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屏幕升降裝置,用來放置在一工作面上;所述屏幕升降裝置包括一座體、一滑動支架、多個彈簧及多個對應該多個彈簧的連動件;所述座體設置在工作面上,而滑動支架滑動地設置在座體上;每一彈簧一端固定于座體,每一連動件分別選擇性地連接滑動支架且連接于其對應的彈簧,形成一連動狀態;其中,在連動狀態下,滑動支架相對于座體滑動時,連動于滑動支架的所述連動件一同滑動,使所述對應的彈簧變形產生一總回復力,使滑動支架能夠隨時停止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連動單元與滑動單元間的配合與否,能夠在庫存或運送過程中避免彈簧產生彈性疲乏或適用于多種不同規格尺寸屏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屏幕升降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升降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屏幕升降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的屏幕本身無法穩固地自行站立,必需通過在屏幕后側組設一支撐架裝置, 才能穩固地站立于桌面上。而上述支撐架裝置中有一種為可調整屏幕高度位置的升降裝置,如中國臺灣技術專利M311200 (申請號095218265)所記載。然而,眾所周知,同一規格的升降裝置只能對應使用于單一規格尺寸(即單一規格重量)的屏幕,從而使得制造廠商必需生產出多種不同規格尺寸的升降裝置以供應屏幕使用,卻因此使制造成本過高。再者,公知的升降裝置在庫存或運送過程中,需將升降裝置的高度調至最低,以縮小升降裝置所需占用的體積 。但此操作使升降裝置中的彈簧維持在受力的狀態,進而易造成彈性疲乏的事情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屏幕升降裝置,其在庫存或運送過程中可避免彈簧產生彈性疲乏,屏幕升降裝置可適用于多種不同規格尺寸的屏幕。本技術提供一種屏幕升降裝置,用來放置在一工作面上,該屏幕升降裝置包括一座體,設置于該工作面上;一滑動支架,能夠滑動地設置于該座體;多個彈簧,每一彈簧的一端固定于該座體;以及對應該多個彈簧的多個連動件,每一連動件分別能夠獨立選擇地連接該滑動支架且連接于其對應的彈簧,形成一連動狀態,其中,在該連動狀態下,該滑動支架相對該座體滑動時,連動于該滑動支架的所述連動件一同滑動,使所述對應的彈簧變形產生一總回復力,以使該滑動支架能隨時停止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較佳地,該多個連動件的至少其中之一連動于該滑動支架。較佳地,該座體具有一固定支架及一擋止件,該滑動支架能夠滑動地設置于該固定支架,該擋止件固定于該固定支架上,每一連動件限位于該擋止件。較佳地,該多個彈簧進一步限定為定力彈簧,每一定力彈簧形成有一彈力部及一端部,且每一定力彈簧的彈力部抵接于其對應的連動件,每一定力彈簧的端部固定于該座體。較佳地,每一連動件具有一曳引塊,每一曳引塊形成有一凹槽,每一定力彈簧的彈力部容設于其對應的連動件凹槽。較佳地,每一連動件位于其抵接的定力彈簧與該擋止件的間,每一連動件形成一定位孔,該擋止件設有多個用來穿設于該多個定位孔的定位柱。較佳地,該多個彈簧進一步限定為拉伸彈簧,每一拉伸彈簧形成有一伸縮部及由該伸縮部兩端分別延伸的一掛鉤,每一拉伸彈簧的兩掛鉤分別定位于其對應的連動件及該擋止件。較佳地,該擋止件形 成有多個支臂,每一連動件具有一曳引塊,每一曳引塊形成有一凹槽,每一拉伸彈簧的兩掛鉤分別定位于其對應的連動件凹槽及該擋止件的支臂。較佳地,該固定支架形成有多個長形的導引孔,該多個導引孔的長軸方向分別平行于該多個拉伸彈簧的拉伸方向,每一曳引塊設有一連結件,且該多個曳引塊及其搭配的連結件分別沿該多個導引孔而能夠移動地設于該固定支架。較佳地,連動于該滑動支架的連動件各具有一連接該滑動支架的導力桿。綜上所述,本技術所提供的屏幕升降裝置,其通過連動單元與滑動單元間的配合與否,以達到庫存或運送過程中避免彈簧產生彈性疲乏或適用于多種不同規格尺寸屏幕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未設有導力桿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未設有導力桿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未設有導力桿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高位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高位置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5A為圖5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低位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一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低位置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未設有導力桿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未設有導力桿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未設有導力桿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高位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高位置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13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低位置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及圖14為本技術屏幕升降裝置實施例二設有導力桿且滑動單元位于最低位置的立體剖視示意圖。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I 座體11 底板12固定支架121 主板1211穿孔1212導引孔122側板123容置空間13滑軌14擋止件141基板1411穿孔142擋止板1421穿孔143支臂15定位柱2滑動單元21滑動支架211主板2111穿孔212側板22滑塊23隔離件231固定板2311穿孔232分隔板3連動單元31彈簧311定力彈簧3111彈力部3112端部3113穿孔312拉伸彈簧3121伸縮部3122掛鉤32連動件32a曳引塊321 U形槽322定位孔323凹槽324貫孔325盲孔326小徑段327大徑段328凸出部32b導力桿33連結件331 貫孔332定位板333 凸塊4工作面(桌面)Z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第三方向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實施例一請參閱圖I至圖3,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屏幕升降裝置,用來放置在一工作面4 (如 桌面)上。上述屏幕升降裝置包含一座體I、一滑動單元2及三個連動單元3。其中,每一連動單元3得與滑動單元2相互配合以形成一連動狀態;或者,每一連動單元3得與滑動單元2各自獨立不相連以形成一分離狀態。換言之,三個連動單元3可皆處于連動狀態或分離狀態;或者,部分連動單元3處于連動狀態,而其余連動單元3處于分離狀態。再者,上述滑動單元2可相對于座體I沿一第一方向Z(即為垂直于工作面4且朝上的方向)滑動,以位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而本實施例所述第一位置即為滑動單元2相對工作面4的最高位置,第二位置即為滑動單元2相對工作面4的最低位置。以下先就每一連動單元3與滑動單元2形成分離狀態,且滑動單元2處于最高位置的情況進行元件間連接關系的說明。所述座體I具有一底板11、一固定支架12、兩滑軌13、一擋止件14及三對定位柱 15。上述底板11設置于工作面4上且呈圓形,但并不以此為限。而上述固定支架12形成有一主板121及自主板121相對兩端緣垂直彎折延伸的兩側板122,所述主板121與兩側板 122皆大致呈長方形,且固定支架12的主板121與兩側板122包圍形成一容置空間123。其中,兩側板122的長軸向上方向即為第一方向Z。再者,將同時垂直于主板121 與第一方向Z且在圖2中朝右的方向定義為一第二方向Y,而將同時垂直于第一方向Z與第二方向Y且在圖2中朝左的方向定義為一第三方向X。但在實際應用時,第一方向Z、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X也可依設計者需求而變化,不需限定為相互垂直。所述主板121的頂部區域形成有三個穿孔1211,且主板121與兩側板122固定于底板11上。所述兩滑軌13皆呈長條狀且其長軸方向平行第一方向Z,兩滑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屏幕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用來放置在一工作面上,該屏幕升降裝置包括:一座體,設置于該工作面上;一滑動支架,滑動地設置于該座體;多個彈簧,每一彈簧的一端固定于該座體;以及對應該多個彈簧的多個連動件,每一連動件分別獨立選擇地連接該滑動支架且連接于其對應的彈簧,形成一連動狀態,其中,在該連動狀態下,該滑動支架相對該座體滑動時,連動在該滑動支架的所述連動件一同滑動,使所述對應的彈簧變形產生一總回復力,使該滑動支架隨時停止于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獻輝,
申請(專利權)人:信錦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