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346962 閱讀: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08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包括機架、配重藍、抽油桿側油缸、配重藍側油缸、液壓站牛扼組件,其特征在于:抽油缸側油缸和配重側油缸包括缸筒,缸筒的外部設有缸殼,缸殼為雙層缸殼,所述缸筒內部設有活塞和活塞桿,活塞桿上開有多條環形油溝,缸帽組件包括缸帽體,缸帽體的上部設有壓套機構,缸帽體與壓套機構之間設有刮油機構,所述壓套機構包括壓套,壓套內部嵌設有防塵套,防塵套的上部設有防塵套壓蓋,刮油機構包括氈槽、氈墊以及設于氈槽上部的壓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結構合理、使用壽命久、工作效率高、節約資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抽機油,尤其涉及一種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
    技術介紹
    抽油機是開采石油的一種機器設備,俗稱“磕頭機”,通過加壓的辦法使石油出井。目前,油田普遍使用“三抽”(抽油泵、抽油桿、抽油機)方式進行采油作業。現有的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液壓抽油機的機架采用的是傾斜梯形狀,一方面浪費材料,另一方面牢固度也不高,維修不方便,不能滿足使用需求。現有的液壓抽油機的液壓控制系統復雜,使用維護技術要求高,不能滿足使用單位的生產與節能需求。現有的抽油機油缸結構,存在著結構復雜,工作效率低,密封性差等缺陷,且長時間使用后,缸殼容易磨損,影響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另外,液壓抽油機在維修時,需要把配重藍或油缸下落至地面或到底,維修結束的時候再把配重藍或者油缸恢復到原來的位置,掛上負荷。但是配重藍或油缸的重量很 重,給恢復到原位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壽命久、工作效率高、節約資源的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包括機架、配重藍、抽油桿側油缸、配重藍側油缸、液壓站以及固定鋼絲繩的牛扼組件,所述機架的頂部設有六組定滑輪以及護欄,所述抽油桿側油缸和配重藍側油缸的底部均設有動滑輪,所述配重藍上設有鋼絲繩固定機構,所述配重藍通過鋼絲繩分別于定滑輪、動滑輪以及牛扼組件連接, 所述抽油缸側油缸和配重側油缸均包括缸筒組件,所述缸筒組件均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一端設有缸頭,所述缸筒的另一端設有缸帽組件,所述缸筒的外部設有缸殼,所述缸殼為雙層缸殼,所述缸筒內部設有活塞和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上開有多條環形油溝,所述缸帽組件包括缸帽體,所述缸帽體的上部設有壓套機構,所述壓套機構通過固定件與缸帽體固定連接,所述缸帽體包括內筒體和外筒體,所述內筒體和外筒體的兩端通過環板相連接,所述內筒體上設有卸油口,所述壓套機構包括壓套,所述壓套內部嵌設有防塵套,所述防塵套的上部設有防塵套壓蓋,所述缸帽體與壓套機構之間設有刮油機構,所述刮油機構包括氈槽、氈墊以及設于氈槽上部的壓板,所述壓板與氈槽固定連接; 所述液壓站的液壓回路為一液壓系統,其包括動力驅動模塊和油路模塊,動力驅動模塊包括油箱以及與油箱相連接的動力機構I和動力機構II,所述油箱上設有液位計、液位控制器、空氣濾清器以及溫度控制器,動力機構I和動力機構II均包括柱塞泵以及通過聯軸器與柱塞泵連接的電動機,所述柱塞泵與油箱的出油口之間設有蝶閥,柱塞泵的出油口上設有單向閥,單向閥通過測壓接頭和測壓軟管與壓力表連接,油路模塊包括電液換向閥I和電液換向閥II,電液換向閥I和電液換向閥II均通過高壓球閥連接有蓄能器,電液換向閥I和動力機構I之間設有電磁卸荷閥,電液換向閥II上連接有溢流閥。所述鋼絲繩固定機構,固定安裝于配重藍的橫梁上,包括搖板,所述搖板的兩側設有擋繩板,所述擋繩板通過固定件與搖板固定連接。所述機架包括四根垂直設置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下端部均設有端蓋板,所述四根立柱之間從上至下依次設有多根橫撐,位于同一平面的兩根橫撐之間設有交叉設置的兩根斜撐,所述立柱的頂部兩側設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與立柱頂部兩側通過鉸鏈固定連接,所述橫撐上設有栓繩橫擔結構和導板組件,所述導板組件包括導板體以及加緊輪組件,所述加緊輪組件通過加緊輪安裝板安裝于導板體上,所述栓繩橫擔結構包括橫擔,所述橫擔與機架的橫撐固定連接,所述橫擔上安裝有栓繩輪,所述栓繩輪與橫擔之間設有調節件。所述固定件為螺栓。所述缸頭與缸殼連接處設有密封圈。所述壓套機構與缸帽體連接處設有密封墊。所述油箱上安裝有風冷卻器,風冷卻器通過測壓接頭和測壓軟管與壓力表連接。所述柱塞泵與蝶閥之間設有減震喉。所述調節件為銷軸。所述導板體上設有成對角線排列的四個加緊輪組件。本專利技術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設置機架的立柱為垂直直立式,有利于節約生產成本,在立柱的頂部兩側設有三角架,三角架與立柱頂部兩側通過鉸鏈固定連接,牢固度增加,便于維修。本專利技術液壓站的液壓控制系統,控制靈敏度高,自動化程度高,有利于節約資源和提高工作效率。本專利技術抽油機油缸結構,缸殼采用雙層缸殼設計,可以延長缸殼的使用壽命,降低資源消耗。在活塞桿上開有多條環形油溝,可以使活塞桿上的油形成閉合回路,實現循環使用,可以節約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在機架的橫撐上設置栓繩橫擔,結構簡單,資源消耗低,使用方便,在維修時可以保持配重藍或油缸不下落,保持配重藍或油缸停留在原位,使維修結束后能迅速恢復工作,節省了工作時間。在配重藍的橫梁上設置鋼絲繩固定機構其可以避免配重藍鋼絲繩長期工作造成的鋼絲繩發生位移,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本專利技術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抽油缸側油缸和配重側油缸均不設置油缸泄漏油回收伸縮機構,可有效的節約資源。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結構合理、使用壽命久、工作效率高、節約資源。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敘述。圖I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主視圖。圖3為機架結構示意圖。圖4為導板結構示意圖。圖5為栓繩橫擔結構示意圖。圖6為抽油機液壓油缸結構示意圖。圖7為缸筒組件結構示意圖。圖8為缸帽組件結構示意圖。圖9為配重藍鋼絲繩固定機構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 A處放大圖。圖11為液壓站液壓系統結構示意圖。其中1、機架,2、配重藍,3、抽油桿側油缸,4、配重藍側油缸,5、液壓站,6、牛扼組件,7、定滑輪,8、護欄,9、動滑輪,10、鋼絲繩固定機構,11、立柱,12、端蓋板,13、橫撐,14、斜撐,15、三角架,16、鉸鏈,17、栓繩橫擔結構,18、導板組件,19、導板體,20、加緊輪組件,21、加緊輪安裝板,22、橫擔,23、栓繩輪,24、調節件,25缸筒,26、缸頭,27、缸帽組件,28、缸殼,29、活塞,30、活塞桿,31、環形油溝,32、缸帽體,33、固定件,34、內筒體,35、外筒體,36、環板,37、卸油口,38、壓套,39、防塵套,40、防塵套壓蓋,41、氈槽,42、氈墊,43、壓板,44、搖板,45、擋繩板,46、油箱,47、液位計,48、空氣濾清器,49、聯軸器,50、柱塞泵,51、電動機,52、測壓接頭,53、壓力表,54、油路模塊,55、單向閥,56、電磁卸荷閥,57、電液換向閥I,58,溢流閥,59、電液換向閥II,60、動力機構I ,61、高壓球閥,62、蓄能器,63、液位控制器,64、風冷卻器,65、蝶閥,66、減震喉,67、動力機構II,68、測壓軟管,69、溫度控制器,70、動力驅動模塊,71、密封圈,72、密封墊,73、壓套機構,74、刮油機構。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至11所示,本專利技術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包括機架I、配重藍2、抽油桿側油缸3、配重藍側油缸4、液壓站5以及固定鋼絲繩的牛扼組件6,機架I的頂部設有六組定滑輪7以及護欄8,抽油桿側油缸3和配重藍側油缸4的底部均設有動滑輪9,配重藍2上設有鋼絲繩固定機構10,配重藍2通過鋼絲繩分別于定滑輪7、動滑輪9以及牛扼組件6連接,抽油缸側油缸3和配重側油缸4均包括缸筒組件,所述缸筒組件包括缸筒25,缸筒25的一端設有缸頭2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井架式長沖程液壓抽油機,包括機架、配重藍、抽油桿側油缸、配重藍側油缸、液壓站以及固定鋼絲繩的牛扼組件,所述機架的頂部設有六組定滑輪以及護欄,所述抽油桿側油缸和配重藍側油缸的底部均設有動滑輪,所述配重藍上設有鋼絲繩固定機構,所述配重藍通過鋼絲繩分別于定滑輪、動滑輪以及牛扼組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缸側油缸和配重側油缸均包括缸筒組件,所述缸筒組件包括缸筒,所述缸筒的一端設有缸頭,所述缸筒的另一端設有缸帽組件,所述缸筒的外部設有缸殼,所述缸殼為雙層缸殼,所述缸筒內部設有活塞和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上開有多條環形油溝,所述缸帽組件包括缸帽體,所述缸帽體的上部設有壓套機構,所述壓套機構通過固定件與缸帽體固定連接,所述缸帽體包括內筒體和外筒體,所述內筒體和外筒體的兩端通過環板相連接,所述內筒體上設有卸油口,所述壓套機構包括壓套,所述壓套內部嵌設有防塵套,所述防塵套的上部設有防塵套壓蓋,所述缸帽體與壓套機構之間設有刮油機構,所述刮油機構包括氈槽、氈墊以及設于氈槽上部的壓板,所述壓板與氈槽固定連接;所述液壓站的液壓回路為一液壓系統,其包括動力驅動模塊和油路模塊,動力驅動模塊包括油箱以及與油箱相連接的動力機構Ⅰ和動力機構Ⅱ,所述油箱上設有液位計、液位控制器、空氣濾清器以及溫度控制器,動力機構Ⅰ和動力機構Ⅱ均包括柱塞泵以及通過聯軸器與柱塞泵連接的電動機,所述柱塞泵與油箱的出油口之間設有蝶閥,柱塞泵的出油口上設有單向閥,單向閥通過測壓接頭和測壓軟管與壓力表連接,?油路模塊包括電液換向閥Ⅰ和電液換向閥Ⅱ,電液換向閥Ⅰ和電液換向閥Ⅱ均通過高壓球閥連接有蓄能器,電液換向閥Ⅰ和動力機構Ⅰ之間設有電磁卸荷閥,電液換向閥Ⅱ上連接有溢流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項中新周國峰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新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2020字幕二区|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国产成年无码AV片在线韩国|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国产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无码尹人久久相蕉无码|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中文无码vs无码人妻|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亚洲熟妇无码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 日韩午夜福利无码专区a|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午夜无码伦费影视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