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表面活性劑2~80份;烷醇酰胺2~22份;脂肪酸酯份0~15份;水18~60份;其中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利用提純動植物油50-90份、甲醇10-50份、催化劑甲醇鈉1-10份,制得脂肪酸甲酯;再用制得的脂肪酸甲酯、單乙醇胺5-20份、催化劑甲醇鈉1-10份,得到脂肪酸甲酯酰胺;再放入甲醇鈉1-10份,向容器通入氮氣,升溫至80-90℃,蒸發水分;再進行醚化反應和磺化反應得到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該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界面張力低,防結垢,粘度穩定性好,破乳能力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油田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及其中表面活性劑 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許多油田經過一次及二次采油后已陸續進入開發后期,但仍有大量的殘油滯留在地層中,三次采油技術因此得到廣泛重視。三次采油技術主要包括聚合物驅、化學復合驅、氣體混相驅、蒸汽驅、微生物驅等。其中,化學復合驅是指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三者之一或兩者或三者合一的復合驅油技術,聚合物增加驅替液的粘度,改善油/水流度比和吸水剖面,其粘度彈性還具有一定的洗油效果,表面活性劑降低油/水界面張力,乳化和增溶原油;堿與原油中的酸性物質反應就地生成新的表面活性劑,與外加表面活性劑起協同效應,更大限度地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是提高采收率較高的一種方法。單一的聚合物驅、堿水驅以及表面活性劑驅各有優缺點,在配伍的條件下,將它們混合或聯合使用,在功能和作用機理上優勢互補,達到最佳驅油效果的方法。包括堿水/聚合物二元復合驅、表面活性劑/聚合物二元復合驅和堿/表面活性劑/聚合物三元復合驅。在三元復合驅技術中,因配方中堿的存在不僅要大幅增加聚合物的濃度,還是大大減小了聚合物的粘彈性,從而降低了聚合物的總體驅油效率。同時由于堿的存在,采出液出現了粘度較高的W/ο型乳狀液,不僅影響油井產能,也增加了破乳的難度。并且,強堿引起的油層和油井結垢也對油田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現在迫切需要一種新型驅油體系,在與弱堿相復配并用量很少的情況下,仍然能與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張力。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現有制備方法產生的副產物多高達50%,也有待于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彌補上述驅油介質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 表面活性劑2 80份; 烷醇酰胺2 22份; 脂肪酸酯份O 15份; 水18 60份; 其中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按質量份還含有以下組分 醚為3 30份; 醇為2 35份。所述烷醇酰胺為N、N-雙羧乙基十二烷基酰胺、硬脂酸酰胺或油酸酰胺。所述脂肪酸酯為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單甘油脂肪酸酯或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所述醚為乙二醇獨丁醚或二乙二醇獨丁醚。所述醇為乙二醇、1、2_丙二醇、異丙醇或丙三醇。所述表面活性劑分子式為權利要求1.一種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 表面活性劑2 80份; 烷醇酰胺2 22份; 脂肪酸酯份O 15份; 水18 60份; 其中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還含有以下組分 醚為3 30份; 醇為2 35份。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烷醇酰胺為N、N-雙羧乙基十二烷基酰胺、硬脂酸酰胺或油酸酰胺。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酯為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單甘油脂肪酸酯或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醚為乙二醇獨丁醚或二乙二醇獨丁醚。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為乙二醇、I、2-丙二醇、異丙醇或丙三醇。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用量均按質量份數計算 a、向反應容器放入提純動植物油50-90份、甲醇10-50份、催化劑甲醇鈉1_10份,將溫度加熱至70-80°C,回流反應4-6小時,經分離器分離得到脂肪酸甲酯; b、向a步得到的脂肪酸甲酯中放入單乙醇胺5-20份、催化劑甲醇鈉1-10份,升溫110-160°C,反應5-8小時得到脂肪酸甲酯酰胺; C、向b步得到的脂肪酸甲酯酰胺中放入甲醇鈉1-10份,向容器通入氮氣,升溫至80-90°C,蒸發水分;再通入環氧乙烷15-30份、環氧丙烷15-30份進行醚化反應,全部通完后,繼續攪拌至反應壓力不再下降為止,降溫至50-70°C ;再用發煙硫酸2-10份進行磺化反應,磺化1-3個小時即得到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全文摘要一種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表面活性劑2~80份;烷醇酰胺2~22份;脂肪酸酯份0~15份;水18~60份;其中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利用提純動植物油50-90份、甲醇10-50份、催化劑甲醇鈉1-10份,制得脂肪酸甲酯;再用制得的脂肪酸甲酯、單乙醇胺5-20份、催化劑甲醇鈉1-10份,得到脂肪酸甲酯酰胺;再放入甲醇鈉1-10份,向容器通入氮氣,升溫至80-90℃,蒸發水分;再進行醚化反應和磺化反應得到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該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界面張力低,防結垢,粘度穩定性好,破乳能力強。文檔編號C08G65/326GK102936491SQ201210469270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專利技術者孫安順 申請人:孫安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弱堿型表面活性復配劑,其特征在于按質量份主要由以下組分組成:表面活性劑2~80份;烷醇酰胺2~22份;脂肪酸酯份0~15份;水18~60份;其中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磺酸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安順,
申請(專利權)人:孫安順,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