段構成,連接段包括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兩個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第二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在分支架上設有了連接結構。支架由若干個分支架構成,各個分支架上均安裝有一個光伏組件模塊,由分支架和光伏組件模塊構成一個模塊,然后將此模塊運輸到屋頂上,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由多個模塊拼接,可以根據需要的不同,組裝不同個數的模塊,結構簡單,方便運輸。分支架由兩根支撐臂構成,兩個支撐臂為一個彎折的結構,令兩根支撐臂在一端的距離大于另外一端,形成一個類似V型的結構。我們知道,在同一流線上的流體,其流通截面積越小,則流速越大(連續性定理), 而當其流速越大,靜壓越小,那么它對其周圍的物體的壓力也越小(伯努利定理),之所以把支架設計成倒V型的原因也在于此,當氣體流入倒V型支架后,其流通的截面積減少(雖然在實際情況中截面積可能是增加,但相對于一般的雙側導流板系統,其截面積是減小的),氣流流速增加,從而導致氣流對支架以及組件的靜壓力減小。使組件下表面受氣流的壓力減小,而上表面受氣流的壓力是和原來沒有差別,從而增大了迫使組件壓在支架上的壓力差。這樣就不再需要外部的固定結構,只需要將支架直接放在屋頂上,就可以讓整個光伏組件比較穩定,提高組件的抗傾覆能力。支撐臂的結構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不對稱的形狀,且構成分支架的兩根支撐臂的結構可以不同,只要保證構成分支架的兩根支撐臂的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連接段就可以,支撐臂的主體部分可以是斜面也可以是弧面或者折面,作為優選,所述的兩個支撐臂結構相同,所述的分支架呈“八”字形,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均設有連接結構,支撐臂的底面為水平面,支撐臂的上表面為傾斜面,即第一連接段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段的厚度。支撐臂的結構相同對稱布置,方便組裝,增加了生產效率。光伏組件模塊的安裝是有傾角的,這樣保證能很好的吸收太陽能。支撐臂的主體為斜面,兩根分支架的兩根支撐臂的兩個主體部分呈“八”字形,將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連接形成支架,支撐臂為一體成型的,結構簡單,且能實現減小靜壓的目的。同一分支架的兩根支撐臂上的兩個第一連接段可以呈八字形或者相互平行,同樣的兩個第二連接段也是如此,作為優選,所述的同一分支架的兩個第一連接段相互平行,兩個第二連接段也相互平行,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與光伏組件模塊的寬度相同。分支架的兩個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均相互平行,可以方便光伏組件模塊的安裝和固定。光伏組件模塊為一矩形,其通過連接固定件安裝在分支架上,光伏組件模塊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分支架的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上,光伏組件模塊的第一連接段與光伏組件模塊的寬度相同,保證了支撐的穩定性。連接結構可以為鉸接,也可以為可拆卸銷軸連接,還可以是彈性卡扣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開設在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上的一階梯面,在相互連接的兩個支撐臂的配合的階梯面上開設有連接孔,在連接孔內穿接有螺栓。分支架可以橫向拼接也可以縱向拼接,通過設置在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上的連接結構來實現雙向拼接。各分支架在拼接時,都是第一連接段連接另一分支架的第一連接段,而第二連接段連接另一分支架的第二連接段,從而形成的一對稱的坡面光伏組件。通過階梯面可以實現縱向定位,通過螺栓可以實現橫向和縱向的鎖緊固定,結構簡單,裝拆方便。作為優選,橫向相鄰的兩個分支架的相接的兩個支撐臂的兩個第一連接段的側面貼合,縱向相鄰的兩個分支架相接的兩個支撐臂的兩個第一連接段或者兩個第二連接段的端面卡合,第一連接段上的連接結構為雙向連接結構,第二連接段上的連接結構為縱向連接結構。橫向相鄰的兩個分支架是通過第一連接段上的連接結構實現橫向連接的,在橫向連接時,相鄰分支架的其中兩個支撐臂是通過第一連接段貼合的,此時,再縱向連接兩個分支架的兩個支撐臂,通過第一連接段上的階梯面實現縱向定位。此時在橫向方向上由四個第一連接段拼接在一起,再通過橫向的穿接螺栓實現橫向和縱向的雙向定位。而在縱向的兩個相鄰的分支架通過第二連接段實現縱向連接時,僅需要通過階梯面縱向定位兩個支撐臂,然后在第二連接段通螺栓將兩個縱向連接的分支架連接固定。支撐臂與光伏組件模塊的連接可以通過螺釘連接,也可以通過卡扣連接等,作為優選,在所述的支撐臂上的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設有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是由若干相互連接的分支架構成,每個分支架上固定有一光伏組件模塊,所述的分支架是由兩個支撐臂構成,支撐臂是由兩端的連接段和中間的主體段構成,連接段包括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兩個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第二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在分支架上設有了連接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設有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是由若干相互連接的分支架構成,每個分支架上固定有一光伏組件模塊,所述的分支架是由兩個支撐臂構成,支撐臂是由兩端的連接段和中間的主體段構成,連接段包括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兩個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大于兩個第二連接段之間的距離,在分支架上設有了連接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支撐臂結構相同,所述的分支架呈“八”字形,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均設有連接結構,支撐臂的底面為水平面,支撐臂的上表面為傾斜面,即第一連接段的厚度小于第二連接段的厚度。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一分支架的兩個第一連接段相互平行,兩個第二連接段也相互平行,第一連接段之間的距離與光伏組件模塊的寬度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開設在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上的一階梯面,在相互連接的兩個支撐臂的配合的階梯面上開設有連接孔,在連接孔內穿接有螺栓。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坡面光伏組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開設在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上的一階梯面,在相互連接的兩個支撐臂的配合的階梯面上開設有連接孔,在連接孔內穿接有螺栓。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建靜,王敏杰,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帷盛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