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物磚石砌體防潮層的修復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微損防潮層化學修復方法。本方法采取不破壞墻體砌筑的粘土磚的水平打孔方式,向孔內注射以硅烷為主要組分的膏狀憎水劑(硅烷膏體),憎水劑滲透到砌筑灰漿、粘土磚中固化,使后者變成憎水,從而隔斷上升毛細水,達到修復防潮層的目的。本方法操作以及設備要求簡單,施工成本低,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經過檢測,修復處理后的墻體其上升毛細水的量大大降低;對墻體損壞低,特別適合清水墻的防潮層修復(只破壞防潮層部位8%左右的砌筑灰漿),對磚沒有任何損傷,符合對歷史建筑材料保護的少干預原則,可在既有建筑和歷史風貌建筑防潮層的修復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物磚石砌體防潮層的修復技術,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大多數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建造既有建筑、歷史風貌建筑,或者沒有安裝防潮層的建筑,或者當時安裝的防潮層已經損壞的建筑,采取修復或重置防潮層是保護與綜合利用這些既有建筑、歷史風貌建筑的技術手段之一。目前,修復防潮層的技術方法基本有兩類機械物理方法和化學注射方法。化學方法是通過壓力或自然重力、毛細作用等(無壓力)將憎水材料注射到墻體 中,在墻體內形成連續防潮層的技術手段。此方法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德國等國家開始研究并在工程中實施。英國在1985年頒布了英國化學方法修復防潮層的技術標準BS6576: 1985 ‘Installation for chemical damp-proof courses’。目前被認知的化學修復防潮層方法是打斜孔注射(無壓力或加壓)甲基硅酸鉀等水性或溶劑型有機硅。但是,斜打孔方法存在明顯缺陷,打孔過程中破壞砌筑墻體的粘土磚,不能滿足歷史風貌建筑(特別是重要歷史風貌建筑)的“少干預的原則”。從大約2000年開始,歐洲嘗試采用水平打孔的方法修復防潮層,例如德國Friedrich Janning申請Method and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a facade cream (一種墻面膏體的生產方法及系統),(歐盟專利公開號為EP1070689),這種含15%硅烷、硅氧烷的膏體用作注射防潮層使用。在英國,Safeguard Europe Ltd.將此類膏體開發出類似娃膠小包裝,采用娃膠搶打入墻體中,有機娃擴散形成防水層。但是,以上有機娃的膏體的有效組分含量僅為15%,這種低有效組分的有機娃必須經過多次(一般3-4次)施工才能達到設計效果,而且,因為其中水的含量達到重量比75%,在潮濕墻體中不易擴散。這種膏體也可以通過高壓注漿設備,工序上采用打孔-埋設注漿頭-高壓注射-取掉注漿頭等復雜工序,在打孔、埋設、取出注漿頭等過程中容易破壞原有墻體。此外,現有水平打孔的施工材料在市場不宜采購到,如“防潮層修復注漿料”(德國專利公開號K50862)目前市場沒有銷售;而且現有工藝過于復雜而不宜實施,如“防潮層修復的毛細管法”(德國專利公開號4306687)。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公開一種新型防潮層修復注漿材料(專利號201010600079. 3),注漿材料為有機硅、聚氨酯和助劑。助劑為偶聯劑、聚氨酯發泡反應調節劑的混合物,但是此配方在上海理工大學校長樓等工地使用被證明效果很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研發一種滿足歷史風貌建筑的微損防潮層化學修復方法。本方法采取不破壞墻體砌筑的粘土磚的水平打孔方式,向孔內注射以硅烷為主要組分的膏狀憎水齊IJ (硅烷膏體),憎水劑滲透到砌筑灰漿、粘土磚中固化,使后者變成憎水,從而隔斷上升毛細水,達到修復防潮層的目的。本方法通過實驗對比發現,磚及砌筑灰漿采用有機硅類材料處理后,其毛細吸水系數可以大大降低。如紫色粘土磚的毛細吸水系數處理前毛細吸水系數 = 21.7%/mA ·/P,采用有效組分含量80%的硅烷膏體處理后,毛細吸水系數 = OMkgim2 ·Α^ ,僅為原來的1/360。因此,可以采用有機硅硅烷處理墻體內的材料達到隔斷上升毛細水的目的。一個有機硅化學材料是否適合作為防潮層修復材料使用,除了能夠使磚、砌筑灰漿的吸水性能降低外,尚需要有很好的滲透性。通過對比發現,高濃度的小分子硅烷膏體(有效組分80%)比甲基硅酸鉀、納米硅氧烷微溶液、硅氧烷-硅油膏體、歐盟專利公開號ΕΡ1070689公布的含重量比15%硅烷、硅氧烷的膏體除具有更好憎水性能的同時,還具有更好的滲透性(見表I)。表I :代表性有機硅材料的憎水效果與滲透深度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驟 (一).沿墻磚石砌體的縫水平打孔,孔直徑為8-12mm; (二).吸除掉孔內灰塵; (三).向孔內注射硅烷膏體,達到飽滿; (四).24小時后,向孔內再注射一次硅烷膏體; (五).24小時后,米用灰衆封孔; (六).24小時后,墻磚石砌體的縫表面采用灰漿勾縫修補。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孔灰漿含有重量比為50-100%的消石灰或石灰膏,添加0-50%的河砂,并加水混合攪拌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當墻體厚度小于或等于370mm時,沿墻磚石砌體單側的縫水平打孔,打孔深度小于墻體厚度20mm ;當墻體厚度大于370_時,沿墻磚石砌體雙側的縫交叉水平打孔,打孔深度為墻體厚度的2/3。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物磚石砌體防潮層的修復技術,尤其涉及。本方法采取不破壞墻體砌筑的粘土磚的水平打孔方式,向孔內注射以硅烷為主要組分的膏狀憎水劑(硅烷膏體),憎水劑滲透到砌筑灰漿、粘土磚中固化,使后者變成憎水,從而隔斷上升毛細水,達到修復防潮層的目的。本方法操作以及設備要求簡單,施工成本低,施工工期短、效率高。經過檢測,修復處理后的墻體其上升毛細水的量大大降低;對墻體損壞低,特別適合清水墻的防潮層修復(只破壞防潮層部位8%左右的砌筑灰漿),對磚沒有任何損傷,符合對歷史建筑材料保護的少干預原則,可在既有建筑和歷史風貌建筑防潮層的修復中進一步推廣應用。文檔編號E04G23/02GK102943568SQ20121045286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專利技術者馮軍, 李巍, 吳猛, 戴仕炳 申請人: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損防潮層化學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以下步驟:(一).沿墻磚石砌體的縫水平打孔,孔直徑為8?12mm;(二).吸除掉孔內灰塵;(三).向孔內注射硅烷膏體,達到飽滿;(四).24小時后,向孔內再注射一次硅烷膏體;(五).24小時后,采用灰漿封孔;(六).24小時后,墻磚石砌體的縫表面采用灰漿勾縫修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軍,李巍,吳猛,戴仕炳,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筑整理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