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由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1)和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組成的雙管套嵌針頭、連接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與內部毛細輸液管的彈性膠管(3)、外部針頭管手柄(4)、針頭手柄固定件(5)、針管防護罩(6)構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目前的一次性輸液器在使用時易發生針頭穿透血管壁造成滲液鼓針的問題,患者肌體異動不再對正常輸液產生不利影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
本技術涉及一種輸液器針頭的改進,具體地說是一種輸液器防鼓針針頭。
技術介紹
一次性輸液器是靜脈輸液的常用醫療耗材,用量很大。而目前的一次性輸液器在使用時易發生滲液鼓針現象,伸進血管內鋒利的針頭刺穿血管壁是內因,病人不能自控擾動針頭移位是外因,這種現象在老人、小孩以及精神不穩定的特殊病人發生的幾率更大,一旦出現必須及時喚醫務人員重新操作,否則肌體組織積液嚴重將對醫務人員后續的輸液操作帶來不便、給患者帶來痛苦。本技術通過對輸液器針頭這一不利內因進行改進,徹底解決了即使針管在血管內發生移位也不會出現刺穿血管壁而發生滲液鼓針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滲液鼓針的一次性輸液器針頭。為實現一次性輸液器在靜脈輸液時不滲液不鼓針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要解決一對物理矛盾,即針頭刺穿血管壁進入到血管內是輸液必需的、針頭愈鋒利對患者的創傷愈輕,而一旦輸液操作成功后,針頭留在血管內變成我們不需要的,針頭愈鋒利隱患愈大。這一對物理矛盾需采用時間分離、空間分離的原理來解決。即將單管針頭改進為雙管套嵌結構針頭,它由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彈性膠管、針頭手柄、托墊(針頭手柄固定件)和防護罩構成;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為針頭部位輸液管,其下端口與外部輸液器藥液輸送軟管相連,上端口截面圓滑,是藥液的輸出終端,彈性膠管的上端口與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的下端口相連,其下端口與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的下端口相連,由此構成雙管套嵌結構針頭;外部不銹鋼針頭是穿刺血管專用的針頭,針頭管上有手柄,向前移動手柄,彈性膠管伸長,針頭隨之上行,托墊上部的垂直阻擋堰固定手柄,具備針頭穿刺血管的條件,成功穿刺血管后,移動手柄下行,彈性膠管收縮至初始狀態,再將手柄按在托墊下部的垂直阻擋堰之處,此時外部不銹鋼的針頭從血管中完全移出,僅有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在血管之中。具體方案是該防鼓針針頭由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彈性膠管(3)、針頭手柄(4)、托墊(針頭手柄固定件)(5)和針管防護罩(6)構成,整體呈雙管套嵌結構;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套置在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的外壁,內嵌的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為針頭部位輸液管,其下端口與外部輸液器藥液輸送軟管相連,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的上端口為垂直圓滑的截面,是藥液的輸出終端,外置的不銹鋼輸液針頭(2)是穿刺血管的專用針頭,其上端為針頭、下端設有針頭手柄(4)、下端口與彈性膠管(3)的上端口連接固定,彈性膠管(3)的下端口與內嵌的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的下端連接固定,由此構成雙管套嵌結構針頭;雙管套嵌結構針頭靠托墊(針頭手柄固定件)(5)托扶固定,針頭手柄固定件(5)為一實體面,與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的下端口固接,成為雙管套嵌針頭的托墊,托墊下半部分向兩側延伸出左右兩翼,右翼上端和托墊上端右側分別設垂直阻擋堰, 用于在初始狀態和針頭穿刺狀態下對移動針頭手柄(4)的固定;移動針頭手柄(4)上行,彈性膠管(3)伸長,針頭隨之上行,用托墊(5)上部的垂直阻擋堰固定手柄,具備針頭穿刺血管的條件,成功穿刺血管后,移動針頭手柄(4)下行,彈性膠管(3)收縮至初始狀態,再將針頭手柄(4)按在托墊下部的垂直阻擋堰之處,此時外部不銹鋼針頭(2)從血管中完全移出, 僅有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在血管之中;初始狀態下,針頭手柄(4)在托墊下部的垂直阻擋堰之處,外部不銹鋼針頭(2)完全由托墊(針頭手柄固定件)(5)托扶,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上半部分外露,配置針管防護罩(6),將套嵌針頭及該部位的托墊一次性蓋嚴、整體防護。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針頭穿刺血管成功后,移動針頭手柄定位到初始狀態,帶動針頭從血管內完全脫出,只有端面圓滑的內層輸液管停留在血管內,針頭穿透血管壁造成滲液鼓針的內因不再存在,患者肌體異動不再對正常輸液產生不利影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軸線剖視示意圖。圖2為針頭手柄固定件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圖1、2制作本技術。該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由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和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組成的雙管套嵌針頭、連接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與內部毛細輸液管的彈性膠管(3)、外部針頭手柄(4)、針頭手柄固定件(5)、針管防護罩(6) 構成。具體實施方式為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整體長30mm,距下端口 3mm長度的外圍熱固硬塑材料,上部Imm和彈性膠管(3)下端粘結,下端Imm區間與輸液軟管粘結;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⑵整體長IOmm,距下端口 2mm長度的外圍熱固硬塑材料,下端Imm區間與彈性膠管⑶粘結,上部Imm區間與針頭手柄(4) 一端熱固連接;彈性膠管(3)長5mm ;針頭手柄長5mm、寬1mm、高2mm ;針頭手柄固定件(5)成為針頭的托墊,長20mm、寬5mm、厚Imm,下半部分向兩側延伸出寬5mm、厚Imm的矩形左右兩翼,右翼的上端和托墊上端的右側分別設一個垂直阻擋堰,阻擋堰高2mm;針頭手柄固定件(5)下端口與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 外圍熱固硬塑材料的中間Imm區間熱固連接,使輸液針管與針頭手柄固定件合為一體;檢查并將針頭手柄(4)定置在右翼上端阻擋堰之下的初始位置,將雙管套嵌針頭連同固定件的上半部分托墊蓋上針管防護罩(6);其中各部件的長、寬、高、厚參數可以系統微調,由此形成了專用于本技術產品的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使用方法取下針管防護罩(6),左旋針頭手柄(4)從右翼上端阻擋堰之下的初始位置旋出,向上推動針頭手柄(4),到托墊上端右側垂直阻擋堰部位,右旋針頭手柄(4), 靠阻擋堰將針頭手柄定位;針頭手柄定位后,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與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實現雙管套嵌;手捏手柄固定件(5)的左右兩翼之一翼(習慣右手的用右翼、 習慣左手的用左翼),在選擇好的血管部位實施血管穿刺,判定血管回血操作成功;左旋并捏住針頭手柄(4)從阻擋堰中旋出,向下移動針頭手柄(4),到右翼上端阻擋堰的初始位置時,右旋針頭手柄(4),靠阻擋堰將針頭手柄定位,此時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完全退出血管,歸位到針頭托墊上面,只有部分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停留在血管內;歸位到托墊上面的針頭由托墊隔離,針頭不會觸及皮膚;最后用止血膠帶條分別對固定件(5)的兩翼部位、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與機體表面接觸的部位與皮膚粘結,將整個輸液器針頭同肌體固定。權利要求1.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該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由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I)和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組成的雙管套嵌針頭、連接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與內部毛細輸液管的彈性膠管(3)、外部針頭手柄(4)、針頭手柄固定件(5)、 針管防護罩(6)構成,其特征在于針頭是雙管套嵌結構,針頭(2)套置在毛細輸液管(I)外壁,彈性膠管(3)將針頭(2)和毛細輸液管(I)連接,移動針頭手柄(4)帶動針頭伸出或縮回,針頭伸出、手柄與固定件嵌接固定后進行穿刺血管操作,操作成功后,移動針頭手柄歸復原位固定,針頭脫離血管縮回,只有毛細不銹鋼輸液管一端停留在血管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其特征在于針頭是雙管套嵌結構,內嵌的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該一次性輸液器防鼓針針頭,由內部毛細不銹鋼輸液管(1)和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2)組成的雙管套嵌針頭、連接外部不銹鋼輸液針頭與內部毛細輸液管的彈性膠管(3)、外部針頭手柄(4)、針頭手柄固定件(5)、針管防護罩(6)構成,其特征在于針頭是雙管套嵌結構,針頭(2)套置在毛細輸液管(1)外壁,彈性膠管(3)將針頭(2)和毛細輸液管(1)連接,移動針頭手柄(4)帶動針頭伸出或縮回,針頭伸出、手柄與固定件嵌接固定后進行穿刺血管操作,操作成功后,移動針頭手柄歸復原位固定,針頭脫離血管縮回,只有毛細不銹鋼輸液管一端停留在血管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玉國,
申請(專利權)人:田玉國,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