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匯流帶安裝的卡鉗,所述卡鉗包括第一鉗柄和第二鉗柄,以及隨所述第一鉗柄、所述第二鉗柄開合而開合的按壓鉗頭和定位鉗頭,所述按壓鉗頭的端部呈弧形設置,以便按壓卡簧,所述定位鉗頭能夠卡裝固定在接線盒的凹槽內。該卡鉗的定位鉗頭能夠卡裝在接線盒的凹槽內,從而為第一鉗柄提供一個支點,使其成為一個省力杠桿,減小了安裝匯流帶所需的外力;按壓鉗頭的端部設置成弧形,能夠形成斜向下的作用力,該作用力在豎直方向的分力較小,不會對接線盒內的電池片組件造成損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裝配工具
,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太陽能接線盒中匯流帶安裝的卡鉗。
技術介紹
太陽能接線盒為太陽能組件中使用的一種含有正負極引線的盒體。太陽能接線盒中通過專用的導線進行導電,這種專用的導線被稱為匯流帶。現有技術中的匯流帶通過卡簧連接在接線盒的盒體內。匯流帶通過人工放置在接線盒的導電元件上,卡簧的一端固定在接線盒上,當卡簧的另一端向下旋轉到一定角度后,卡簧就能夠將匯流帶卡入接線盒的導電元件內。現有技術中可以通過兩種工裝分別實現上述按壓卡簧的過程。請參考圖I至圖4,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改錐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卡具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側視圖;圖3為圖2所示卡具的主視圖;圖4為圖2所示卡具的仰視圖。一種方式是采用改錐實現匯流帶的安裝。圖I所示的改錐在常規改錐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將常規改錐的一端進行加工,形成一個U字型的卡槽02,該卡槽02的開口處與卡簧端部的夾角大小相適應。使用時,首先將卡槽02的U字型的端口卡扣在卡簧上,然后握住改錐的把手,用力地豎直向下按壓改錐,迫使改錐的U字型端口向卡簧施加壓力,在該壓力的作用下,卡簧以其外端部卡扣在接線盒的卡鉤上,進而將匯流帶卡入接線盒的導電元件內。采用改錐進行安裝的方案的缺點是操作人員的用力大小無法把握如果力度過小,卡簧不能壓緊匯流帶;如果用力過大,該作用力很有可能會超出卡簧的勁度系數,使其產生難以恢復的變形,影響其后續使用,而且接線盒的下方為光伏組件,過大的作用力作用于接線盒時,該力會對下方光伏組件內的電池片造成損傷。另一種方式就是采用卡具進行安裝。如圖2至4所示,現有技術中的卡具包括長邊03、短邊04和支撐邊05,其中長邊03和短邊04分別垂直地設置在支撐邊05的兩端,短邊04設置在支撐邊05 —端的中間位置,且其凸出支撐邊05的距離與長邊03相比更長。使用時,首先將短邊04的突出部插入接線盒的凹槽內,長邊03的突出部就相應的處于卡簧的上方,然后垂直地向下按壓卡具,長邊03與卡簧相接觸,在外力的作用下,長邊03將卡簧卡扣到位。采用上述卡具的方式實現匯流帶的安裝時,長邊03的長度能夠覆蓋接線盒內的多個卡簧,也就是說,上述操作能夠一次性地實現多個卡簧的安裝。這種方法的操作效率雖然比較高,但是由于多個卡簧的反作用力也會同時作用于長邊03,長邊03上的施力均勻性很難保證,給操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操作者要克服較大的反作用力,則需要做的功比較大,操作起來的勞動強度相對較大;在需要的力增大的情況下,操作者就更難把握施力的大小,對匯流帶、電池片造成的損傷可能會比上述改錐的方案更大。因此,如何設置一種用于安裝匯流帶的工裝,以減小安裝過程中對匯流帶的損傷、降低操作的復雜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匯流帶安裝的卡鉗,以降低安裝的勞動強度和復雜程度,同時減小安裝過程中對匯流帶的損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匯流帶安裝的卡鉗,匯流帶通過卡簧卡壓于接線盒上,所述卡鉗包括第一鉗柄和第二鉗柄,以及隨所述第一鉗柄、所述第二鉗柄開合而開合的按壓鉗頭和定位鉗頭,所述按壓鉗頭的端部呈弧形設置,以便按壓卡簧,所述定位鉗頭能夠卡裝固定在接線盒的凹槽內。使用上述的卡鉗進行匯流帶的安裝,首先將所述定位鉗頭插入接線盒的凹槽內,定位鉗頭將所述第二鉗柄固定;然后扳動第一鉗柄,從而使按壓鉗頭張開,所述按壓鉗頭的端部按壓在安裝有匯流帶的卡簧上;向內扳動第一鉗柄的手柄,所述按壓鉗頭向內收進,進而向卡簧施加一個斜向下的作用力,在該作用力的作用下,卡簧斜向下運動,最終運動到接線盒的卡鉤處,所述卡簧卡接固定在卡鉤上,匯流帶也在卡簧的作用下與接線盒內的導電元件相連。在上述匯流帶的安裝過程中,定位鉗頭相當于第二鉗柄的一個支撐點,在定位鉗頭的作用下,整個第二鉗柄得到有效的支撐固定;第一鉗柄就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第一鉗柄與第二鉗柄的連接處相當于省力杠桿的一個支點(第二鉗柄能夠定位于凹槽內,則連接處固定,因此形成一個固定的支點),當有外力作用到第一鉗柄上時,該外力就會成倍地放大到第一鉗柄的按壓鉗頭處,當然,在按壓鉗頭按壓卡簧所需的作用力一定的情況下,需要對第一鉗柄施加的外力也就成倍的減小了,匯流帶的安裝也就更加省力。此外,所述按壓鉗頭采用弧線形設置,該按壓鉗頭的運動弧線與所述卡簧的運動弧線保持相對相切,當所述按壓鉗頭按壓到所述卡簧上時,所述卡簧能夠沿所述按壓鉗頭的運動弧線進行旋轉,所述卡簧不會在旋轉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上發生撓性變形,也就不會產生卡簧移位的情況,整個安裝過程更加順暢,安裝效果較好;當所述按壓鉗頭完成卡簧的按壓時,弧形的端頭滑過卡簧的端部,從而實現按壓鉗頭與卡簧的分離,更加省時省力。其次,按壓鉗頭對卡簧施加的斜向下的力可以分解為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兩個分力,而由于按壓鉗頭的運動軌跡為斜向下的弧形,該斜向下的力在水平豎直方向上的分力相對較小,不會對組件內的電池片造成損傷。優選地,所述定位鉗頭的外側設有凸臺,所述定位鉗頭插入所述凹槽后,所述凸臺卡接在所述凹槽槽壁的端面上。上述凸臺的設置能夠使得定位鉗頭更加穩定地卡裝在接線盒的凹槽內,即使對第一鉗柄施加的力較大,定位鉗頭也能夠將第二鉗柄固定,進而將第二鉗柄與第一鉗柄的連接處固定,使得第一鉗柄具有一個固定支點,從而發揮其省力杠桿的作用。優選地,所述定位鉗頭的高度大于所述按壓鉗頭的高度,兩者的差值至少等于所述接線盒的凹槽的深度。將定位鉗頭與按壓鉗頭采用高低不同的設置,而且定位鉗頭高出按壓鉗頭的部分至少等于接線盒的凹槽的深度,當按壓鉗頭將卡簧按壓到位時,卡簧卡接固定到卡鉤上,按4壓鉗頭與卡簧相脫離,此時,第一鉗柄在慣性力的作用下還會繼續推動按壓鉗頭沿其原來的運動弧線斜向下運動,按壓鉗頭會運動到定位鉗頭的內側端面上,而不會與接線盒內凹槽的槽壁發生碰撞,也就不會對接線盒造成損傷;當按壓鉗頭運動到定位鉗頭的內側端面時,定位鉗頭將按壓鉗頭阻擋,按壓鉗頭停止運動,整個卡鉗自然靜止。優選地,所述按壓鉗頭整體呈弧狀,且弧狀開口朝向所述定位鉗頭。優選地,所述第一鉗柄的手柄與所述按壓鉗頭的連接處、所述第二鉗柄的手柄與所述定位鉗頭的連接處均設有連接孔,兩個所述連接孔內同軸地樞裝有轉軸。優選地,所述第一鉗柄和所述第二鉗柄的外部均套裝有絕緣套。附圖說明圖I現有技術中的改錐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的卡具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的側視圖;圖3為圖2所不卡具的主視圖;圖4為圖2所卡具的仰視圖;圖5為本技術所提供卡鉗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卡鉗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卡鉗在對匯流帶進行安裝前的狀態示意圖;圖8為圖6所示卡鉗在對匯流帶進行安裝后的狀態示意圖;圖9為采用本技術的卡鉗進行匯流帶安裝時,接線盒內卡簧的受力分析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于匯流帶安裝的卡鉗,以降低安裝的勞動強度和復雜程度,同時減小安裝過程中對匯流帶的損傷。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5-圖8,圖5為本技術所提供卡鉗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匯流帶安裝的卡鉗,匯流帶通過卡簧卡壓于接線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鉗包括第一鉗柄和第二鉗柄,以及隨所述第一鉗柄、所述第二鉗柄開合而開合的按壓鉗頭和定位鉗頭,所述按壓鉗頭的端部呈弧形設置,以便按壓卡簧,所述定位鉗頭能夠卡裝固定在接線盒的凹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匯流帶安裝的卡鉗,匯流帶通過卡簧卡壓于接線盒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鉗包括第一鉗柄和第二鉗柄,以及隨所述第一鉗柄、所述第二鉗柄開合而開合的按壓鉗頭和定位鉗頭,所述按壓鉗頭的端部呈弧形設置,以便按壓卡簧,所述定位鉗頭能夠卡裝固定在接線盒的凹槽內。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鉗頭的外側設有凸臺,所述定位鉗頭插入所述凹槽后,所述凸臺卡接在所述凹槽槽壁的端面上。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卡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兵濤,
申請(專利權)人: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