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設置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部品在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之間成型,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之間設置有側向滑塊,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與模具的開模方向相垂直,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包括與動模部分相固定連接的打管固定塊、一端與打管固定塊相固定連接并沿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延伸的打管;當動模部分開模時,側向滑塊向遠離部品的方向滑動,而打管將部品頂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實現滑塊內頂出動作,結構簡單、運動穩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適用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的頂出機構,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設置于側向滑塊中的跑打管頂出機構。
技術介紹
現有的模具中,當其采用側向滑塊時,頂出所成型的部品無法實現滑塊內頂出,因此部品成型存在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設置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所述的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部品在所述的定模部分和所述的動模部分之間成型,所述的定模部分和所述的動模部分之間設置有側向滑塊,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的模具的開模方向相垂直,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包括與所述的動模部分相固定連接的打管固定塊、一端與所述的打管固定塊相固定連接并沿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延伸的打管;當所述的動模部分開模時,所述的側向滑塊向遠離所述的部品的方向滑動,而所述的打管將所述的部品頂出。優選的,所述的打管為空心結構,其內部滑動設置有與所述的側向滑塊相固定連接并隨其滑動的打管型芯。優選的,所述的側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的打管型芯相固定連接的定位銷釘,所述的打管的管壁上開設有沿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設置的長孔,所述的定位銷釘穿過所述的長孔與所述的打管型芯相連接。優選的,所述的側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銷釘固定塊,所述的定位銷釘與所述的銷釘固定塊相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的打管固定塊上固定設置有打管壓板,所述的打管的一端部與所述的打管壓板相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的定模部分包括定模板、設置于所述的定模板內的定模仁,所說的動模部分包括動模板、設置于所述的動模板內的動模仁;所述的側向滑塊設置于所述的定模板和所述的動模板之間。優選的,所述的定模板上固定設置有斜導柱,所述的側向滑塊上開設有斜導向孔, 所述的斜導柱插入所述的斜導向孔中。優選的,所述的動模板上固定設置有限定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范圍的滑塊擋塊。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技術可以實現滑塊內頂出動作,結構簡單、運動穩定。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在開模前的剖視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的A-A視圖。附圖3為本技術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在開模后的剖視圖。以上附圖中1、部品;2、定模板;3、定模仁;4、動模板;5、動模仁;6、側向滑塊;7、 斜導柱;8、斜導向孔;9、打管固定塊;10、打管;11、打管型芯;12、打管壓板;13、銷釘固定塊;14、定位銷釘;15、長孔;16、滑塊擋塊。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附圖I和附圖2所示。一種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設置于具有側向滑塊6的模具中。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定模部分包括定模板2、設置于定模板2內的定模仁3,所說的動模部分包括動模板4、設置于動模板4內的動模仁5。部品I在定模仁3和動模仁5之間成型。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之間,即定模板2和動模板4之間設置有側向滑塊6。定模板 2上固定設置有斜導柱7,側向滑塊6上開設有斜導向孔8,斜導柱7插入斜導向孔8中。當模具開模時,側向滑塊6在斜導柱7的作用下滑動,其滑動方向與模具的開模方向相垂直。 動模板4上固定設置有限定側向滑塊6的滑動范圍的滑塊擋塊16。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包括通過螺栓與動模板4相固定連接的打管固定塊9、沿側向滑塊6的滑動方向延伸的空心的打管10、滑動設置于打管10內部且與側向滑塊6相固定連接并隨其滑動的打管型芯11。打管固定塊9上通過螺栓固定設置有打管壓板12,打管 10的一端部與打管壓板12相固定連接,而打管10的另一端延伸至部品I處。側向滑塊6 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銷釘固定塊13,銷釘固定塊13上固定設置有定位銷釘14。打管10 的管壁上開設有沿側向滑塊6的滑動方向設置的長孔15,定位銷釘14穿過長孔15與打管型芯11相固定連接。參見附圖3所示,當動模部分開模時,側向滑塊6向遠離部品I的方向滑動,并帶動打管型芯11在打管10中滑動而脫模,此時,定位銷釘14在長孔15中移動,而打管10無位移而將部品I頂出。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設置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所述的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部品在所述的定模部分和所述的動模部分之間成型,所述的定模部分和所述的動模部分之間設置有側向滑塊,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的模具的開模方向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包括與所述的動模部分相固定連接的打管固定塊、一端與所述的打管固定塊相固定連接并沿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延伸的打管;當所述的動模部分開模時,所述的側向滑塊向遠離所述的部品的方向滑動,而所述的打管將所述的部品頂出。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管為空心結構,其內部滑動設置有與所述的側向滑塊相固定連接并隨其滑動的打管型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的打管型芯相固定連接的定位銷釘,所述的打管的管壁上開設有沿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設置的長孔,所述的定位銷釘穿過所述的長孔與所述的打管型芯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向滑塊上固定設置有銷釘固定塊,所述的定位銷釘與所述的銷釘固定塊相固定連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管固定塊上固定設置有打管壓板,所述的打管的一端部與所述的打管壓板相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部分包括定模板、設置于所述的定模板內的定模仁,所說的動模部分包括動模板、設置于所述的動模板內的動模仁;所述的側向滑塊設置于所述的定模板和所述的動模板之間。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模板上固定設置有斜導柱,所述的側向滑塊上開設有斜導向孔,所述的斜導柱插入所述的斜導向孔中。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模板上固定設置有限定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范圍的滑塊擋塊。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設置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部品在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之間成型,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之間設置有側向滑塊,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與模具的開模方向相垂直,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包括與動模部分相固定連接的打管固定塊、一端與打管固定塊相固定連接并沿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延伸的打管;當動模部分開模時,側向滑塊向遠離部品的方向滑動,而打管將部品頂出。本技術可以實現滑塊內頂出動作,結構簡單、運動穩定。文檔編號B29C45/40GK202742642SQ20122036727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專利技術者許龍云 申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設置于具有側向滑塊的模具中,所述的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動模部分,部品在所述的定模部分和所述的動模部分之間成型,所述的定模部分和所述的動模部分之間設置有側向滑塊,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與所述的模具的開模方向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塊內跑打管頂出機構包括與所述的動模部分相固定連接的打管固定塊、一端與所述的打管固定塊相固定連接并沿所述的側向滑塊的滑動方向延伸的打管;當所述的動模部分開模時,所述的側向滑塊向遠離所述的部品的方向滑動,而所述的打管將所述的部品頂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龍云,
申請(專利權)人:圣美精密工業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