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滾筒洗衣機。包括:內筒軸,內筒軸為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的階梯形轉軸,其中,第一階梯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梯部的直徑,第二階梯部的朝向第一階梯部的端部形成有止擋端面;第一軸承,套設在內筒軸上,并與第一階梯部相配合;第二軸承,套設在內筒軸上,并與第二階梯部相配合;以及降噪墊圈,設置在第二軸承與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之間。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洗衣機運轉時軸承與內筒軸之間容易產生噪音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洗衣機工作噪音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洗衣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滾筒洗衣機。
技術介紹
傳統的洗衣機的傳動方式是間接傳動,電機通過皮帶等與傳動部件連接,洗衣機振動大,效率低。且皮帶屬于易損件。為克服這一缺點,出現了采用直驅技術的方案,即,改間接傳動為直接傳動,電機與內筒軸直接聯在一起,兩者軸線重合。但是,專利技術人發現此種洗衣機內筒軸與軸承直接接觸,在洗衣機高速運轉過程中特別是甩干脫水過程中,這種連接方式的洗衣機長時間運轉后,因為電機轉子的高速運轉,內筒軸工作中承受彎矩應力,導致軸承與內筒軸摩擦產生噪音,引起整機抗振效果差、噪音大,不能達到低噪環保的目的。針對相關技術中洗衣機運轉時軸承與內筒軸之間容易產生噪音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滾筒洗衣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洗衣機運轉時軸承與內筒軸之間容易產生噪音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滾筒洗衣機,包括內筒軸,內筒軸為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的階梯形轉軸,其中,第一階梯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梯部的直徑,第二階梯部的朝向第一階梯部的端部形成有止擋端面;第一軸承,套設在內筒軸上,并與第一階梯部相配合;第二軸承,套設在內筒軸上,并與第二階梯部相配合;以及降噪墊圈,設置在第二軸承與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之間。進一步地,降噪墊圈包括波形墊圈和平墊圈。進一步地,波形墊圈設置在靠近第二軸承的一側,平墊圈設置在靠近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的一側。進一步地,洗衣機還包括外筒后法蘭;以及軸承座,設置在外筒后法蘭上,并具有階梯形通孔,其中,內筒軸、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與軸承座內的階梯形通孔相配合,第二軸承與軸承座之間形成油封腔室。進一步地,內筒軸的第一階梯部相對于第二階梯部靠近洗衣機內筒的內部,第二階梯部相對第一階段部遠離洗衣機內筒的內部。通過本技術,采用包括以下結構的滾筒洗衣機內筒軸,內筒軸為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的階梯形轉軸,其中,第一階梯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梯部的直徑,第二階梯部的朝向第一階梯部的端部形成有止擋端面;第一軸承,套設在內筒軸上,并與第一階梯部相配合;第二軸承,套設在內筒軸上,并與第二階梯部相配合;以及降噪墊圈,設置在第二軸承與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之間。通過在第二軸承與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之間設置降噪墊圈,在洗衣機內筒旋轉時,降噪墊圈抵消或緩沖內筒旋轉和電機高頻振動給內筒軸帶來振動的慣性,實現了軸承的軸向定位,防止因為軸的串動與軸承之間的摩擦而產生噪音,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洗衣機運轉時軸承與內筒軸之間容易產生噪音的問題,進而達到了降低洗衣機工作噪音的效果。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洗衣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a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波形墊圈的正視圖;圖2b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波形墊圈的側面視圖; 圖3a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平墊圈的正視圖;以及圖3b是沿圖3a中A-A方向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滾筒洗衣機,以下對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滾筒洗衣機進行具體介紹圖I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洗衣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該實施例的洗衣機包括內筒軸10、第一軸承20、第二軸承30、降噪墊圈40、外筒后法蘭50和軸承座60。具體地,內筒軸10為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的階梯形轉軸,其中,第一階梯部相對于第二階梯部靠近洗衣機內筒的內部,第二階梯部相對第一階段部遠離洗衣機的內部,第一階梯部的直徑大于第二階梯部的直徑,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上均形成有止擋端面;第一軸承20套設在內筒軸10上,并與第一階梯部相配合;第二軸承30套設在內筒軸10上,并與第二階梯部相配合;降噪墊圈40,設置在第二軸承30與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之間;軸承座60設置在外筒后法蘭50上,軸承座60具有階梯形通孔,其中,內筒軸10、第一軸承20和第二軸承30與軸承座內的階梯形通孔相配合,第二軸承30與軸承座之間形成油封腔室。結合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滾筒洗衣機的工作原理來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內筒軸10支撐其它運動件電機的回轉,同時又通過軸承與機器的機架外筒后法蘭50連接,內筒軸10遠離洗衣機內筒的一端連接直驅電機,內筒軸10靠近洗衣機內筒的一端連接內筒。內筒軸10分別利用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也叫支撐軸頸)支撐第一軸承20和第二軸承30,并依靠電機的轉動帶動內筒旋轉。內筒軸的配合軸頸(裝配傳動件的軸頸)相對于支撐軸頸間的同軸度是內筒軸與軸承間相互位置精度的普遍要求。作為洗衣機的精密部件,內筒軸的配合精度對支撐軸頸的徑向圓跳動一般為O. 00Γ0. 005。如果洗衣機的轉速過高,即電機實現高頻旋轉,內筒軸受彎矩作用,產生對稱循環應力(上面拉應力,中性層應力為零,最下面是壓應力),長時間運轉后,內筒軸10相對于軸承間的同軸度會降低,配合精度對支撐軸頸的徑向圓跳動也會加大,因而產生軸串動的現象,與第二軸承30配合產生間隙,導致兩者因為摩擦產生噪音。本技術實施例的洗衣機通過在第二軸承30與內筒軸10的止擋端面之間設置降噪墊圈,以軸向定位為主,承受軸承產生的軸向負荷,給軸承施加預應力,減少軸承運轉的噪音,提高軸承的運轉精度與平穩性,可以更好的保護軸承,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降低產品的噪音。具體來講,在洗衣機內筒旋轉時,降噪墊圈抵消或緩沖內筒旋轉和電機高頻振動給內筒軸帶來振動的慣性,調整了洗滌內筒的偏心量,使偏心降到最低,能使洗衣機振動降低O. 3-0. 8倍,進而達到了降低洗衣機工作噪音的效果。優選地,降噪墊圈40包括波形墊圈和平墊圈,波形墊圈設置在靠近第二軸承30的一側,平墊圈設置在靠近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的一側。波形墊圈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實現了軸承的軸向定位,防止因為軸的串動與軸承之間的摩擦,這是平墊片無法替代的。而采用波形墊圈和平墊圈的組合,就是使軸承的各個平面之間有一個平面的過渡。簡單說,平墊片加平墊片的方式,厚 度上可以達到,但是效果上不能防止軸承串動;波形墊圈加波形墊圈的方式也不行,因為它們接觸的是階梯部和軸承的兩個平面,沒有平面性的接觸方式。所以,在技術優選實施例中,通過將降噪墊圈40設置為波形墊圈和平墊圈的方式,實現了進一步降低洗衣機的工作噪音。同時,由于波形墊圈和平墊圈的成本較低,還實現了以低成本投入方式達到減低洗衣機的工作噪音的效果。其中,波形墊圈的正視圖和側面視圖分別在圖2a和圖2b中示出,波形墊圈的厚度H為4. 2-4. 8mm,波形墊圈的波度t為O. 35-0. 45,波形墊圈的外徑和內徑可以根據洗衣機脫水運轉時的最大轉速設定。在該實施例中,舉例說明波形墊圈外徑和內徑的具體參數的設定。當洗衣機的最大設計轉速為1200轉/分鐘時,可以將波形墊圈的外徑D設置為33.2-33. 5mm,將波形墊圈的內徑d設置為25. 2-25. 4mm ;當洗衣機的最大設計轉速為1400轉/分鐘至16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滾筒洗衣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筒軸(10),所述內筒軸(10)為包括第一階梯部和第二階梯部的階梯形轉軸,其中,所述第一階梯部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階梯部的直徑,所述第二階梯部的朝向所述第一階梯部的端部形成有止擋端面;第一軸承(20),套設在所述內筒軸(10)上,并與所述第一階梯部相配合;第二軸承(30),套設在所述內筒軸(10)上,并與所述第二階梯部相配合;以及降噪墊圈(40),設置在所述第二軸承(30)與所述第二階梯部的止擋端面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熙戰,盧金波,牛艷娟,
申請(專利權)人:海爾集團公司,青島海爾滾筒洗衣機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