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捕撈水產品的工具,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捕獲甲魚的工具。
技術介紹
我國是甲魚養殖大國,但尚未開發高效的甲魚捕撈技術。甲魚養殖業中,傳統甲魚捕獲方法是利用單排耙,工具實用性較差;或者采用甲魚叉,容易對甲魚造成損傷。兩種傳統方法均是單人操作,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拆裝方便、可有效提高效率的捕獲甲魚的工具。本實用新弄通過以下方案實現一種用于捕獲甲魚的工具,呈耙狀,在耙桿的一端是手柄,在耙桿另一端安裝前后兩排祀齒,前排祀齒的數量多于后排祀齒(注靠近手柄的這一排為后排),在兩排祀齒固定桿的中間位置以螺旋方式將耙齒固定于耙桿上;前排耙齒與固定桿間角度小于后排耙齒與固定桿間角度。為有效將甲魚及泥土分離且方便收集,在所述前排耙齒的尾部可安裝一個可拆卸網兜,前后兩排耙齒的固定桿兩端均有用于安裝網兜的固定點。為進一步方便收集甲魚,提高工作效率,在所述的手柄的中間位置有用于固定收集口袋的固定點,并安裝收集甲魚用的收集口袋。實踐中發現,所述前排耙齒的數量為22個,后排耙齒的數量為6個,該工具比較實用。與現有捕獲甲魚工具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采用雙耙齒設計,前排耙齒與固定桿角度小于后排耙齒與固定桿間角度,兩排耙齒間有充分空間利用水流將甲魚同淤泥清洗,同時利用水流的動力將甲魚帶入網兜。并且耙齒可自由拆卸,便于存儲、運輸及維修。網兜、收集口袋等均可拆裝,方便快捷,且一次性可收集很多甲魚,提高工作效率。本技術可采用長耙桿設計,就可實現機械(或多人)操作,效率更是提高。附圖說明圖I實施例I工具的俯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技術的一種實現方式,不作為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捕獲甲魚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呈耙狀,在耙桿的一端是手柄,在耙桿另一端安裝前后兩排耙齒,前排耙齒的數量多于后排耙齒,在兩排耙齒固定桿的中間位置以螺旋方式將耙齒固定于耙桿上,前排耙齒與固定桿間角度小于后排耙齒與固定桿間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曉清,馬曉,夏建海,戴振炎,秦溱,
申請(專利權)人:王曉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