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主要包括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后表冷器、再生風機、除濕轉輪及PLC控制系統,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熱交換器、儲能器、太陽能集熱器,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除濕轉輪除濕處理區、后表冷器依次連接,太陽能集熱器、儲能器、熱交換器構成熱循環回路,熱循環介質采用導熱油,熱循環回路上設置有油泵,熱交換器、除濕轉輪再生處理區、再生風機依次連接,PLC控制系統與處理風機、除濕轉輪、熱交換器、再生風機均連接,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再生進風口,過濾器上設置有處理進風口。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儲能器上設置有常規能源補充接口。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體積小、運行穩定可靠、系統效率和性能系數高,自動化程度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
技術介紹
太陽能用于除濕空調技術發展前景廣闊,但是太陽能空調系統投資較高,現有技術尚需進一步完善。同時國家也沒有這方面的標準,使太陽能空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帶來一定困難。目前太陽能主要應用于熱水,應用于居民生活中。如果要應用于除濕空調中,必需大幅提高加熱介質溫度,而且還需考慮太陽能過多或不足時的儲能和市電切換。轉輪除濕機做為濕度控制的核心部件應用于現代化工業生產中,對現代工業升級提供了環境保障。然而現有的轉輪除濕系統一般使用電加熱進行再生,再生溫度高達130 度以上,而再生加熱功率在轉輪除濕機的總用電功率(不包括制冷機組的能耗)中占了 80%以上,能效比低,限制了轉輪除濕機的廣泛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體積小、運行穩定可靠、系統效率和性能系數高,自動化程度高的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主要包括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后表冷器、再生風機、除濕轉輪及PLC控制系統,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熱交換器、儲能器、太陽能集熱器,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除濕轉輪除濕處理區、后表冷器依次連接,太陽能集熱器、儲能器、熱交換器構成熱循環回路,熱循環介質采用導熱油,熱循環回路上設置有油泵,熱交換器、除濕轉輪再生處理區、再生風機依次連接,PLC控制系統與處理風機、除濕轉輪、熱交換器、再生風機均連接,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再生進風口,過濾器上設置有處理進風口。本專利技術所述儲能器上設置有常規能源補充接口。本專利技術所述熱循環回路上太陽能集熱器與儲能器之間通過三通閥連接。本專利技術將太陽能應用于轉輪除濕機的再生加熱,提供一種200度以上加熱介質加熱空氣且系統成本低,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系統的能效比。當太陽能不能滿足再生加熱溫度要求時,可直接利用市政電網的電進行再生供能。系統采用PLC控制,根據各處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通過預定程序,分析數據,發送相關指令,并由分布在機組各處的執行器執行。本專利技術節能效果同不采用太陽能再生系統的機組相比全年節省能量80%以上。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應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其主要包括過濾器I、前表冷器2、處理風機3、后表冷器4、再生風機5、除濕轉輪6、熱交換器7、儲能器8、太陽能集熱器10及PLC控制系統,過濾器I、前表冷器2、處理風機3、除濕轉輪6除濕處理區、后表冷器4依次連接,太陽能集熱器10、儲能器8、熱交換器7構成熱循環回路,熱交換器7、除濕轉輪6再生處理區、再生風機5依次連接,PLC控制系統與處理風機3、除濕轉輪6、熱交換器7、再生風機5均連接,熱交換器7上設置有再生進風口 71,過濾器I上設置有處理進風口 11。本實施例所述儲能器8上設置有常規能源補充接口 9。本實施例所述熱循環回路上設置有油泵12。本實施例熱循環回路上太陽能集熱器10與儲能器8之間通過三通閥13連接。當太陽能集熱器10產生的熱能過高或除濕空調系統暫時停機時,PLC控制系統控制三通閥13的打開方向和角度,將部分或全部熱量轉送儲能器8儲存起來,提高能源利用率。本實施例的除濕轉輪6可采用名稱為“轉輪除濕機”,專利號為201120481025. X中的除濕轉輪或者其他結構實現,儲能器8、太陽能集熱器10及PLC控制系統均可采用現有技術。系統處理風首先通過過濾器I上的處理進風口 11進入機組,利用過濾器I過濾,過濾器I可根據房間潔凈度要求在機組相應位置配置初效過濾器、中效過濾器或高效過濾器。處理風經過過濾器I過濾后經前表冷器2預冷和預除濕。預處理后空氣參數要求為溫度1(T15°C。前表冷器2后面為處理風機3,處理風機3選型滿足機組送風量同出風余壓要求。經過處理風機3后,處理風經過除濕轉輪6的除濕處理區,除濕轉輪6在其同步電機的帶動下連續勻速運轉,當處理風經過除濕轉輪6時,空氣中的水分被吸附在除濕轉輪6上的固體吸附劑上,相反地吸附在除濕轉輪6上的水分會被再生加熱脫附。處理風經過除濕轉輪6后,絕對含濕量降低,溫度升高。因此,處理風再經過后表冷器4進行降溫,使送入房間的空氣滿足工藝同人體舒適性要求。本系統的再生加熱有別于常規的電加熱再生,本系統的再生加熱利用太陽能。其再生加熱的過程為首先,安裝在屋頂或空地上的太陽能集熱器10吸收太陽光的能量,太陽能集熱器10依靠內部傳感件可跟蹤太陽,以確保最大的集熱效率。集熱器將吸收的太陽能傳遞給熱循環回路內的熱交換器7的導熱油,加熱導熱油。加熱后的導熱油通過設計的回路送到熱交換器7中,用來加熱再生進風。當機組不用時或低負荷時,高溫的導熱油可以將能量儲存在儲能器8中,用來在晚上或陰雨天給再生加熱供能,在儲能器8上也提供常規能源補充接口 9,在需要時可由市政供電來作為再生驅動能量。系統的再生風(一般采用新風),通過再生進風口 71進入再生系統,然后經過熱交換器7進行加熱,加熱到130°C。再生加熱的溫度通過現有技術的PLC控制系統進行控制,利用安裝在熱循環回路上的油泵12進行控制。加熱后的再生風經過除濕轉輪6再生處理區,將吸附在除濕轉輪6上的水分烤出來。最后,再生風機5將再生風抽到室外。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設計最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凡依本專利技術申請專利范圍的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皆為本專利技術所涵蓋。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主要包括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后表冷器、再生風機、除濕轉輪及PLC控制系統,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熱交換器、儲能器、太陽能集熱器,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除濕轉輪除濕處理區、后表冷器依次連接,太陽能集熱器、儲能器、熱交換器構成熱循環回路,熱循環介質采用導熱油,熱循環回路上設置有油泵,熱交換器、除濕轉輪再生處理區、再生風機依次連接,PLC控制系統與處理風機、除濕轉輪、熱交換器、再生風機均連接,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再生進風口,過濾器上設置有處理進風口。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儲能器上設置有常規能源補充接口。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是熱循環回路上太陽能集熱器與儲能器之間通過三通閥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主要包括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后表冷器、再生風機、除濕轉輪及PLC控制系統,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熱交換器、儲能器、太陽能集熱器,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除濕轉輪除濕處理區、后表冷器依次連接,太陽能集熱器、儲能器、熱交換器構成熱循環回路,熱循環介質采用導熱油,熱循環回路上設置有油泵,熱交換器、除濕轉輪再生處理區、再生風機依次連接,PLC控制系統與處理風機、除濕轉輪、熱交換器、再生風機均連接,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再生進風口,過濾器上設置有處理進風口。本專利技術所述儲能器上設置有常規能源補充接口。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體積小、運行穩定可靠、系統效率和性能系數高,自動化程度高。文檔編號F24F5/00GK102937316SQ20121049754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專利技術者戴亞明, 胡思偉, 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除濕空調系統,主要包括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后表冷器、再生風機、除濕轉輪及PLC控制系統,其特征是:還設置有熱交換器、儲能器、太陽能集熱器,過濾器、前表冷器、處理風機、除濕轉輪除濕處理區、后表冷器依次連接,太陽能集熱器、儲能器、熱交換器構成熱循環回路,熱循環介質采用導熱油,熱循環回路上設置有油泵,熱交換器、除濕轉輪再生處理區、再生風機依次連接,PLC控制系統與處理風機、除濕轉輪、熱交換器、再生風機均連接,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再生進風口,過濾器上設置有處理進風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亞明,胡思偉,彭逢春,葉晟,郝瑞萍,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捷瑞空氣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