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可調移相器及具有該可調移相器的天線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348431 閱讀: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2:41
    一可調移相器,包括第一電路板、第一轉動件、第二電路板、第二轉動件及轉軸。第一電路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一導電環,第一轉動件包括第二導電環及與第二導電環電連接的第一導電臂,第二導電環轉動連接于第一導電環,各第一導電臂與各第一圓弧導線滑動連接,第二電路板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圓弧導線及第三導電環,第二轉動件包括第四導電環及與第四導電環電連接的第二導電臂,第四導電環轉動連接于第三導電環,各第二導電臂與各第二圓弧導線滑動連接,轉軸貫穿第一、二電路板,轉軸兩端分別固定于第一、二轉動件。通過兩個轉動件同時改變第一、二圓弧導線的接入長度,實現雙極化。另外,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包括該可調移相器的天線。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天線部件,尤其涉及一種可調移相器及具有該可調移相器的天線
    技術介紹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由于覆蓋或網絡優化的需要,基站天線的俯仰面波束指向需要調整。目前業界實現天線的俯仰角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機械下傾和電下傾。機械下傾的缺點是當下傾角度超過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寬度時,基站天線的水平面波束覆蓋將變形,影響扇區的覆蓋控制。而電下傾可通過可調移相器實現,其工作原理為通過改變陣列天線各個輻射單元的相位分布來調節天線波束的下傾角度,不但獲得主波束指向連續調節,實現合成方向最大輻射點,而且保證水平面波束不變形。 但現有的電下傾的可調移相器僅能支持基站天線的一個極化,實際使用時,必須要使用兩個可調移相器才能實現電調天線的雙極化功能,導致天線罩高度增加,體積增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調移相器及具有該可調移相器的天線,用以實現天線的雙極化功能。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可調移相器,所述可調移相器包括第一電路板、第一轉動件、第二電路板、第二轉動件及轉軸,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電路板包括第一基板、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一導電環,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一導電環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承載面上,所述第一承載面與所述第二電路板相背,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以所述第一導電環為圓心同心排布,所述第一轉動件包括第二導電環及與所述第一圓弧導線數量相同的第一導電臂,所述第二導電環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導電環,且相互電連接,各所述第一導電臂與所述第二導電環電連接,各所述第一導電臂遠離所述第二導電環的一端分別與各所述第一圓弧導線滑動連接,且分別與各所述第一圓弧導線電耦合;所述第二電路板包括第二基板、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及第三導電環,所述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及第三導電環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承載面上,所述第二承載面與所述第一電路板相背,所述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以所述第三導電環為圓心同心排布,所述第二轉動件包括第四導電環及與所述第二圓弧導線數量相同的第二導電臂,所述第四導電環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三導電環,且相互電連接,各所述第二導電臂與所述第四導電環電連接,各所述第二導電臂遠離所述第四導電環的一端分別與各所述第二圓弧導線滑動連接,且分別與各所述第二圓弧導線電耦合,所述轉軸貫穿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所述轉軸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用于帶動所述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轉動。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導電臂與所述第二導電環連接,其余所述第一導電臂與該第一導電臂相連接,其中一個所述第二導電臂與所述第四導電環連接,其余所述第二導電臂與該第二導電臂相連接。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各所述第一導電臂均直接連接于所述第二導電環,各所述第二導電臂均直接連接于所述第四導電環。結合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電路板包括三個第一圓弧導線,所述第一轉動件包括三個第一導電臂,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導電臂為直臂結構,另外兩個所述第一導電臂連接于所述直臂結構的第一導電臂兩側,另外兩個所述第一導電臂均包括弧線段及直線段,所述弧線段連接于所述直臂結構的第一導電臂及所述直線段之間,所述直線段的自由端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圓弧導線,與所述第一圓弧導線電耦合。結合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電路板包括三個第一圓弧導線,所述第一轉動件包括三個第一導電臂,各所述第一導電臂均為直臂結 構,另外兩個所述第一導電臂連接于所述直臂結構的第一導電臂兩側。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緊密貼合,共用接地面。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半徑依次減小,所述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半徑依次減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導電臂遠離所述第二導電環的一端包括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沿所述第二導電環周向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導電臂沿所述第二導電環周向的寬度,所述第二導電臂遠離所述第四導電環的一端包括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沿所述第四導電環周向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二導電臂沿所述第四導電環周向的寬度。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及第二連接部均為沿所述第二導電環周向延伸的圓弧結構。在第九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電路板還包括第一功分網絡導線,所述第一功分網絡導線包括第一功分導線段及第二功分導線段,所述第一功分導線段一端輸入信號,所述第一功分導線段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導電環電連接,所述第二功分導線段一端電連接于所述第一功分導線段上的功分節點,所述第二功分導線段另一端用于輸出信號;所述第二電路板還包括第二功分網絡導線,所述第二功分網絡導線包括第三功分導線段及第四功分導線段,所述第三功分導線段一端輸入信號,所述第三功分導線段另一端與所述第四導電環電連接,所述第四功分導線段一端電連接于所述第三功分導線段上的功分節點,所述第四功分導線段另一端用于輸出信號。結合上述任何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十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為鏡像對稱結構。結合第一種至第九種任何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i^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結構相同。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天線,包括上述的可調移相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可調移相器的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同時在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上滑動,以改變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二圓弧導線的接入長度,從而實現電調天線具有雙極化的功能。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可調移相器的示意圖;圖2是圖I的可調移相器的組合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可調移相器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 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可調移相器的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同時在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上滑動,以改變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二圓弧導線的接入長度,從而實現電調天線具有雙極化的功能。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天線(未圖示),所述天線包括如圖I及圖2中的可調移相器100。所述可調移相器100包括第一電路板10、第一轉動件20、第二電路板30、第二轉動件40及轉軸50。所述第一電路板10及第二電路板30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電路板10及第二電路板30是鏡像結構。所述第一轉動件20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電路板10上,所述第二轉動件40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二電路板30。所述轉軸50貫穿所述第一電路板10及第二電路板30,所述轉軸50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轉動件20及第二轉動件40,帶動所述第一轉動件20及第二轉動件40轉動,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轉動件20及第二轉動件40同步轉動。所述第一電路板10及第二電路板30緊密貼合,共用接地面,可以降低所述可調移相器100的厚度。所述第一電路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三個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移相器,所述可調移相器包括第一電路板、第一轉動件、第二電路板、第二轉動件及轉軸,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電路板包括第一基板、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一導電環,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及第一導電環固定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承載面上,所述第一承載面與所述第二電路板相背,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圓弧導線以所述第一導電環為圓心同心排布,所述第一轉動件包括第二導電環及與所述第一圓弧導線數量相同的第一導電臂,所述第二導電環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導電環,且相互電連接,各所述第一導電臂與所述第二導電環電連接,各所述第一導電臂遠離所述第二導電環的一端分別與各所述第一圓弧導線滑動連接,且分別與各所述第一圓弧導線電耦合;所述第二電路板包括第二基板、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及第三導電環,所述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及第三導電環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承載面上,所述第二承載面與所述第一電路板相背,所述至少兩個第二圓弧導線以所述第三導電環為圓心同心排布,所述第二轉動件包括第四導電環及與所述第二圓弧導線數量相同的第二導電臂,所述第四導電環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三導電環,且相互電連接,各所述第二導電臂與所述第四導電環電連接,各所述第二導電臂遠離所述第四導電環的一端分別與各所述第二圓弧導線滑動連接,且分別與各所述第二圓弧導線電耦合,所述轉軸貫穿所述第一電路板及第二電路板,所述轉軸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用于帶動所述第一轉動件及第二轉動件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艾鳴廖志強程海榮張躍軍
    申請(專利權)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韩国三级理论无码|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水卜樱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直接看的成人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 人妻中文字系列无码专区|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天堂|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牛牛|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AV高清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