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包括深水井,所述上水管道連接于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進水管道分流裝置上,在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頂部安裝有冷風輸送管道,所述冷風輸送管道和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接口處設置有排氣扇,所述冷風輸送管道與溫室大棚相連接,在溫室大棚內設置有溫度感應電源開關,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內設置有水均散篩網,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底部兩側設置有進風通道,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底部還設置有積水槽,所述積水槽內設置有排水泵和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所述積水槽的槽壁上設置有自然排水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降溫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
技術介紹
溫室大棚在當今農業生產中站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采用溫室大棚栽培蔬菜,常因施肥方法不當,忽視通風換氣,使溫室大棚棚內的有毒氣體過量,危害蔬菜的生產,而又常被誤診為病害,所以常常出現欠收、絕收的現象。由于施用過量尿素等速效化肥,或施肥方法不當,如因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在有棚內高溫條件下分解產生氨氣,就會為害蔬菜,使葉緣組織出現水潰狀斑點,嚴重時整葉萎蔫枯死。因此,溫室大棚的降溫裝置顯得重要,尤其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能迅速降溫并保持有利于培植物生長的恒定溫度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溫室大棚降溫設備大都有降溫緩慢、恒溫性能差、且成本高、消耗污染大等缺點。通風換氣,通風換氣通風必須在高溫時進行,否則會引起室內溫度下降。如果通風時溫度下降過快,要及時關閉通風口,防止溫度驟然下降使蔬菜遭受危害。因此,亟需一種溫室大棚的降溫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溫室大棚降溫設備降溫緩慢、恒溫性能差的問題。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包括深水井、潛水泵、上水管道,所述深水井內設置潛水泵,潛水泵連接上水管道,所述上水管道連接于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進水管道分流裝置上,在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頂部安裝有冷風輸送管道,所述冷風輸送管道和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接口處設置有排氣扇,所述冷風輸送管道與溫室大棚相連接,在溫室大棚內設置有溫度感應電源開關,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內設置有水均散篩網,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底部兩側設置有進風通道,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底部還設置有積水槽,所述積水槽內設置有排水泵和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所述積水槽的槽壁上設置有自然排水口。作為一種優選,所述進水管道分流裝置設置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與各個分支進水干路相連通,所述各個進水干路上設置有排水孔。特別地,所述水均散篩網為柵格狀的篩網。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由于設置了潛水泵抽取深水井內的地下水,通過降溫主裝置中的進水管道分流裝置和水均散篩網,使地下水減速均勻下落致使通過降溫主裝置柜體下部的進風通道進入柜體內自然空氣迅速降溫,再由降溫主裝置柜體上部的大功率排氣扇強行輸出至溫室大棚內,從而降低溫室大棚的溫度,創造出有利于培植物生長的溫度環境。附圖說明圖I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的電路連接示意圖;圖3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的水分流管道的結構示意圖;圖4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的水均散篩網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總電源開關;2、深水井;3、潛水泵;4、上水管道;5、降溫主裝置;6、排氣扇;7、冷風輸送管道;8、進水管道分流裝置;9、水均散篩網;10、進風通道;11、積水槽;12、排水泵;13、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14、排水泵排水管道口 ;15、自然排水口 ;16、自然排水管道口閥門;17、主降溫裝置;18、溫度感應電源開關;19、溫室大棚。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根據的原理是地下水的循環制冷后得到的新鮮空氣較常規大棚降溫手段更能迅速降低溫室大棚溫度并能保持比原始地下水高1_3°C的相對恒定的溫度。通過實測得知室外空氣溫度為28°C、深水井水溫為11°C時,經該專利技術降溫裝置輸送到溫室大棚里的新鮮空氣溫度14°C;經若干次實際測量,經該專利技術降溫裝置輸送到溫室大棚里的新鮮空氣溫度僅比深水井溫度高1_3°C,卻能把自然空氣溫度降低1/2左右。此專利技術降溫裝置整個工作過程和制作材質都是自然無污染的,且經它降溫后輸送到溫室大棚里的空氣新鮮又穩定,所以極利于培植物生長,最終達到豐產目的。如圖I至圖4所示,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包括有總電源開關I、深水井2、潛水泵3、上水管道4、降溫主裝置柜體5、冷風輸送管道7、溫度感應電源開關18。降溫主裝置5于溫室大棚外部;溫度感應電源開關18置于溫室大棚內部,由電纜與總電源開關I末端相連,再與排氣扇6、潛水泵3、排水泵12相連;主裝置柜體5有冷風輸送管道7通入溫室大棚19。降溫主裝置5為柜體式,正常長寬約IOOOmm-1500mm之間,高約2500-3000mm之間,長寬高約可根據實際降溫面積需要,增加或者減小。進水管道分流裝置設置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與各個分支進水干路相連通,所述各個進水干路上設置有排水孔。上水管道4連接于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的進水管道分流裝置8上,在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的頂部安裝有冷風輸送管道7,所述冷風輸送管道7和降溫主裝置4的柜體的接口處設置有排氣扇6,所述冷風輸送管道7與溫室大棚相連接,在溫室大棚內設置有溫度感應電源開關18,所述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內設置有水均散篩網9,所述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的底部兩側設置有進風通道10,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的底部還設置有積水槽11,所述積水槽11內設置有排水泵12和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13,所述積水槽11的槽壁上設置有自然排水口 15,在自然排水口 15處設置有閥門。本專利技術在工作時它由降溫主裝置5及上水設備兩部分組成,通過輸送管道用潛水泵3從深水井2里抽出的地下水送到降溫主裝置5,降溫主裝置5上部的排氣扇6同步工作,二者有導線并聯于輸入電纜的總電源開關I。降溫主裝置5上設置有進風通道10、進水管道分流裝置8,水均散篩網9,積水槽11,(根據需要可設置排水泵12、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13、自然排水口 15)及上部的排氣扇6和冷風輸出管道7組成。進入降溫主裝置5的深水井水在進水管道分流裝置8上進行分流,自然下落過程中再通過多層水均散篩網9勻散,下落至底部積水槽11內,經過上述的過程之后,由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進風通道10進入柜體的自然空氣溫度迅速降低,再由降溫主裝置5的柜體上部的同步工作的排氣扇6將冷空氣通過冷風輸送管道7送到需要降溫的溫室大棚19內。當自然排水不能達到排水效果時,關閉自然排水管道15處的閥門,打開排水泵12,積水槽11的側壁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13在槽內水位達到排放點時自動連接排水泵電源,使其立即工作排水(當適合自然排水時,斷開排水泵開關,打開自然排水管道閥門,自然排水實施);溫室大棚19內設置有溫度傳感電源開關18,由導線與外部總電源輸出端相連,當溫室大棚19內溫度高于設定溫度范圍內,電路閉合所有設備啟動工作;當溫室大棚19內溫度降到設定溫度范圍時,電路切斷,所有設備停止工作。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積水槽和排水的管路,可挖滲水井循環回流或者排向自然河道等。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包括深水井、潛水泵,所述深水井內設置潛水泵,潛水泵連接上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道連接于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進水管道分流裝置上,在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頂部安裝有冷風輸送管道,所述冷風輸送管道和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接口處設置有排氣扇,所述冷風輸送管道與溫室大棚相連接,在溫室大棚內設置有溫度感應電源開關,所述降溫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溫室大棚降溫裝置,包括深水井、潛水泵,所述深水井內設置潛水泵,潛水泵連接上水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道連接于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進水管道分流裝置上,在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頂部安裝有冷風輸送管道,所述冷風輸送管道和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接口處設置有排氣扇,所述冷風輸送管道與溫室大棚相連接,在溫室大棚內設置有溫度感應電源開關,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內設置有水均散篩網,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底部兩側設置有進風通道,所述降溫主裝置的柜體的底部還設置有積水槽,所述積水槽內設置有排水泵和排水泵電源接觸浮標,所述積水槽的槽壁上設置有自然排水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樹滿,
申請(專利權)人:平泉縣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