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按動式筆,包括筆桿,前尖組件、彈簧、內桿以及筆夾,所述前尖組件包括前尖及套裝在前尖上的前尖套,該前尖套內壁上設有凸起;所述內桿前端部設有滑道及彈簧止擋;所述滑道包括凹面區及凸塊,所述凹面區包括導入導出區及滑鎖區。滑動式筆,本發明專利技術整支筆的主要構件為筆桿、內桿及前尖組件,安裝時,只需將內桿套裝在外桿中,再將滑鍵按入滑孔中,然后和其他零件如筆芯,彈簧以及筆夾配合后即可完成安裝,整個過程操作容易,裝配簡單,使用過程中不需變換握筆姿勢,可在寫字過程中僅藉簡單的按壓動作而使筆芯以充分的長度伸出或縮入筆中,免除了現有凸輪結構筆的按壓操作的繁瑣,因而使用者操作起來更加便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筆具。
技術介紹
目前常用的按壓式筆大都為后按壓式,包括筆桿,在筆桿中插有可替換的筆芯,筆桿后端為由凸輪本體、凸輪桿及轉子等所構成的凸輪機構,當使用者按壓突出于筆桿后端的凸輪桿時,即可使筆芯之筆尖自筆錐體前端伸出或縮入。由于上述筆具由轉子及凸輪桿呈串聯方式依次沿著軸向銜接于筆芯后端,因而造成軸向長度較長,從而無法制得筆芯容量相同但整支筆精簡的小型筆具;但再加上轉子本身有一定的徑向寬度,因而極大影響筆具的修長外觀。 上述筆具的凸輪結構使得整支筆零件繁多,構造繁雜,裝配時需要先將凸輪本體、凸輪桿及轉子對齊后安裝在一起,因而裝配起來繁瑣,費工費時,致使成本增高,且易發生故障。后按壓式筆,使用起來需要變換手的姿勢,即手先從拇指,食指及中指捏筆的狀態變換成拇指在凸輪上,其他四指握住筆桿,然后拇指按壓凸輪,操作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后按動式筆操作繁瑣以及等部件較多,組裝繁瑣的問題,提出一種前按動式筆,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按動式筆,包括筆桿,依次安裝在筆桿內的前尖組件、彈簧、內桿以及安裝在筆桿后端的筆夾,其中,所述前尖組件包括前尖及套裝在前尖上的前尖套,該前尖套內壁上設有凸起;所述內桿前端部設有滑道及彈簧止擋;所述滑道包括凹面區及凸塊,所述凹面區包括導入導出區及滑鎖區;所述凸塊位于所述滑鎖區內,將滑鎖區分成上行滑道、止落滑道、轉向滑道與下行滑道,所述凸塊包括左導向面、右導向面以及位于上部的凸起止落導向面和止擋凹面。使用時,彈簧套裝在內桿前端,一端抵靠在彈簧止擋上,另一端抵靠在前尖套的后端面上,按壓一次前尖,凸起進入導入導出區沿上行滑道滑動上行,解除按壓后,凸起沿止落滑道落在止擋凹面上,筆尖伸出前尖,再次按壓前尖,凸起沿轉向滑道滑動,解除按壓后,凸起進入下行滑道沿下行滑道進入導入導出區至復位狀態。進一步地,所述導入導出區的前端成喇叭口狀。進一步地,所述滑鎖區左側包括前引導側壁及后引導側壁,該前、后引導側壁與凸塊左導向面形成上行滑道;所述滑鎖區后側包括形成轉向滑道的后引導側壁;所述滑鎖區右側包括前、后引導側壁,該前、后引導側壁與凸塊右導向面形成下行滑道。進一步地,所述滑鎖區左側前引導側壁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為50-70° ;所述滑鎖區左側后引導側壁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為50-70° ;所述后引導側壁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為30-50° ;所述滑鎖區右側前引導側壁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為50-80° ;所述凸塊左導向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60-85°。進一步地,所述凸起包括兩個,兩個凸起對稱設置,所述滑道包括兩個,兩個滑道對稱設置。進一步地,所述前尖與前尖套為一體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內桿包括前內桿與后內桿,所述前內桿表面上設有滑道,后端設有彈簧止擋。進一步地,所述內桿后端與筆夾之間安裝有輔助彈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整支筆的主要構件為筆桿、內桿及前尖組件,安裝時,只需將內桿、彈簧和前尖組件裝在一起,然后和其他零件如筆芯以及筆夾配合后即可完成安裝,整個過程操作容易, 裝配簡單,使用過程中不需變換握筆姿勢,可在寫字過程中僅藉簡單的按壓動作而使筆芯以充分的長度伸出或縮入筆中,免除了現有凸輪結構筆的按壓操作的繁瑣,因而使用者操作起來更加便利。本專利技術由于零部件較少,因而成本較低,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適合批量生產。結合附圖閱讀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λ·Μ/E. 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按動式筆分解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按動式筆內部組裝結構示意 圖3為圖I所示滑道放大結構示意 各圖中 100、筆桿; 200、前尖組件;210、前尖;220、前尖套; 300、彈黃; 400、內桿;410、后內桿;420、前內桿;421、彈簧止擋;430、滑道;4310、凸塊;4320、導入導出區;4330、滑鎖區; 500、筆夾;600、筆芯;700、輔助彈簧。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前按動式筆予以詳細介紹。實施例一,參考圖I及圖2,圖I為本專利技術按動式筆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按動式筆內部組裝結構示意圖,如下在介紹本實施例時提到的前后方位是以筆尖方為前方,筆夾方為后方,其中提到的上下及水平方向是以筆豎直狀態下,筆尖方為下方,筆夾方為上方,與豎直方向垂直的為水平方向。如上各圖,本實施例提出一種按動式筆,包括筆桿100,依次安裝在筆桿100內的前尖組件200、彈簧300、內桿400、安裝在筆桿100后端的筆夾500以及安裝內桿中的筆芯600。內桿400包括前內桿420與后內桿410,所述前內桿420表面上設有滑道430,后端設有彈簧止擋421。當然,為了加工方便,內桿可采用模具一體成型制成。所述前尖組件200包括前尖210及套裝在前尖上的前尖套220,所述前尖210包括筆芯護套211及筆錐體212 ;所述前尖套220呈圓筒狀,該前尖套220內壁上設有凸起221,該凸起221在筆的使用過程中主要和后續介紹的滑道430配合。參考圖3,所述滑道430包括凹面區及凸塊4310,其中凹面區是相對于內桿表面而定,陷入內桿表面的面,凸塊是相對于凹面區而定,凸出于凹面區,但凸塊的表面不高于內桿表面,本實施例凸塊的表面與內桿表面齊平。 所述凹面區包括導入導出區4320及滑鎖區4330,所述導入導出區4320包括左右兩豎直側壁,兩側壁之間的寬度略大于凸起221的寬度,使用過程中凸起221從導入導出區4320進入或離開滑道。為了方便凸起221進入所述導入導出區4320的前端成喇叭口狀,這樣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凸起順利進入導入導出區。所述凸塊4310位于所述滑鎖區4330內,將滑鎖區4330分成上行滑道、止落滑道、轉向滑道與下行滑道,所述凸塊包括左導向面4311、右導向面4313以及位于上部的凸起止落導向面4312和止擋凹面4314,左導向面4311向左傾斜與水平方向的夾角E為50-70°,止落導向面431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F為50-70°,右導向面4313包括一豎直面及位于豎直面下方的傾斜面,該傾斜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J為55-75°。為了保證滑道緊湊且使凸起在滑動內自由上行、停止及下行,所述滑鎖區左側包括前引導側壁4331及后引導側壁4333,前弓I導側壁4331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A為50-70°,后引導側壁4333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B為50-70°,本實施例夾角A與夾角B角度相同,但傾斜方向不同,前引導側壁4331向左傾斜,后引導側壁4333向右傾斜,該前、后引導側壁與凸塊左導向面4311形成上行滑道;所述滑鎖區后側包括形成轉向滑道的后引導側壁4334,后引導側壁4334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C為30-50° ;所述滑鎖區右側包括前引導側壁4336、后引導側壁4335,前引導側壁4336與水平方向間的夾角D為50-80°,后引導側壁4335為一豎直壁,該前、后引導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動式筆,包括筆桿,依次安裝在筆桿內的前尖組件、彈簧、內桿以及安裝在筆桿后端的筆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尖組件包括前尖及套裝在前尖上的前尖套,該前尖套內壁上設有凸起;所述內桿前端部設有滑道及彈簧止擋;所述滑道包括凹面區及凸塊,所述凹面區包括導入導出區及滑鎖區;所述凸塊位于所述滑鎖區內,將滑鎖區分成上行滑道、止落滑道、轉向滑道與下行滑道,所述凸塊包括左導向面、右導向面以及位于上部的止落導向面和止擋凹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元鴻,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點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