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將金屬液澆注在砂型中,將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使砂型內部的鑄件在水中進行冷卻、固化。一種控制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水冷裝置,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的機架上用于儲存水的冷卻水槽,所述的冷卻水槽的上方設置有升降裝置,所述的升降裝置能夠將砂型帶入所述的冷卻水槽內進行冷卻。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外部物理冷卻手段—水冷,及裝置來控制組芯鑄造不同位置的冷卻速度,實現快速冷卻及局部快速冷卻,保證鑄件的內在質量,使得組芯鑄造工藝可以用于大批量生產質量要求高、形狀復雜而且局部熱節的鑄件,如汽車行業的鋁合金缸體缸蓋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鑄造組芯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組芯鑄造工藝具有鑄件尺寸精確、表面質量好、單一砂便于循環使用等優點,正在被廣泛使用。但組芯鑄造與金屬型鑄造或潮模砂相比的缺點是鑄件冷卻速度慢而且不容易控制,難以實現順序凝固或局部快冷,難以保證局部厚大鑄件的內在致密性。有的情況下,即使使用比較麻煩的冷鐵也不能到達理想的結果。這個缺點使得組芯鑄造工藝對質量要求 高、形狀復雜而且局部熱節的鑄件有一定的局限,如汽車行業的鋁合金缸體缸蓋鑄件。組芯鑄造目前均采用自然冷卻方法實現金屬液在砂型里的凝固,但由于砂型導熱性差、蓄熱小、并且自身遇到金屬液還發熱,使得鑄件冷卻速度慢,而且不容易控制,難以實現順序凝固或局部快冷,難以保證局部厚大鑄件的內在致密性,有的情況下,即使使用比較麻煩的冷鐵也不能到達理想的結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將金屬液澆注在砂型中,將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使砂型內部的鑄件在水中進行冷卻、固化。優選地,砂型上對應鑄件局部厚大的部位設置有冷卻通道,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后,水能夠進入所述的冷卻通道內。優選地,砂型上對應鑄件局部厚大部位的厚度小于砂型其余部位的厚度。優選地,澆注后的砂型局部或全部放入水中。優選地,控制水的溫度范圍為5(T70°C。本專利技術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水冷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控制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水冷裝置,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的機架上用于儲存水的冷卻水槽,所述的冷卻水槽的上方設置有升降裝置,所述的升降裝置能夠將砂型帶入所述的冷卻水槽內進行冷卻。優選地,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框體、驅動所述的框體升降的驅動部件,砂型放置在所述的框體內進入所述的冷卻水槽內。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砂型送入通道、送出通道,所述的送入通道、送出通道的設置在所述的冷卻水槽的兩側,砂型能夠從所述的送入通道送至所述的框體內,能夠從所述的框體內送至所述的送出通道。優選地,砂型下部設置有對其進行運送的小車。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本專利技術利用外部物理冷卻手段一水冷,及裝置來控制組芯鑄造不同位置的冷卻速度,實現快速冷卻及局部快速冷卻,保證鑄件的內在質量,使得組芯鑄造工藝可以用于大批量生產質量要求高、形狀復雜而且局部熱節的鑄件,如汽車行業的鋁合金缸體缸蓋等。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專利技術中水冷裝置的示意 附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砂型設置冷卻通道的示意 附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設置冷卻通道砂型處于水冷裝置內的示意圖。其中1、機架;10、送入通道;11、送出通道;2、冷卻水槽;3、升降裝置;30、框體; 31、驅動部件;4、砂型;40、冷卻通道;5、小車;6、鑄件局部厚大部位。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案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將金屬液澆注在砂型4中,將澆注后的砂型4放入立即水中,使砂型4內部的鑄件在水中進行冷卻、固化。水通過砂型4壁厚的砂粒之間微小孔隙,浸蝕組芯型腔表面,接觸高溫金屬液后,產生蒸發汽化,汽化的介質與合金溶液直接接觸,從而通過高的冷卻速度帶走結晶潛熱,通過熱交換作用,使鑄件凝固冷卻速度加快,鑄件獲得更細的晶粒組織。這樣,通過水浸蝕組芯表面及蒸發汽化的熱交換作用帶走砂型4及鑄件下部的熱量,形成自下而上的溫度場,達到鑄件順序凝固的目的。根據鑄件結構、材質及內在組織要求的不同,可以調節水的溫度及入水深度,非常容易控制,并實現自動化生產。如圖2所示砂型4上對應鑄件局部厚大熱節的部位設置有冷卻通道40,澆注后的砂型4放入水中后,水能夠進入冷卻通道40內,以加快鑄件局部的冷卻,冷卻通道40的開設確保砂型4內的金屬液不會漏出。此外,也可以減小砂型4上對應鑄件局部厚大熱節部位的厚度。上述控制方法可以單獨使用可以結合著同時使用。如圖I所示的一種實現上述方法的水冷裝置其包括機架I、設置在機架I上用于儲存水的冷卻水槽2,冷卻水槽2的上方設置有升降裝置3,升降裝置3能夠將砂型4帶入冷卻水槽2內進行冷卻。具體的說 升降裝置3包括框體30、驅動框體30升降的驅動部件31,砂型4放置在框體30內進入冷卻水槽2內。機架I上設置有砂型送入通道10、送出通道11,送入通道10、送出通道11的設置在冷卻水槽2的兩側,砂型4能夠從送入通道10送至框體30內,能夠從框體30內送至送出通道11。此外,砂型4下部設置有對其進行運送的小車5。以下具體闡述利用水冷裝置實現上述方法的過程 金屬液澆注在砂型4中,將澆注后的砂型4放置在小車5上,由送入通道10向冷卻水槽2輸送;框體30在驅動部件31的作用下上升至與送入通道10齊平,小車5帶動砂型4進入框體30內;框體30在驅動部件31的作用下下降至冷卻水槽2內,進行冷卻,砂型4的入水深度根據鑄件結構、材質及內在組織要求的不同進行控制;完成冷卻后,框體30在驅動部件31的作用下上升至與送出通道11齊平,小車5帶動砂型4離開框體30,從送出通道11輸送出去,從而實現自動化的生產。如圖3所示也可以將設置有冷卻通道的砂型4進行水冷,加快內部鑄件的冷卻固化。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專利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專利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金屬液澆注在砂型中,將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使砂型內部的鑄件在水中進行冷卻、固化。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砂型上對應鑄件局部厚大的部位設置有冷卻通道,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后,水能夠進入所述的冷卻通道內。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砂型上對應鑄件局部厚大部位的厚度小于砂型其余部位的厚度。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澆注后的砂型局部或全部放入水中。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水的溫度范圍為5(T70°C。6.一種實現上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控制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機架、設置在所述的機架上用于儲存水的冷卻水槽,所述的冷卻水槽的上方設置有升降裝置,所述的升降裝置能夠將砂型帶入所述的冷卻水槽內進行冷卻。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裝置包括框體、驅動所述的框體升降的驅動部件,砂型放置在所述的框體內進入所述的冷卻水槽內。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砂型送入通道、送出通道,所述的送入通道、送出通道的設置在所述的冷卻水槽的兩側,砂型能夠從所述的送入通道送至所述的框體內,能夠從所述的框體內送至所述的送出通道。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砂型下部設置有對其進行運送的小車。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將金屬液澆注在砂型中,將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使砂型內部的鑄件在水中進行冷卻、固化。一種控制組芯鑄造冷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芯鑄造冷卻速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金屬液澆注在砂型中,將澆注后的砂型放入水中,使砂型內部的鑄件在水中進行冷卻、固化。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勤芳,吳偉強,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