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用電機支架,包括支架主體、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端;所述電機支架還包括導風裝置,所述導風裝置設置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機支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可以直接在現有的電機支架上進行改進;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極支架的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能夠起到導風作用,減少風場中風的擾動,降低整機噪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將電機固定的電機支架,特別涉及一種將電機固定在空調內部的空調用電機支架。技術背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產品越來越普及,人們對空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希望空調運行的聲音低,無噪音。空調主要有兩大振源,直接影響著噪音問題,一是壓縮機,二是固定風機系統的電機支架。傳統電機支架的特點是采用翻邊以及在電機支架上點焊加強板來加強電機支架強度,以實現減小電機支架的振動,提高可靠性。但是電機支架翻邊,雖然加強了強度,但在一定程度起到了擋風的負面效果,從而增加風道上風的擾動,以致風量有所減少,噪音增大。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能用于空調的電機支架,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空調用電機支架,包括支架主體、第一安裝板、第二安裝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端;所述電機支架還包括導風裝置,所述導風裝置與所述支架主體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風裝置包括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側;所述第一側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側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為30度、度,所述第二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為30度 75度。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風裝置還包括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所述第一傾斜板與第一側板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傾斜板與第二側板連接,所述第二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風裝置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支架主體垂直,所述第二側板與所述支架主體垂直;所述第一傾斜板與第一側板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傾斜板與第二側板連接,所述第二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傾斜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度飛O度;所述第二傾斜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度 50度。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傾斜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0度;所述第二傾斜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40度。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一傾斜板整體成形,所述第二側板和所述第二傾斜板整體成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傾斜板還包括第三安裝板,所述第一傾斜板通過第三安裝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第三安裝板與所述第一側板平行;所述第二傾斜板還包括第四安裝板,所述第二傾斜板通過第四安裝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側板上,所述第四安裝板與所述第二側板平行。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傾斜板的遠離第一側板的一端與支架主體之間的距離為20毫米 40毫米,所述第二傾斜板的遠離第二側板的一端與支架主體之間的距離為20毫米 40毫米。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電機支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可以直接在現有的電機支架上進行改進;本技術的電極支架的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能夠起到導風作用,減少風場中風的擾動,降低整機噪音。附圖說明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電機支架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的電機支架的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的電機支架的另一個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圖I所示的電機支架的A向剖視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支架主體、2-第一安裝板、3-第二安裝板、4-第一側板、5-第二側板、6_第一傾斜板、7-第二傾斜板、8-第二安裝板、9-第四安裝板、10-螺釘。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f圖4,一種空調用電機支架,包括支架主體I、第一安裝板2和第二安裝板3 ;所述第一安裝板2和第二安裝板3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支架主體I的兩端;所述電機支架還包括導風裝置,所述導風裝置與支架主體連接。為了降低空調運行的噪音,本實施例設置了導風裝置將風向引導至支架主體的空心部分,避免風直接吹向支架主體的實體部分引起噪音。較佳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參見圖2,所述導風裝置包括第一側板4和第二側板5,所述第一側板4和所述第二側板5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架主體I的兩側;所述第一側板4相對于支架主體I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側板5相對于支架主體I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本實施例中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設置為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這樣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導風作用。風被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導至遠離支架主體的位置,避免了風場中風的擾動,降低了噪音。較佳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側板4與支架主體I之間的夾角為30度 75度,優選50度,所述第二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為30度 75度,優選50度。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側板4與支架主體I之間的夾角為30度,所述第二側板5與支架主體I之間的夾角為30度;此時,電機等產生的風直接吹至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上,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傾斜,這樣風可以被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引導至偏離支架主體的方向,這樣避免了支架主體的噪音。或者,所述第一側板4與支架主體I之間的夾角為75度,所述第二側板5與支架主體I之間的夾角為75度;同樣的,電機等產生的風直接吹至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上,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傾斜,這樣風可以被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引導至偏離支架主體的方向,這樣避免了支架主體的噪音。第一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和第二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應當相等或相當。更優的,所述導風裝置還包括第一傾斜板6和第二傾斜板7 ;所述第一傾斜板6與第一側板4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板6相對于支架主體I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傾斜板7與第二側板5連接,所述第二傾斜板7相對于支架主體I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設置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可以將靠近支架主體中心附近的風導至支架主體的空心部分,避免風直接吹至支架主體的實體部分,從而達到更好的導風效果,并且可以增強電機支架的強度。較佳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參見圖3和圖4,所述導風裝置包括第一側板4、第二側板5、第一傾斜板6和第二傾斜板7 ;所述第一側板4與所述支架主體I垂直,所述第二側板5與所述支架主體I垂直;所述第一傾斜板6與第一側板4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板6相對于支架主體I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傾斜板7與第二側板5連接,所述第二傾斜板7相對于支架主體I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本實施例中,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與支架主體垂直;在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上分別設置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具有導風作用,能將風導至支架主體的空心部分,避免了兩側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擋風效果,從而減少了風場中風的擾動,降低整機噪音。較佳地,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傾斜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度飛O度;所述第二傾斜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度 50度。這是為了使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更好的起到導風作用。也就是說,無論第一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是垂直還是形成一定的角度,要達到良好的導風效果,支架主體所在的平面與第一傾斜板所在的平面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用電機支架,包括支架主體、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支架還包括導風裝置,所述導風裝置與所述支架主體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用電機支架,包括支架主體、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支架還包括導風裝置,所述導風裝置與所述支架主體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風裝置包括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架主體的兩側; 所述第一側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側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上向內傾斜。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為30度 75度,所述第二側板與支架主體之間的夾角為30度 75度。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風裝置還包括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 所述第一傾斜板與第一側板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所述第二傾斜板與第二側板連接,所述第二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斜。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導風裝置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 所述第一側板與所述支架主體垂直,所述第二側板與所述支架主體垂直; 所述第一傾斜板與第一側板連接,所述第一傾斜板相對于支架主體的中心向下向內傾...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勃,王成,張寶生,戴永福,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