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纜,其包括:若干導線和設置在導線周圍的電纜外皮;在電纜外皮沿導線長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安裝有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纜由于具有鋸齒而減少了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因外皮磨損而產(chǎn)生的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上述電纜的固定裝置,其包括: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且所述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通過多個螺栓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管夾;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相對端面中心的半通孔,對接后形成管夾通孔,該管夾通孔內(nèi)壁設有與所述鋸齒相配合的管夾鋸齒。該電纜固定裝置結構簡單,吊掛方式靈活,方便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纜及其固定裝置,尤其涉及風電機組中使用的電纜及其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風電機組中的發(fā)電機往往位于高于地面70-100米左右的機艙中,發(fā)電機發(fā)出的電能需要通過動力電纜將其引導至地面,經(jīng)變壓后并入電網(wǎng)。動力電纜從發(fā)電機接出后進入塔筒頂部,經(jīng)過塔筒最終與塔筒底部的變壓器聯(lián)接。電纜有70-100米左右處于垂直狀態(tài),因此需要在塔筒頂部設計電纜吊掛裝置,該裝置要承受部分電纜的重量。目前風機領域動力電纜吊掛裝置都是通過夾緊電纜外皮,通過摩擦力產(chǎn)生提升力,來承受電纜的重量。該方式存在的一些技術缺陷和安全隱患,如在電纜吊掛接觸面,電纜表皮出現(xiàn)褶皺、凸起、甚至表皮裂紋;偏航過程中動力電纜隨著扭轉使得電纜的保護膠皮與金屬拉網(wǎng)之間不斷進行摩擦,長期運轉會造成電纜保護層損壞。這些現(xiàn)象在風機長時間運轉后,易對風機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電纜,其可以有效避免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外皮因摩擦損壞而產(chǎn)生的安全隱患。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固定該電纜的固定裝置,其結構簡單,吊掛方式靈活,方便使用。為實現(xiàn)本技術的上述目的,本技術的電纜包括若干導線和設置在導線周圍的電纜外皮;在電纜外皮沿導線長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安裝有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其中,所述鋸齒由一組直徑大于所述電纜外皮直徑的環(huán)狀物組成。特別的,所述鋸齒與所述電纜外皮為一體成型。特別的,所述一組環(huán)狀物中環(huán)狀物的數(shù)量為4-5個。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用于固定上述電纜的固定裝置,其包括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且所述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通過多個螺栓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管夾;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相對端面中心的半通孔,對接后形成管夾通孔,該管夾通孔內(nèi)壁設有與所述鋸齒相配合的管夾鋸齒。優(yōu)選的,所述管夾頂端設有多個吊環(huán)。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半管夾或第二半管夾上固設有與所述多個螺栓相配合的嵌入螺母。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技術的電纜具有如下優(yōu)點I)本技術的電纜外皮上設置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使得其與本技術的電纜固定裝置配套使用時,夾緊后電纜的重量由鋸齒承受,可有效防止電纜外皮的磨損、凸起和裂紋的產(chǎn)生,因此減少了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因外皮磨損而產(chǎn)生的安全隱患;2)本技術的電纜固定裝置結構簡單,吊掛方式靈活,嵌入螺母鑲嵌在第一管夾或第二管夾上,方便使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電纜及其固定裝置裝配圖;圖2是本技術的電纜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纜固定裝置裝配圖;圖4是本技術的第一管夾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第二管夾示意圖。附圖標記1_電纜;2_電纜固定裝置;101_導線;102_電纜外皮;103_鋸齒; 104-環(huán)狀物;201-第一管夾;202_第二管夾;203_鎖緊螺栓;204_吊環(huán);205_嵌入螺母; 206-管夾鋸齒。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電纜包括若干導線101和設置在導線101周圍的電纜外皮102 ;電纜外皮102沿導線101長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安裝有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 103。具體的,本技術的電纜上的鋸齒103是由一組直徑大于電纜外皮102直徑的環(huán)狀物104組成,且環(huán)狀物104的數(shù)量為4-5個,并且鋸齒103與電纜外皮102為一體成型。由于電纜外皮102上設置的若干鋸齒,使得其不再是光滑的圓柱表面,因此在使用時可以防止電纜外皮102的磨損、凸起和裂紋的產(chǎn)生,因此減少了安全隱患。如圖1、3_5所示,本技術的電纜固定裝置包括第一管夾201和第二管夾 202,且第一管夾201和第二管夾202通過多個螺栓203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管夾2 ;分別設于第一管夾201和第二管夾202相對端面中心的半通孔,對接后形成管夾通孔,該管夾通孔內(nèi)壁設有與鋸齒103相配合的管夾鋸齒206。采用具有管夾鋸齒206的管夾固定電纜的方式,可以使鋸齒承受電纜的重量,同時,由于管夾是由第一管夾和第二管夾通過螺栓連接,所以使用方便。此外,在管夾2頂端設有多個吊環(huán)204,可以方便對電纜的吊掛。進一步的,還可以在第一管夾或第二管夾上固設與多個螺栓203相配合的多個嵌入螺母205,這樣使兩個管夾的安裝與使用更加方便,并且還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通過多個螺栓203將電纜固定裝置固定在垂直壁上。除了上述給出的具體實施例以外,電纜上的鋸齒103可以在電纜外皮102外周上用膠粘固定,這樣可以直接利用現(xiàn)有的電纜,只需要制作相應直徑的鋸齒即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固定的方式可以有多種,膠粘、熱熔等均可;另外,鋸齒的形狀也可以根據(jù)需要而設置,例如設置凸起等。盡管上文對本技術作了詳細說明,但本技術不限于此,本
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技術的原理進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技術的原理進行的各種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電纜,包括若干導線(101)和設置在導線(101)周圍的電纜外皮(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外皮(102)沿導線(101)長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安裝有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103)。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103)由一組直徑大于所述電纜外皮(102)直徑的環(huán)狀物(104)組成。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鋸齒(103)與所述電纜外皮 (102)為一體成型。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組環(huán)狀物(104)中環(huán)狀物(104)的數(shù)量為4-5個。5.一種用于固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電纜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夾(201)和第二管夾(202),且所述第一管夾(201)和第二管夾(202)通過多個螺栓(203)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管夾(2);分別設于所述第一管夾(201)和第二管夾(202)相對端面中心的半通孔,對接后形成管夾通孔,該管夾通孔內(nèi)壁設有與所述鋸齒(103)相配合的管夾鋸齒(206)。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纜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夾(2)頂端設有多個吊環(huán) (204)。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纜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夾(201)或第二管夾 (202)上固設有與所述多個螺栓(203)相配合的嵌入螺母(205)。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纜,其包括若干導線和設置在導線周圍的電纜外皮;在電纜外皮沿導線長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安裝有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本技術的電纜由于具有鋸齒而減少了電纜在使用過程中因外皮磨損而產(chǎn)生的安全隱患。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上述電纜的固定裝置,其包括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且所述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通過多個螺栓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管夾;分別設于所述第一半管夾和第二半管夾相對端面中心的半通孔,對接后形成管夾通孔,該管夾通孔內(nèi)壁設有與所述鋸齒相配合的管夾鋸齒。該電纜固定裝置結構簡單,吊掛方式靈活,方便使用。文檔編號H01B9/00GK202749136SQ20122036480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專利技術者劉作輝, 張芹, 卜忠林, 周游, 苗向文 申請人:華銳風電科技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纜,包括若干導線(101)和設置在導線(101)周圍的電纜外皮(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外皮(102)沿導線(101)長度方向延伸的外表面上安裝有間隔分布的若干鋸齒(10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劉作輝,張芹,卜忠林,周游,苗向文,
申請(專利權)人:華銳風電科技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