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設置有下橋臂驅動電路,下橋臂驅動電路包括比較電路單元、用于驅動下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一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下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二驅動單元,比較電路單元主要由比較器和外圍電路組成,第二驅動單元的電路結構與第一驅動單元相同,第一驅動單元和第二驅動單元比較器對稱的連接在比較器上;優點是提高了下橋臂的兩個開關器件的開通速度,從而使兩個開關器件損失在電路上的損耗功率減小,降低了H橋逆變電路的能耗,提高了其效率,另外通過硬件電路對H橋逆變電路進行控制,可靠性較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H橋電路的驅動電路,尤其是涉及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
技術介紹
光伏并網逆變器是光伏并網發電系統中最關鍵的設備,并網逆變器的性能直接影響整個并網發電系統的性能。在中小功率場合,通常采用高頻直流變換器與H橋逆變電路級聯構成的并網逆變器拓補,高頻直流變換器輸出電壓/電流按照正弦半波的形狀變化,經H橋逆變電路后產生正弦交流電壓/電流,進而將光伏電池發出的電能并入電網。H橋逆變電路主要由四個開關器件呈H型連接而形成,其中位于H橋逆變電路上端左右兩側的兩個功率器件連接形成上橋臂,位于H橋逆變電路下端左右兩側的兩個功率器件連接形成下橋臂。目前,對于H橋逆變電路的控制主要是基于傳統的載波脈寬調制法的軟件程序的控制,軟件程序一般根據需要設定四個開關器件的開啟和關斷,其中在H橋逆變電路輸出的電壓轉換時,很容易造成開關器件的開關次數增加,從而增加了開關損耗,降低了效率,另外通過軟件方式控制,容易出現程序紊亂導致誤操作,其可靠性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耗較低,功率較高,可靠性高的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設置有下橋臂驅動電路,所述的下橋臂驅動電路包括比較電路單元、用于驅動下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一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下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二驅動單元,所述的比較電路單元主要由比較器和外圍電路組成,所述的比較器設置有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穩壓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和第六電阻,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二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三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穩壓管的陰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陽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的第一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四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陰極、所述的第一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陰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輸出端,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所述的第五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陽極和所述的第三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穩壓管的陽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接地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為第一驅動信號輸出端,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的電路結構與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相同,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相對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對稱的連接在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所述的比較器為型號為LM393的集成芯片,外圍電路包括第七電阻和第八電阻,所述的第七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七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八電阻的一端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所述的第八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的比較器的接地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型號均為NPN92。還設置有上橋臂驅動電路,所述的上橋臂驅動電路包括用于驅動上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三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上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四驅動單元,所述的第三驅動單元包括第五三極管、第六三極管、第三電容、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三穩壓管、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十七電阻、第十八電阻、第十九電阻、第二十電阻和第二十一 電阻,所述的第五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十七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五二極管的陽極、所述的第三穩壓管的陰極和所述的第十八電阻的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的第十七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五二極管的陰極和所述的第十五電阻的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五三極管的發射極、所述的第十六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六二極管的陽極并接,所述的第六二極管的陰極、所述的第三電容的一端、所述的第十九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十電阻的一端并接、所述的第六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十八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十九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六三極管的發射極、所述的第三穩壓管的陽極和所述的第三電容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六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的第二十電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的第二十一電阻的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二十一電阻的另一端為第三驅動信號輸出端,所述的第十五電阻的另一端用于連接所述的第四驅動單元,所述的第四驅動單元的電路結構與所述的第三驅動單元的電路結構相同。所述的第三電容并接有第四穩壓管,所述的第三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的第四穩壓管的陰極連接,所述的第三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四穩壓管的陽極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第一驅動單元中通過第一穩壓管工作在反相擊穿區來產生矩形波來將第一三極管開通,在第一三極管開通周期內向第一電容充電,第一電容充電產生的電壓通過電阻分壓后與第一穩壓管的電壓通過比較器做比較產生矩形波,這個矩形波通過對第二三極管的開通產生第一驅動信號來驅動下橋臂的一個功率器件,第二驅動單元產生第二驅動信號來驅動下橋臂的另一個功率器件,提高了下橋臂的兩個開關器件的開通速度,從而使兩個開關器件損失在電路上的損耗功率減小,降低了 H橋逆變電路的能耗,提高了其效率,另外通過硬件電路對H橋逆變電路進行控制,可靠性較聞;當還設置有上橋臂驅動電路,上橋臂驅動電路包括用于驅動上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三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上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四驅動單元時,第三驅動單元中通過第三電容充電自舉產生電壓,該電壓通過第五三極管控制第三穩壓管的開通和關閉從而穩壓產生驅動電壓,然后通過第六三極管的開通與關斷從而產生第三驅動信號來驅動上橋臂的一個開關器件,第四驅動單元同理產生第四驅動信號來驅動上橋臂的另一個開關器件,多個二極管和三極管的共同作用可以使H橋逆變電路的上橋臂的兩個開關器件的開通速度加快,從而使兩個開關器件損失在電路上的損耗功率減小,進一步降低了 H橋逆變電路的能耗,提聞了其效率;當第三電容上并接有第二穩壓管時,通過第二穩壓管對第三電容進行過壓保護,可以防止第三電容被擊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電路原理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二中的第三驅動單元和第四驅動單元的電路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設置有下橋臂驅動電路,下橋臂驅動電路包括比較電路單元、用于驅動下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一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下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二驅動單元,比較電路單元主要由比較器Ul和外圍電路組成,比較器Ul設置有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比較器Ul的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和比較器Ul的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連接,第一驅動單元包括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設置有下橋臂驅動電路,所述的下橋臂驅動電路包括比較電路單元、用于驅動下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一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下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二驅動單元,所述的比較電路單元主要由比較器和外圍電路組成,所述的比較器設置有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穩壓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和第六電阻,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二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三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穩壓管的陰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陽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的第一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四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陰極、所述的第一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陰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輸出端,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所述的第五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陽極和所述的第三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穩壓管的陽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接地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為第一驅動信號輸出端,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的電路結構與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相同,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相對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對稱的連接在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設置有下橋臂驅動電路,所述的下橋臂驅動電路包括比較電路單元、用于驅動下橋臂左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一驅動單元和用于驅動下橋臂右側的開關器件的第二驅動單元,所述的比較電路單元主要由比較器和外圍電路組成,所述的比較器設置有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第一輸出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反向信號輸入端和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二反向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包括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穩壓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和第六電阻,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二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三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一穩壓管的陰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同相信號輸入端,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陽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的第一電阻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一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四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二極管的陰極、所述的第一電容的一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所述的第四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陰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第一輸出端,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所述的第五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一端、所述的第二二極管的陽極和所述的第三電阻的另一端并接,所述的第五電阻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一穩壓管的陽極并接于所述的比較器的接地端,所述的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為第一驅動信號輸出端,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的電路結構與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相同,所述的第二驅動單元相對所述的第一驅動單元對稱的連接在所述的比較器的電源電壓輸入端、接地端、第二同相信號輸入端和第二輸出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H橋逆變電路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較器為型號為LM393的集成芯片,所述的外圍電路包括第七電阻和第八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浩軍,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中焱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