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應用于動物血液樣品采集、貯存,并可同時用于血液成份分離的一種一次性采血盛血器和與其相配合使用的穿刺針。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有圓柱形的針筒、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設置于針筒內的可沿針筒軸向運動的活塞,以及固定于活塞上的用于推動活塞運動的推拉桿。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針筒的尾端為圓錐形結構,沿圓錐形結構的軸向設置有與推拉桿配合的孔,且在推拉桿上帶有一個預先制成的用于將推拉桿折斷的缺口,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的內孔內用彈塑性材料構成的膠塞封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采血盛血器,確切講是一種應用于動物血液樣品采集、貯存,并可同時用于血液成份分離的一種一次性采血盛血器和與其相配合使用的穿刺針。本專利技術包括有針筒、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設置于針筒內的可沿針筒軸向運動的活塞,以及固定于活塞上的用于推動活塞運動的推拉桿。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動物分子診斷技術廣泛應用于動物疾病的診斷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工作。開展動物分子診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血液樣品的采集,另外在進行動物疫病的普查時也需要進行血樣的采集。現有的動物血樣采集工作主要應用普通10 ml離心管、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和獸用一次性采血盛血器。現有技術存在以下不足 (I)應用普通10 ml離心管采集血樣,采集方法需一人保定動物,一人持針和一人收集血樣。主要步驟應用12號針頭(規格I. 2X3. 8 NY529-2002)穿刺動物頸部靜脈后,用普通10 ml離心管收集依靠血液的壓力噴出的靜脈血液,雖價格低廉,但費工費力,血樣易污染,且噴射出的血樣極易造成疫病的傳染,特別是人畜共患病的傳播。(2)使用人用的真空采血管采集動物血樣可避免了前述應用普通10 ml離心管采集血樣的不足,但使用這類器材進行血樣采集時,即使在動物醫護人員操作正確的情況下,由于隨采樣地點的海拔高度、大氣壓、采血針內徑以及被采血動物的靜脈壓力及血液粘稠度的不同,使采血量有較大的所變化,一般較難控制。另一方面這類真空采血管多采用玻璃制成,其儲存環境溫度為4-25°C。如果儲存溫度在0°C或低于0°C,就可能引起采血管的破裂。另外采用這類器材進行采血作業時還存在著血液逆流的危險。(3)雖然一次性塑料獸用盛血器可解決了玻璃真空采血管采血量易受采樣地海拔高度、大氣壓影響的不足,并可以低溫儲存,但還是存在著采血時血液逆流的危險。(4)使用現有技術的各種采血器材在血樣采集后還需轉移到試管中,以開展檢測工作,這即增加了檢測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容易產生血樣被污染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提供一種可克服現有各類采血器不足,可以使采血、貯血一次完成,并可以用于下游的血液血清血漿的分離或基因組DNA、RNA的提取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本專利技術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包括有圓柱形的針筒、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設置于針筒內的可沿針筒軸向運動的活塞,以及固定于活塞上的用于推動活塞運動的推拉桿。本專利技術的針筒的尾端為圓錐形結構,沿圓錐形結構的軸向設置有與推拉桿配合的孔,且在推拉桿上帶有一個預先制成的用于將推拉桿折斷的缺口,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的內孔內用彈塑性材料構成的膠塞封閉。本專利技術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的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為可拆卸的針筒帽,所述的可拆卸的針筒帽與針筒的前端間用螺紋聯接。本專利技術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在針筒內壁且距針筒前端為針筒全長的3/1至2/5處設置有一個活塞限位擋塊。采用這種結構時,當本專利技術在待使用狀態下活塞前端處于活塞限位擋塊處時,活塞前端與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間留有占針筒總空間的3/1至2/5的空隙。本專利技術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中,在針筒內部且位于尾端的圓錐結構與圓柱形針筒相結合處設置有活塞后部限位擋片,活塞后部限位擋片上設置有與推拉桿動配合的孔。本專利技術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的圓柱形的針筒的外壁設有粗糙部分。與本專利技術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配合使用的穿刺針包括有穿刺針頭、固定穿刺針頭及用于與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相配合的固定部件,且穿刺針的固定部件的尾端有伸出的一段帶有尖銳頭部的、在抽血作業時可插入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 合的端部的內孔內的用彈塑性材料構成的膠塞的膠塞穿刺部分。本專利技術有如下優點 I.本專利技術的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的內孔內用彈塑性材料構成的密封墊封閉,由于這一特殊的結構,當使用本專利技術采血后,整個針筒即為一個盛放血樣的容器,而無需如現有技術那樣,需將血樣再轉移到貯血試管中。由于本專利技術的針筒的尾端為圓錐狀,且在推拉桿上帶有一個預先制成的用于將推拉桿折斷的缺口,在血樣采集完成后如需要進行離心分離,可直接將推拉桿從預設的缺口處折斷,并直接將本專利技術放置于離心設置上進行離心作業。2.本專利技術的結構中在針筒前端的設置可拆卸的端部,特別是將拆卸的針筒帽與針筒的前端用螺紋聯接,這樣可以方便其制造,同時也可方便在以后的實驗中添加其他液體或藥品。3.由于本專利技術的針筒內壁距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位置設置有一個活塞限制擋塊,使本專利技術在待使用狀態下活塞前端與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間留有一段空間。由于本專利技術中有這樣一個空間的緩沖,在進行采血作業時可以有效克服現有采血設備采集血樣時易發生的噴射出血樣的不足和血液逆流的問題。4.本專利技術在針筒內部且位于尾端的圓錐結構與圓柱形針筒相結合處設置有活塞限位擋片,這一結構可以在進行離心作業進一步確保針筒的尾端不至被離心力作用而破壞。5.本專利技術的圓柱形的針筒的外壁上設有粗糙面,可在使用中增加操作者手的摩擦力,使采血作業更為方便、省力。6.本專利技術所使用的穿刺針由于設置有膠塞穿刺部分,因此在穿刺針與本專利技術的針筒結合時可使采樣血管與針筒內部通過穿刺針頭連通,在完成血液采集作業后直接將穿刺針拔出,即可使所采集的血液保存于針筒內。附圖說明 附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剖面結構圖。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所使用的穿刺針。圖中1_推拉桿,2-推拉桿折斷缺口,3-活塞,4-針筒,5-粗糙部分,6-針筒帽,7-圓錐形結構,8-針筒尾部擋塊,9-添加劑,10-刻度,11-設于針筒中部的活塞限位擋塊,12-貼標識處,13-針筒帽端部內的I父塞,14_ I父塞芽刺部分,15-針頭固定部件,16-針頭帽。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以下結合附圖解說。由圖I可見,本專利技術由中段為圓柱形的針筒4、推拉桿I、與推拉桿I相固定的活塞3、針筒帽6及設置于針筒帽6端部內的膠塞13構成,其中針筒4內設置有活塞限位擋塊11,用于限制活塞前推的極限位置。由圖可見,當活塞被限制于活塞限擋塊11的位置時,在針筒的前端會有一段緩沖空間,這一緩沖空間在具體的使用中可以防止血液的逆流,也可防止血液噴出。針筒4的尾端為圓錐形結構7這一結構與現有的離心設備相匹配。沿圓錐形結構7的軸向設置有與推拉桿配合的孔。在針筒的內壁且位于圓錐形結構7與針筒圓柱形部分相交的位置設置有尾部擋塊8,用于限制活塞3的后極限位置,同時這一結構也可在進行離心作業時增強其尾的強度,避免因離心力的作用產生破壞。針筒的前端用一段螺紋 與一個針筒帽6配合。針筒帽的前端設有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這一端部與現行的注射器類似,但其內孔內嵌有用彈塑性材料構成的膠塞,并通過膠塞將針筒內部封閉起來。在推拉桿I上有預先設置的用于折斷推拉桿的缺口 2,在完成采血作業后可沿此位置將推拉桿2折斷,以便于后續的血樣存貯和離心處理。針筒的外壁可有粗糙部分5,以便于進行采血作業。此外針筒的外壁上還可設置刻度10,以及用于粘貼標識的標記處12。與圖I示的一次性采血盛血器配合使用的穿刺針見附圖2。由圖2可見,它與普通的穿刺針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是由針頭和針頭固定部件15構成,在未使用時針頭部分可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次性采血盛血器,包括有圓柱形的針筒、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設置于針筒內的可沿針筒軸向運動的活塞,以及固定于活塞上的用于推動活塞運動的推拉桿,其特征在于針筒的尾端為圓錐形結構,沿圓錐形結構的軸向設置有與推拉桿配合的孔,且在推拉桿上帶有一個預先制成的用于將推拉桿折斷的缺口,設置于針筒前端的用于與穿刺針相配合的端部的內孔內用彈塑性材料構成的膠塞封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耀敬,楊博輝,郭健,劉建斌,郭婷婷,馮瑞林,孫曉萍,牛春娥,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