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伺服控制消防炮,包括炮身以及炮頭,所述炮身的進水口端通過水平伺服控制機構與入口蝸輪軸連通,其出水口端通過垂直伺服控制機構與出口蝸輪軸連通,所述出口蝸輪軸與炮頭固定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電氣控制分別對水平及垂直兩個方向的伺服電機發出動作命令,實現炮頭出水口作相適應的角度調整,水平伺服控制機構和垂直伺服控制機構的結構設計有效解決了現有消防炮結構存在的炮身在沿水平面轉動及沿垂直于水平面轉動時的結構工藝性差、剛性差及回轉精度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消防設備
,具體涉及到一種伺服控制消防炮。
技術介紹
消防炮是目前消防裝備中滅火效率最高、對生命財產最安全的一種高新科技產品,相對于其他的消防產品,具有射程遠、操作簡單的特點。而為了擴大消防炮使用的適應范圍,通常在消防炮中設置有水平、垂直回轉機構,現有消防炮的回轉機構通常存在炮身在沿水平面轉動及沿垂直于水平面轉動時的結構工藝性差、剛性差及回轉精度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整體剛性強、回轉定位精度 高且加工、裝配及維護簡單的伺服控制消防炮。本專利技術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伺服控制消防炮,包括炮身以及炮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炮身的進水口端通過水平伺服控制機構與入口蝸輪軸連通,其出水口端通過垂直伺服控制機構與出口蝸輪軸連通,所述出口蝸輪軸與炮頭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水平伺服控制機構包括下驅動箱體、水平伺服電機、水平蝸桿以及水平蝸輪,所述炮身的進水口端通過下連接盤與下驅動箱體固定連接,所述水平伺服電機的外殼與下驅動箱體連接在一起,所述水平蝸桿一端與水平伺服電機動力輸出端驅動連接,所述水平蝸桿與水平蝸輪嚙合,所述水平蝸輪與入口蝸輪軸通過花鍵配合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入口蝸輪軸置于下驅動箱體內,在所述入口蝸輪軸與下驅動箱體之間設置有水平回轉限位機構。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水平回轉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入口蝸輪軸與下驅動箱體之間的下限位環,所述下限位環與入口蝸輪軸通過花鍵配合連接,在所述下限位環的圓周面上開有小于360°的導向槽,在所述下驅動箱體上設置有限位擋塊,在所述限位擋塊內圓弧面上沿圓周方向開有與下限位環上導向槽對應配合的腰形沉槽,在所述腰形沉槽內設置有鋼珠。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水平蝸桿一端通過水平聯軸套與水平伺服電機動力輸出端驅動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水平蝸桿遠離水平伺服電機的一端與水平調節手輪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垂直伺服控制機構包括上驅動箱體、垂直伺服電機、垂直蝸桿以及垂直蝸輪,所述炮身的出水口端通過上連接盤與上驅動箱體固定連接,所述垂直伺服電機的外殼與上驅動箱體連接在一起,所述垂直蝸桿一端與垂直伺服電機的動力輸出端驅動連接,所述垂直蝸桿與垂直蝸輪嚙合,所述垂直蝸輪與出口蝸輪軸通過花鍵配合連接。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出口蝸輪軸置于上驅動箱體內,在所述出口蝸輪軸與上驅動箱體之間設置有垂直回轉限位機構。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垂直回轉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出口蝸輪軸與上驅動箱體之間的上限位環,所述上限位環與出口蝸輪軸通過花鍵配合連接,在所述上驅動箱體上設置有限位螺釘,所述上限位環沿圓周方向設置有與限位螺釘配合的導向槽。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伺服控制消防炮,其所述垂直蝸桿遠離垂直伺服電機的一端與垂直調節手輪連接。本專利技術通過電氣控制分別對水平及垂直兩個方向的伺服電機發出動作命令,實現炮頭出水口作相適應的角度調整,水平伺服控制機構和垂直伺服控制機構的結構設計有效 解決了現有消防炮結構存在的炮身在沿水平面轉動及沿垂直于水平面轉動時的結構工藝性差、剛性差及回轉精度低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A剖面圖。圖中標記1為炮身,2為炮頭,3為入口蝸輪軸,4為出口蝸輪軸,5為下驅動箱體,6為水平伺服電機,7為水平蝸桿,8為水平蝸輪,9為下連接盤,10為下限位環,11為水平聯軸套,12為水平調節手輪,13為上驅動箱體,14為垂直伺服電機,15為垂直蝸桿,16為垂直蝸輪,17為上限位環,18為垂直調節手輪,19為壓力檢測器,20為連接法蘭,21為軸承,22為密封圈,24為上連接盤,25為限位擋塊,26為鋼珠,27為限位螺釘。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詳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如圖I和2所示,一種伺服控制消防炮,包括炮身I以及炮頭2,所述炮身I的進水口端通過水平伺服控制機構與入口蝸輪軸3連通,其出水口端通過垂直伺服控制機構與出口蝸輪軸4連通,所述出口蝸輪軸4與炮頭2固定連接,所述入口蝸輪軸3通過連接法蘭20與前置連接零件固定。其中,所述水平伺服控制機構包括下驅動箱體5、水平伺服電機6、水平蝸桿7以及水平蝸輪8,所述炮身I的進水口端通過下連接盤9與下驅動箱體5固定連接,所述水平伺服電機6的外殼與下驅動箱體5連接在一起,所述水平蝸桿7—端通過水平聯軸套11與水平伺服電機6動力輸出端驅動連接,其另一端與水平調節手輪12連接,所述水平蝸桿7與水平蝸輪8嚙合,所述水平蝸輪8與入口蝸輪軸3通過花鍵配合連接,所述入口蝸輪軸3及水平蝸輪8置于下驅動箱體5內,在所述入口蝸輪軸3與下驅動箱體5之間設置有水平回轉限位機構、軸承21及密封圈22。所述水平回轉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入口蝸輪軸3與下驅動箱體5之間的下限位環10,所述下限位環10與入口蝸輪軸3通過花鍵配合連接,在所述下限位環10的圓周面上開有小于360°的導向槽,在所述下驅動箱體5上設置有限位擋塊25,在所述限位擋塊25內圓弧面上沿圓周方向開有與下限位環10上導向槽對應配合的腰形沉槽,在所述腰形沉槽內設置有鋼珠26。其中,所述垂直伺服控制機構包括上驅動箱體13、垂直伺服電機14、垂直蝸桿15以及垂直蝸輪16,所述炮身I的出水口端通過上連接盤24與上驅動箱體13固定連接,所述垂直伺服電機14的外殼與上驅動箱體13連接在一起,所述垂直蝸桿15 —端通過垂直聯軸套與垂直伺服電機14的動力輸出端驅動連接,其另一端與垂直調節手輪18連接,所述垂直蝸桿15與垂直蝸輪16嚙合,所述垂直蝸輪16與出口蝸輪軸4通過花鍵配合連接,所述出口蝸輪軸4及垂直蝸輪16置于上驅動箱體13內,在所述出口蝸輪軸4與上驅動箱 體13之間設置有垂直回轉限位機構、軸承21及密封圈22。所述垂直回轉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出口蝸輪軸4與上驅動箱體13之間的上限位環17,所述上限位環17與出口蝸輪軸4通過花鍵配合連接,在所述上驅動箱體13上設置有限位螺釘27,所述上限位環17沿圓周方向設置有與限位螺釘27配合的導向槽。在所述炮頭2處設置有出水壓力檢測器19以及火災定位器,其與本裝置外的火災探測器及電氣監測控制裝置組成自動探測、自動尋找、自動滅火的閉環伺服控制系統。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 入水出入走向入口蝸輪軸下端中央過孔為消防水入水口,消防水經炮身中央過孔及出口蝸輪軸,由炮頭出水端噴出。水平回轉水平伺服回轉是由水平伺服電機輸出軸經水平聯軸套帶動水平蝸桿沿電機軸線旋轉;水平蝸桿與水平蝸輪嚙合,入口蝸輪軸與水平蝸輪采用花鍵配合連接,因入口蝸輪軸下端面被前置連接零件固定,使其自身不轉動,限制水平蝸輪不能轉動,因而使水平蝸桿沿水平蝸輪圓周繞水平蝸輪中心作圓周旋轉,從而使水平蝸桿既要作自轉,又要繞水平蝸輪圓周轉動,即水平蝸桿運動軌跡為行星運動。因水平蝸桿、水平聯軸套及水平伺服電機是通過水平伺服電機端面與下驅動箱體連接在一起的,因此,水平蝸桿在作沿水平蝸輪中心作圓周旋轉時,下驅動箱體與水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伺服控制消防炮,包括炮身(1)以及炮頭(2),其特征在于:所述炮身(1)的進水口端通過水平伺服控制機構與入口蝸輪軸(3)連通,其出水口端通過垂直伺服控制機構與出口蝸輪軸(4)連通,所述出口蝸輪軸(4)與炮頭(2)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映標,吳明軍,姚興云,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威特龍消防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