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點接觸式高效薄膜太陽能組件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343040 閱讀: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21:47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點接觸式高效薄膜太陽能組件,依次包括基底、前電極層、光吸收層和背電極層,前電極層、光吸收層和背電極層由激光刻劃溝槽形成若干子電池區域,相鄰的子電池區域間具有共用正極區域,共用正極區域背電極層和光吸收層共同刻劃有方波型溝槽,方波型溝槽與前電極層溝槽部分重合,在方波型溝槽與前電極層溝槽包圍的光吸收層上具有開孔,背電極層與前電極層通過開孔形成點接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片內并聯結構,而正極死區面積較原有線接觸并聯組件有所減少。點接觸并聯組件的實際有效面積與串聯組件相當,提高了并聯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薄膜太陽能組件,特別是涉及一種以點接觸方式實現片內并聯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
    技術介紹
    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中,片內互聯(串聯或者并聯)方式普遍采用的是通過激光對前電極層、光吸收層和背電極層的劃線實現的。中國專利文獻CN201638831U公開了片內并聯的低壓非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該組件通過激光刻劃位置的改變實現了負極端的直接連通,并從兩個正極端引出引線后實現電池的并聯連接。中國專利文獻CN102082198A公開了低電壓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制造方法,該方法通過改變激光刻劃位置形成了共用正極的電池結構,進而實現電池的并聯,降低工作電壓,滿足使用要求。在上述現有技術中,正電極與副電極依靠了光吸收層的激光刻劃的溝槽,形成的線接觸形成電學上的導通。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中正極都不參與發電,單純起到電流導出作用,組件上正電極的數量越多,組件的有效面積越小,光電轉化效率越低。因此,現有技術中,以線接觸方式激光刻劃的片內并聯方式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雖然較串聯方式組件的工作電壓要低很多,工作電流亦是串聯方式的數倍,但是對比串聯方式的組件,并聯方式組件增加了正極的個數。例如四并聯組件(兩個共用正極)比串聯組件多一個正極,其有效面積為單純串聯組件的99%,組件轉化效率與組件有效面積成正比,因此如果其他條件一致,四并聯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比串聯組件低1%。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點接觸式高效薄膜太陽能組件,解決片內并聯方式的太陽能組件由于正極增多導致的有效面積減少,進而降低光電轉化效率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點接觸式高效薄膜太陽能組件,依次包括基底、前電極層、光吸收層和背電極層,前電極層、光吸收層和背電極層由激光刻劃溝槽形成若干子電池區域,相鄰的子電池區域間具有共用正極區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正極區域背電極層和光吸收層共同刻劃有方波型溝槽,方波型溝槽與前電極層溝槽部分重合,在方波型溝槽與前電極層溝槽包圍的光吸收層上具有開孔,背電極層與前電極層通過開孔形成點接觸。為了實現可靠的電連接,保證填充因子沒有明顯變差同時減小共用正極區域面積以獲得盡可能高的光電轉化效率,所述共用正極區域兩側方波型溝槽間間距設為5 15mm,光吸收層開孔間間距沿前電極層溝槽長度方向設為I 3mm。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優點在于,通過在光吸收層激光打孔,配合背電極層的方波形激光刻劃溝槽,使得正極與負極形成點接觸,實現片內并聯結構,而正極死區面積較原有線接觸并聯組件有所減少。點接觸并聯組件的實際有效面積與串聯組件相當,提高了并聯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片內串聯方式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激光刻劃示意圖;圖2為片內串聯方式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截面示意圖;圖3為片內并聯方式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激光刻劃示意圖;圖4為片內并聯方式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截面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前電極層刻劃溝槽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光吸收層開孔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背電極層和光吸收層刻劃方波型溝槽示意圖;圖8為圖7的A-A向截面圖;圖9為圖7的B-B向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I和圖2,片內串聯方式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是在前電極層2、光吸收層3和背電極層4進行激光刻劃分別形成第一溝槽11,第二溝槽12和第三溝槽13,三個溝槽形成一組,每組溝槽中三條溝槽排列順序一致,背電極層4材料在沉積過程中填入第二溝槽12,與前電極層2接觸導通。如圖2所示,通過激光刻劃后薄膜組件形成多個子電池,每個子電池間形成串聯連接,子電池上第一溝槽至第三溝槽之間的區域對發電沒有貢獻,成為“死區”,死區的大小直接影響了組件的發電有效面積。又如圖3和圖4,片內并聯方式的薄膜太陽能組件是在前電極層2、光吸收層3和背電極層4進行激光刻劃分別形成第一溝槽11,第二溝槽12和第三溝槽13,三個溝槽形成一組,薄膜組件形成多個子電池區域5,相鄰兩個子電池區域5間形成共用正極區域6,即形成并聯連接。溝槽組中三個溝槽是以共用正極區域6中軸鏡像分布的,即圖3、圖4中兩個第三溝槽13間的區域為共用正極區域6,此區域在發電中同樣沒有貢獻,成為“死區”。本技術的創新點就在于減少此區域的面積,增加有效面積來提高光電轉化效率。實施例請參見圖5至圖9,其中第一層為玻璃基底1,用于作為鍍膜的襯底,該層為太陽光照射整個太陽能組件的第一層;第二層為前電極層2,通常采用透明導電氧化物,兼顧透光和導電雙重作用;第三層為光吸收層3,起到光電轉化的作用(可以是Si薄膜,也可以是CdTe或者CIGS薄膜;第四層為背電極層4,可以是金屬或者是其他導電材料,起到導電和部分光反射的作用。如圖5對前電極層2進行激光刻劃出溝槽8,形成相互絕緣的單元,溝槽8間距可以是5 15mm。如圖6在光吸收層3上開孔9,如圖7背電極層和光吸收層共同刻劃有方波型溝槽7,方波型溝槽7與前電極層溝槽8部分重合。圖8展示了背電極層4在沉積過程中,背電極導電材料可以填入開孔9中,與前電極層2接觸形成導電通道。光吸收層上開孔9間間距沿前電極層溝槽8方向設為I 3mm,背電極層4共用正極區域6兩側方波型溝槽7間間距設為5 15mm。圖9展示了方波型溝槽7與前電極層溝槽8部分重合的截面。下表對比了串聯組件(一個正極)和四并聯組件(兩個共用正極)的有效面積差異。由于增加一個正極,四并聯組件的有效面積為單純串聯組件的99%,組件轉化效率與組件有效面積成正比,因此如果其他條件一致,四并聯組件的光電轉化效率比串聯組件低I %,而點接觸并聯方式由于減少了死區面積,使得其有效面積與串聯方式相當,故其他條件一致時光電轉化效率也與串聯方式相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點接觸式高效薄膜太陽能組件,依次包括基底(1)、前電極層(2)、光吸收層(3)和背電極層(4),前電極層(2)、光吸收層(3)和背電極層(4)由激光刻劃溝槽形成若干子電池區域(5),相鄰的子電池區域(5)間具有共用正極區域(6),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正極區域(6)背電極層(4)和光吸收層(3)共同刻劃有方波型溝槽(7),方波型溝槽(7)與前電極層溝槽(8)部分重合,在方波型溝槽(7)與前電極層溝槽(8)包圍的光吸收層(3)上具有開孔(9),背電極層(4)與前電極層(2)通過開孔(9)形成點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點接觸式高效薄膜太陽能組件,依次包括基底(I)、前電極層(2)、光吸收層(3)和背電極層(4),前電極層(2)、光吸收層(3)和背電極層(4)由激光刻劃溝槽形成若干子電池區域(5),相鄰的子電池區域(5)間具有共用正極區域(6),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正極區域(6)背電極層(4)和光吸收層(3)共同刻劃有方波型溝槽(7),方波型溝槽(7)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明華,衛成剛,顧中強,吳泓尤長林,肖鋒偉,劉聰,宗華,陳銳
    申請(專利權)人:國電光伏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久久网站蜜桃| 无码射肉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一夲道dvd高清无码|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不卡无码av| 国产免费黄色无码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V成人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