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包括定子、轉子、智能報障裝置,所述轉子安裝于定子內,所述轉子包括旋轉軸、風扇,所述風扇裝設于旋轉軸上,所述定子靠近風扇的一端設有導風結構,所述智能報障裝置包括故障識別模塊、音頻生成模塊和音響模塊,連接簡單,使用方便,實時檢測設備,并自動發出聲音報告故障,還能有效改善電機內部散熱。(*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機,尤其涉及一種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
技術介紹
一般地,電子換向式電機包括定子和安裝于定子內的轉子,定子兩端設方形端蓋,所述兩端蓋的外徑稍大于定子磁芯的外徑,兩端蓋的四個角依靠四個螺桿于定子外側連接固定。其中一端蓋的內側可設置風扇,用于對定子繞組進行冷卻。然而,隨著電機效率要求越來越高,而體積要求越來越小,電機內部的散熱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現在使用的電機,大多在易燃、易爆連續作業的環境中使用,使用中易發生故障,使連續生產的作業鏈終斷,即便是幾分鐘,造成的損失將是電機本身售價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如果因故障引發周圍環境爆炸,則后果更不堪設想,而且發生故障后還要人力專門進行檢查排除故障,因此,如 何有效改善電機內部散熱,智能檢測設備為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連接簡單,使用方便,實時檢測設備,并自動發出聲音報告故障,還能有效改善電機內部散熱的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為實現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包括定子、轉子、智能報障裝置,所述轉子安裝于定子內,所述轉子包括旋轉軸、風扇,所述風扇裝設于旋轉軸上,所述定子靠近風扇的一端設有導風結構,所述導風結構包括軸向延伸部,所述軸向延伸部與風扇之間沿電機軸向(或徑向)形成狹縫,用于以阻止氣流從風扇一側的高壓區經由導風結構與風扇間的空隙流向風扇另一側的低壓區而產生渦流;所述智能報障裝置包括故障識別模塊、音頻生成模塊和音響模塊,所述故障識別模塊與設備內部各部件連接,所述音頻生成模塊與故障識別模塊連接,所述音響模塊與音頻生成模塊連接,所述音響模塊用于根據音頻電信號,發出聲音并報告故障類型;所述故障識別模塊用于接收故障數據并分析,將其對應的故障類型數據發送給音頻生成模塊,所述音頻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故障類型數據,生成音頻電信號,并發送給音響模塊,所述音響模塊為一揚聲器、或一音箱、或一小喇叭;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磁芯、繞組,所述繞組纏繞于定子磁芯上,所述定子還包括絕緣線架,所述絕緣線架設置于定子磁芯的兩軸向端,用于絕緣定子磁芯與繞組;所述導風結構由絕緣線架沿電機軸向一體延伸而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磁芯、繞組,所述繞組纏繞于定子磁芯上,所述定子還包括絕緣線架,所述絕緣線架設置于定子磁芯的兩軸向端,用于絕緣定子磁芯與繞組;所述導風結構還包括沿徑向延伸的端部,所述端部與絕緣線架相固定。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風扇末端與導風結構的軸向延伸部的末端之間形成狹縫,可阻止氣流從風扇一側的高壓區經由導風結構與風扇問的空隙流向風扇另一側的低壓區而形成渦流,從而提升風扇的冷卻效率進而提升電機的性能,并降低噪音;當風扇位于定子端蓋外側時,風扇尺寸不受端蓋限制;設置智能報障裝置,實時檢測設備,在設備發生故障時,自動發出聲音報告故障,避免了人為檢測,減少一定的人力物力,降低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導風結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以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如圖I、圖2所示,該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連接簡單,使用方便,實時檢測設備,并自動發出聲音報告故障,還能有效改善電機內部散熱。該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包括定子、轉子、智能報障裝置,所述轉子安裝于定子內,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磁芯18、繞組5,所述繞組5纏繞于定子磁芯18上,所述定子磁芯18由導磁性材料,如鐵制成,所述定子還包括絕緣線架7、16,所述絕緣線架7、16設置于定子磁芯18的兩軸向端,以絕緣定子磁芯18與繞組5 ;所述定子磁芯18由導磁性材料如鐵制成,包括軛部I和若干從軛部向內延伸的齒部2,所述繞組5纏繞于所述齒部2上;所述軛部I的外表面沿軸向可開設若干槽,以增加軛部的散熱表面積,所述定子還包括兩端蓋11和連接固定兩端蓋的若干連接件3,所述連接件3從定子內部穿過,具體地,所述連接件3可從軛部I內側相鄰齒部2之間的間隙穿過。所述每一端蓋11包括支撐轉軸的端部9和從端部沿軸向延伸的軸向延伸部6,所述定子磁芯齒部2的兩軸向末端的內部相對齒部的其余部分凹陷從而形成臺階4 ;所述端·蓋軸向延伸部6的末端抵頂于定子磁芯齒部2末端的臺階處,所述臺階4在軸向和徑向上對軸向延伸部定位;可選地,如果線架的內圓柱面的精度足夠,所述軸向延伸部6的末端亦可依靠線架的內圓柱面定位,而此時定子磁芯齒部2軸向末端無需設置臺階4,依靠定子磁芯18端面進行軸向定位即可;所述轉子包括旋轉軸8、風扇17,所述風扇17裝設于旋轉軸8上,所述風扇17位于其中一端蓋的軸向外側。所述靠近風扇17的絕緣線架16同時充當導風結構16,其包括軸向端部15和從軸向端部的外周邊沿軸向延伸的軸向延伸部19,所述軸向端部15包括若干個與定子磁芯齒部2相對應的徑向延伸部,所述徑向延伸部貼置固定于定子磁芯齒部2的一軸向端,以絕緣繞組5與磁芯18 ;所述軸向延伸部為圓筒狀,圍繞在端蓋的外周,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筒狀,如定子為方形時,所述軸向延伸部可以是方形的筒狀;所述軸向延伸部19的遠離軸向端部的一端向外彎折,從而形成喇叭狀開口 ;所述風扇17為離心式風扇,包括若干沿徑向向外延伸的扇葉,所述扇葉朝向導風結構,所述扇葉的末端與導風結構的軸向延伸部的末端之間沿電機軸向形成軸向狹縫,優選地,所述狹縫的寬度大于O. 05毫米、小于2. O毫米;電機工作時,風扇產生的氣流從電機遠離風扇的一端進入定子內部相鄰齒部間的空隙及定轉子間的間隙,然后從電機靠近風扇的一端并在導風機構的幫助下經由風扇扇葉間的氣流通道流出,從而對轉子鐵心和磁鐵及定子繞組進行冷卻,當然氣流方向反過來亦可;所述扇葉的末端與導風結構的軸向延伸部19的末端之間形成軸向狹縫,可阻止氣流從位于風扇出風側的高壓區經由導風結構16與風扇17間的空隙流向位于風扇進風側的低壓區而形成渦流,從而提升風扇的冷卻效率,從而提升電機的性能并降低噪音;可選地,所述導風結構16也可以單獨成型,包括沿徑向延伸的軸向端部和從軸向端部的外周邊沿軸向延伸的軸向延伸部19,軸向端部與絕緣線架7、16相固定;所述智能報障裝置包括故障識別模塊12、音頻生成模塊13和音響模塊14,所述故障識別模塊12與設備內部各部件連接,所述音頻生成模塊13與故障識別模塊12連接,所述音響模塊14與音頻生成模塊13連接,所述音響模塊14為一揚聲器、或一音箱、或一小喇叭;若,本技術采用小喇叭,通過小喇叭以聲波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信息;當設備發生故障時,智能報障裝置的故障識別模塊12根據接收的故障數據進行分析,將其對應的故障類型數據發送給音頻生成模塊13,音頻生成模塊13根據故障類型數據,生成音頻電信號,并發送給音響模塊14,音響模塊14根據音頻電信號,通過小喇機發出聲音報告故障類型,自動發出聲音報告故障,避免了人為檢測,降低成本。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用來說明本技術,但不限于此。在不偏離本技術構·思的條件下,所屬
人員可做出適當變更調整,而這些變更調整也應納入本技術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轉子、智能報障裝置,所述轉子安裝于定子內,所述轉子包括旋轉軸、風扇,所述風扇裝設于旋轉軸上,所述定子靠近風扇的一端設有導風結構,所述導風結構包括軸向延伸部,所述軸向延伸部與風扇之間沿電機軸向(或徑向)形成狹縫,用于以阻止氣流從風扇一側的高壓區經由導風結構與風扇間的空隙流向風扇另一側的低壓區而產生渦流;所述智能報障裝置包括故障識別模塊、音頻生成模塊和音響模塊,所述故障識別模塊與設備內部各部件連接,所述音頻生成模塊與故障識別模塊連接,所述音響模塊與音頻生成模塊連接,所述音響模塊用于根據音頻電信號,發出聲音并報告故障類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智能報障裝置的新型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轉子、智能報障裝置,所述轉子安裝于定子內,所述轉子包括旋轉軸、風扇,所述風扇裝設于旋轉軸上,所述定子靠近風扇的一端設有導風結構,所述導風結構包括軸向延伸部,所述軸向延伸部與風扇之間沿電機軸向(或徑向)形成狹縫,用于以阻止氣流從風扇一側的高壓區經由導風結構與風扇間的空隙流向風扇另一側的低壓區而產生渦流;所述智能報障裝置包括故障識別模塊、音頻生成模塊和音響模塊,所述故障識別模塊與設備內部各部件連接,所述音頻生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小玉,
申請(專利權)人:張小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